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病因类型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和中重度升高组,比较3组危险因素及脑梗死TOAST分型,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对血清Hcy的影响。结果中重度升高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高血压比例、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P均0.05);高血压、维生素B12及叶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有明显影响(P均0.05);中重度升高组LAA分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密切相关,血清Hcy水平中重度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类型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观察组1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下降28%左右。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Hcy水平,能早期预防并及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王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95-96
目的:通过检测先兆子痫孕妇和正常孕妇母体和胎儿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探讨三者与先兆子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患有重度先兆子痫(severe pre-eclampsia,SP)的孕妇24名,中度先兆子痫(mild pre-eclampsia,MP)的孕妇27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7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母体和脐带血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SP组母体和脐带血血清Hcy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MP组与对照组之间母体和脐带血血清Hcy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母体和脐带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组母体和脐带血血清Hcy值均明显升高,说明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与S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观察组1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下降28%左右。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Hcy水平,能早期预防并及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PD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检测血清Hcy,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行常规治疗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 12)者为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与血清Hcy水平的关系和相关性。结果:P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FA与Vit B 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Vit B 1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4,P0.05),与血清F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25,P0.05),与Vit B 12无显著相关性(r=-0.325,P0.05)。结论:Hcy与PD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联系,补充FA和Vit B 12可改善PD患者高Hcy水平症状,Hcy可指示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其相关因子与CI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空腹采血,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质量浓度。同时空腹采血测定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及肝肾功能。另选择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I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叶酸、维生素B12的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是CI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浓度升高并不是完全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补充叶酸治疗可作为CI及糖尿病患者高Hcy血症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燕青 《中医药研究》2014,(11):1424-1425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与叶酸、维生素B12 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5 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55 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 含量水平,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 浓度(25.16μmol/L±7.8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94μmol/L±3.88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患者叶酸水平(3.96μg/L±1.7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6.21μg/L±2.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患者维生素B12 水平(191.47 ng/L ± 124.56 ng/ L)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9 ng/L ± 130.5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 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积极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糖尿病的相互关系,评估血清Hcy的水平用于糖尿病诊疗和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的方法,检测1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6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Hcy、叶酸(folic ac id,FA)和维生素B12(V it B12)指标含量,分析其与老年糖尿病患者间的关系。结果 2组Hcy、FA和V it B12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Hcy浓度与FA和V it B12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监测Hcy、FA和V it B12浓度对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联合叶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66例)和联合组(7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服用维生素B12片和叶酸片,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并记录随访期内的脑卒中事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复发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  相似文献   

10.
边尧鑫  侯静茹  赵飞  吴振杰  陈冀英 《河北中医》2012,34(12):1909-1910
目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甲钴胺片联合叶酸片干预治疗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VD患者为治疗组及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测定2组VD患者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并观察给予VD患者甲钴胺片联合叶酸片干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血浆Hcy、叶酸、VitB12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血浆Hcy、叶酸及Vit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叶酸及VitB12水平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患者血浆中Hcy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其叶酸及VitB12水平也处于较低的水平,给予甲钴胺片联合叶酸片治疗后明显缓解患者的高Hcy血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物及饮食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71例予叶酸片0.4 mg,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B12片25μg,每日2次口服,同时以合理配伍、品种全面、适当烹饪为原则补充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对照1组71例予叶酸片0.4 mg,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B12片25μg,每日2次口服;对照2组71例予谷维素片20 mg,每日3次口服。3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观察3组症状、血压、心率、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及期前收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变化,同时回顾性对比参归养血片口服治疗4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3组治疗后Hcy、收缩压、心率、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及期前收缩发生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cy改善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治疗组、对照1组心率改善优于对照2组;期前收缩发生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发生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回顾性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参归养血片(P0.05)。结论药物及饮食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疗效确切,机制可能与改善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马锐  侯焕喜  董少军 《中医药研究》2010,(10):1188-1189
目的探讨美多巴对帕金森病(P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方法检测17例PD病人美多巴治疗前后及3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PD组治疗后Hcy水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P〈0.05);PD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组美多巴治疗前的血Hcy水平与叶酸呈负相关(r=0.692,P=0.015)。结论美多巴可以引起高Hcy血症,其机制并非通过影响体内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高蛋氨酸饲料喂饲大鼠,同时给予大蒜素、叶酸、维生素B6和B12治疗,第6周末,取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Hcy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明显低于叶酸对照组和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ET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蒜素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效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与叶酸(F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1例,采取FA、二甲双胍、维生素B12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维生素B12、FA、Hcy水平变化,并统计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维生素B12、FA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维生素B12、FA水平下降明显,Hcy水平上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FA、维生素B12、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维持机体Hcy水平,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神定悸汤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8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神定悸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心率变异性(HRV)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怔忡、疲倦乏力、头晕、失眠积分和血浆Hcy、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DANN、r MSSD、SDNN、PNN50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抑郁量表评分(SDS)和焦虑量表评分(SAS)中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平均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安神定悸汤联合叶酸、维生素B12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浆Hcy、CRP水平,并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综合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压及血浆hcy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100例诊断为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d)与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各5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内皮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然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然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可显著降低血压及血清Hcy水平,提高叶酸水平及缓解炎性因反应,从而有利于其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酸(FA)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FA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保肝、降脂、饮食结构调整、不良生活纠正等对症治疗,F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A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Hcy、FA、血脂、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FA组血清F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肝脾CT比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 05),血清Hcy和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 05); FA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 05); FA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A辅助治疗NAFLD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脂代谢和肝功能,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联合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检测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98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46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52例。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查各组血清中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并根据MRI检查对脑白质进行评分。结果 AD组和MIC组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且AD组的降低水平明显高于MCI组(P<0.05或0.01)。AD组和MIC组的颈动脉IMT值和脑白质疏松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且AD组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MCI组(P<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可能与MCI和AD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IMT值和脑白质疏松积分有助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与血脂、叶酸、维生素B12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MCI 115例、阿尔茨海默病(AD)105例和正常老年人(对照组)80例的血清血脂、叶酸、维生素B12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MCI组和AD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MCI组和AD组血清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和AD组之间血清血脂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和AD组的T3和FT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AD组较MCI组降低均更明显(P均<0.05)。而MCI组、AD组和对照组间的T4和FT4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SH水平方面,MC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D组较MCI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血清TC、LDL-C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及血清T3、FT3水平降低与MCI和AD的发病有关,TSH在MCI向AD的转变过程中可能有临床参考价值。降脂、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维持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可能对防治MCI和AD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邕宁区中医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受检者40例和中青年受检者40例分别为为老年对照组和中青年对照组,比较各组Hcy、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再根据Hcy水平将120例患者分为Hcy正常组(Hcy<15.0μmol/L)与Hcy升高组(Hcy≥15.0μmol/L),比较各组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构成比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分析Hcy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Hcy水平均高于中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Hcy水平高于中青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Hcy水平高于内膜正常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Hcy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管腔狭窄组Hcy水平高于斑块形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低于中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y正常组46例,Hcy升高组74例,Hcy升高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Hcy正常组(P均<0.05)。老年对照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对照组(P均<0.05)。Pearson多重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r=0.491,P=0.027)。结论Hcy水平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对高Hcy水平患者进行适当干预可能对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