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慢性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慕晓玲李锋*赵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病理解剖教研室*)本文用普通透射电镜和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研究了大鼠氟中毒,砷中毒及氟砷联合中毒后1、3和6个月时,脊髓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改变及对...  相似文献   

2.
运动神经元神经营养素研究的新进展周明华,吴玺印,任峰,李美芳,吕幼仪,王爱民,余婉华(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香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解剖科学系,美国)1.前言1.1历史与现状30年代Hamburger[1]提出“神经元依赖其靶营养”的...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对脊髓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曾旭  刘德明  王文敏  杨宝林  龙飞 《解剖学杂志》2004,27(4):401-403,F006
目的:探讨丹参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大鼠按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用NADPH-d组化方法测定NOS神经元变化,并做图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大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脊髓前角内的NOS阳性细胞增多,表达升高;而后角内几乎未见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大鼠经过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脊髓前角内NO的合成增加,但后角内NO合成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Y-294002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104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T8~9)急性压迫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8只、损伤组48只、LY-294002组48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Caspase-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中Caspase-3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后8 h时,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3 d达高峰,7 d表达开始减弱。在经LY-294002处理后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少于相同时间点的脊髓损伤组大鼠。Western blot方法发现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的表达量很少,而在脊髓损伤后8h时,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3 d达高峰,7 d表达开始减弱,在经LY-294002处理后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明显少于相同时间点的脊髓损伤组大鼠,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LY-294002能够下调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大鼠发育过程中及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 (nNOS-interacting DHH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with dendritic mRNA)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咬除T8-10椎板后,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致伤量为10×10g·cm;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结合的方法,定量、定位研究发育过程中及脊髓损伤后早期大鼠脊髓组织中NIDD mRNA与nNOS mRNA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大鼠发育过程中,胚胎16d的大鼠脊髓中可见NIDD mRNA的高表达,在生后1d,与nNOS共表达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在白质也见NIDD的阳性信号。成年后呈低表达;nNOS mRNA于生后1~3d出现表达高峰;脊髓损伤后NIDD mRNA表达明显增多,在8h到达高峰,分布于脊髓前角、中间带、中央管周围及后角nNOS阳性的神经元,7d恢复至正常水平;nNOS mRNA在损伤后8h达到高峰,1d降低至正常水平。而且,在脊髓损伤后NIDD mRNA与nNOS mRNA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胎鼠脊髓中,NIDD高表达于nNOS阳性细胞,提示其在脊髓组织的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与nNOS相关。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与nNOS表达增多,提示在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中,NIDD可能通过调节nNOS的细胞亚定位及活性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来研究安定对大鼠挤压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对此作用的影响。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安定组、安定联合bicuculline组及bicuculline组,应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观察药物作用72h后各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8.21±1.14)mm3;安定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2.11±1.61)mm3,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安定联合bicuculline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6.34±1.59)mm3,大于安定组(P<0.01),但仍小于对照组(P<0.01);bicuculline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8.45±1.98)mm3;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定可明显减轻大鼠脊髓挤压损伤后的脊髓损伤程度,而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可拮抗此作用,说明安定通过与GABAA受体结合,可提高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力,从而上调GABA的抑制作用,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以达到保护脊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Nogo-A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对照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大剂量MP组,损伤大鼠Tg-T10节段,分别于术后3、7、14d取受损节段大鼠脊髓,运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时相点Nogo-A表达量及其变化,并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受损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损伤后对照组与MP组各个时相点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d时最高,后逐渐下降,但14d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其中大剂量MP组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MP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Nogo-A是SCI后脊髓神经纤维再生的主要抑制因子,大剂量MP对Nogo-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 ,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用药后大鼠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 ,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 ,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 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发角蛋白对脊髓外伤性损伤后脊髓组织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组织中降解的人发角蛋白(human hair keratin,HHK)作为植入脊髓损伤部位的桥接物,应用改制NYUⅡ型脊髓模型损伤装置,在建立大鼠脊髓冲击性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将HHK植入损伤部位,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植入HHK后4,12,26,52周的脊髓损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损伤后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伤后5d、9d、18d组.Allen法致伤脊髓.用大鼠综合行为评分法(CBS)对各级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GFAP表达变化。结果 1.在行为观察中,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倾向,损伤后18天后肢功能恢复67.5%。2.脊髓损伤后18d GFA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1、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有自我修复的倾向。2、胶质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损伤模型,每种脊髓损伤模型都有其适应范围及不足之处。 目的:设计并制造实验用大鼠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并在大鼠脊髓损伤实验中验证仪器的使用效果。 方法:设计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的图纸,并按图纸组装成成品;应用该仪器制作SD大鼠脊髓腹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中度损伤组用23 V电压的打击力量,重度损伤组用25 V电压打击力量,对照组在安装撞击钩后,不实施打击。 结果与结论:重度损伤组BBB评分明显低于中度损伤组(P < 0.001)。BBB评分与脊髓残留组织呈线性相关(P < 0.001),     23 V电压力量30%的脊髓变形率可以制作中度脊髓损伤模型,25 V电压力量61%的脊髓变形率可以制作重度脊髓损伤模型。证实实验设计的脊髓腹侧损伤仪器能够制作大鼠脊髓腹侧中、重度损伤模型,损伤力量大小方便可控,脊髓形变可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植入人发角蛋白(human hair keratin,HHK)对动物行为学影响及其对损伤脊髓的形态学影响与HHK本身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重物下落撞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处移植入HHK,分别于植入后5、10、15、20、25、30d进行行为学检查,于20d与30d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HHK植入后在30d内对大鼠的行为学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但HHK可降解吸收融入损伤的脊髓组织,而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与髓鞘朗革非氏细胞。结论:HHK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与重建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促进大鼠脊髓修复再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和中药脊髓Ⅰ号对大鼠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和促修复再生作用。方法:制备下胸髓右侧半横断损伤的Wistar大鼠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脊髓Ⅰ号对脊髓损伤区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与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再生的关系。结果:(1)在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胞体,轴突和树突野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服用脊髓Ⅰ号可以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元,并且促进受损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和树突野的修复再生;(2)脊髓Ⅰ号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反应比较轻微。结论:脊髓损伤后及时服用脊髓Ⅰ号,可以有效地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组织,抑制神经胶质和周细胞的增生反应,创造有利于神经元再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细胞周期蛋白H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组大鼠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而对照组大鼠仅切除椎板而不损伤脊髓组织。于术后12 h、1 d、3 d、7 d、14 d采集损伤区域的脊髓组织,分别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色、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细胞周期蛋白H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12 h在脊髓内检测到细胞周期蛋白H,并在3d达到高峰,并以较高水平维持,14 d之后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大量表达细胞周期蛋白H,激活了细胞增殖因子,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修复,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死亡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变化。方法:选择10只正常SD大鼠,先计算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再选择35只SD大鼠,切断并原位吻合其右侧坐骨神经,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4~6节段脊髓作HE染色,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呈对称分布;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左侧减少。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有死亡,其死亡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1)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2)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3)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功能修复及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胚胎脊髓 6 0d后 ,应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检侧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变化 ,并做图像分析。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 胚胎大鼠脊髓移植后可以使全横断脊髓前角内NOS表达增加 ,与损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恢复好于损伤对照组。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NO可能参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病灶的研究较多,而对脊髓损伤后远端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三者形态结构实时变化观察和研究的文献很少。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远端肢体神经、运动终板和骨骼肌随时间推移形态学变化的自然病程。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不做处理)、假手术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35只,假手术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然后在第1,2,4,12,24周分别观察3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组大鼠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出现板层分离;24周时崩解髓鞘板层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与无髓神经纤维较12周时增多。2脊髓损伤组大鼠运动终板在脊髓损伤12周时明显退变突触结构与较完整突触结构并存;24周时已找不到运动终板。3脊髓损伤组大鼠内侧腓肠肌在脊髓损伤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大鼠在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自然病程中,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均呈规律性改变,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显著变化,24周时呈结构毁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脊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HE,免疫组化染色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程度小,神经元细胞破坏少;caspase-3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降低,8h和7dTunel标记凋亡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EPO能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