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宫颈癌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与宫颈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宫颈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1158例宫颈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宫颈癌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多项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所有分析采用SAS8.0专业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单因素分析有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癌灶体积、周围组织器官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并发症和治疗方案等8个因素与宫颈癌的临床预后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医院感染、单纯手术、有并发症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淋巴结转换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密切;宫颈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方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即35~5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岁.目前,宫颈癌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根据国内外定义将发病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定义为年轻宫颈癌.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各个地区报道不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延边地区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将1998年~2007年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2例宫颈癌中的35例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宫旁受侵和切缘不净被公认为是宫颈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而脉管瘤栓(LVSI)、肿瘤分化等临床病理参数在宫颈癌临床中的意义目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即35~5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岁.目前,宫颈癌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根据国内外定义将发病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定义为年轻宫颈癌[1].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各个地区报道不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延边地区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将1998年-2007年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2例宫颈癌中的35例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MR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及协作院收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临床分期及MRI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7.50%,显著高于临床分期61.11%;MRI对Ib及IIb期宫颈癌的诊断特异性及灵敏度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P0.05)。MRI分期及临床分期对IIa期宫颈癌的诊断特异性及灵敏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好、可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对宫颈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是对Ib及IIb期宫颈癌,可为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双环  李斌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8):2231-2234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4位。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是宫颈癌患者早期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治疗观点的革新,以宫颈癌手术Querleu-Morrow分型引领的多项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向着精准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术式精准选择与实施进行详细分析,以协助读者掌握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相关规范并进行临床应用,实施更为精准及个体化的手术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196例宫颈癌手术前后综合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玉玲  高雅莉 《吉林医学》2007,28(7):940-940
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模式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手术是Ⅰb-Ⅱb早期宫颈癌患者尤其是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的治疗,随着宫颈癌筛查工作的开展,早、中期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经手术和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只有82.2%~86.7%[1,2].  相似文献   

8.
徐信兰  钱华  卜新华   《四川医学》2017,38(10):1151-1154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筛查的非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其中宫颈癌组患者接受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血浆游离DNA含量,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的差异,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的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和死亡组宫颈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含量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临床分期、预后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的因素,其OR值分别为4.658、5.345和5.042。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较高,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青年及老年宫颈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青年、老年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自 1988~ 1995年采用放疗、手术或两者结合治疗的 52例青年宫颈癌和 148例老年宫颈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老年宫颈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4 9.80 %、70 .2 7%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 b及 期青年宫颈癌预后特别差。结论 :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孙昆丽 《中外医疗》2010,29(21):181-181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发现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对宫颈癌的筛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是摆在妇科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阴道镜的诞生,为临床医生拓宽了视野,提供了一种寻找宫颈病变、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现总结阴道镜检查100例宫颈疾病的镜检结果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