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邹萍 《中国乡村医生》2010,(13):147-147
目的:研究肾脏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实验室检查或临床治疗好转的肾脏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3例肾结核,其中9例有肺结核。最早期病变不发展为临床肾结核,肾脏显示正常,中期肾外周部分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或囊腔,共14例,晚期肾功能低下,肾皮质萎缩,肾盏、肾盂扩大,并见可有空洞、钙化及增厚的输尿管壁,共5例,肾自截表现为团状钙化,无肾功能,共4例。其中6例并发膀胱结核。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肾脏结核的改变,结合临床可以做出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维彩超在胎儿唇裂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价值及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经二维超声检查后疑似唇裂畸形胎儿20例,通过四维彩超进行二次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20例唇裂胎儿中,单纯唇裂5例,二维超声检查确诊2例(40.00%),四维彩超检查确诊5例(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合并完全性腭裂14例,二维超声检查确诊7例(50.00%),四维彩超检查确诊12例(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合并不完全性腭裂1例,二维超声与四维彩超均未诊出。15例单侧唇腭裂,二维超声误诊6例(40.00%),四维彩超误诊1例(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非单侧唇腭裂,二维超声误诊4例(80.00%),四维彩超误诊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彩超应用于产前诊断胎儿唇裂畸形具有良好的效果,二维超声对单纯唇裂和唇裂合并完全性腭裂的诊断率基本相似,而四维彩超对唇裂合并完全性腭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且能准确判断唇裂为单侧还是非单侧,误诊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维彩超在孕中晚期筛查胎儿唇腭裂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1月本院经二维超声检查后疑似唇腭裂畸形的胎儿71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四维彩超行二次诊断。比较二维超声与四维彩超的诊断准确率,及两种筛查方式对唇腭裂畸形程度评估的准确度。结果:71例唇腭裂畸形胎儿经引产或产后确诊为唇裂18例、腭裂9例、唇腭裂44例。四维彩超检查诊断总准确率98.59%明显高于二维超声66.20%(P0.05)。四维彩超检查诊断误诊率0、漏诊率1.41%均明显低于二维超声检查的9.86%、23.94%(P0.05)。四维彩超与二维超声检查对Ⅲ度唇裂、腭裂、唇腭裂的诊断准确率均达100%,但四维彩超检查对Ⅰ度、Ⅱ度唇裂、腭裂、唇腭裂的诊断准确率均分别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结论:四维彩超在孕中晚期筛查胎儿唇腭裂中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有效判断唇腭裂畸形程度,对提升临床生育质量具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在微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的150例肝癌患者均行二维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行二维彩超检查,150例)和观察组(行超声造影检查,150例)。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患者中共有21例表现为门脉期环状增强,约为30.43%。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微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二维彩超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即彩超,CDFI)在胎儿脐带绕颈中的具体诊断作用。方法:择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三年间本院收治的610例孕妇,首先为其进行二维超声初检,再为其进行彩超扫描检测,观察并统计胎儿发生脐带绕颈的几率以及产妇的产后结果,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初检有116例确诊为脐带绕颈,诊出率为19.02%,符合率为66.67%。彩超诊断结果为174例产妇发生胎儿脐带绕颈,产后有171例得到证实,即彩超在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中,准确率达到98.28%,诊出率为28.52%。彩超诊断正确率要远远高于二维超声,P0.05,统计学有差异。彩超频谱显示S/D比值超过3.0且同时胎心率出现明显升高、每分钟在180次以上的患者有4例;同时胎心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每分钟在100次以下的患者有1例。结论:彩超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到脐带的血流变化,有效弥补了二维超声诊断中存在的缺陷,有助于产妇在分娩期得到更好的临床处理。到目前为止,彩超是产前检查脐带绕颈方法中诊断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B超、静脉尿路造影(CIV)、CT检查,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临床表现为腰痛37例(68.5%),膀胱刺激症31例(57.4%),全身中毒症状29例(53.7%),血尿18例(33.3%).结果: 尿常规检查异常54例(100%),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升高28例(51.9%),尿抗酸杆菌阳性13例(24.1%);B超检查肾积水﹑肾结石或/和肾结构异常51例(94.4%);静脉尿路造影(IVU)确诊肾结核12例(22.2%),患肾不显影31例(57.4%);CT确诊肾结核38例(70.4%).肾结核合并膀胱结核11例,肺结核8例,骨结核3例,附睾结核8例,前列腺结核2例.50例患者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结核,随访1~9年治疗效果稳定,未发现泌尿系结核.结论: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属不典型性,其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B超诊断晚期肾结核无特异性,CT诊断晚期肾结核的价值优于B超及IVU.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肾脏为主,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程输尿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4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辅助检查方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传统检查方法和CT尿路成像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效率.结果 应用CT尿路成像检查患者确诊肾结石9例、输尿管结石6例、膀胱结石5例,肾结核4例、肾脏肿瘤8例,确诊率高达100.00%,采用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结合确诊率达到84.38%,所有病例都得到手术病理结果证实,CT尿路成像检查确诊率远高于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X2=5.657,P<0.05).结论 使用CT尿路成像检查图像分辨率高,诊断效率较高,检查用时短且无创,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及时和准确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CT对脑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结核的CT征象及CT对脑结核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为脑结核的47例住院患者进行CT头颅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7例脑结核患者CT影像改变的共40例,检出率85.1%,按照结核病变部位分为脑膜型13例,脑实质型10例及混合型17例。并对脑结核CT分型诊断与病理对照进行讨论。结论:CT检查能为脑结核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形态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CEUS)及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及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结核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44±13.5)岁。右肾结核14例,左肾结核21例。术前均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及二维超声联合造影检查,评估其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35例患者中,CTU诊断肾结核32例(91.4%)。CEUS诊断肾结核22例(63%)。结论 CTU及CEUS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对于肾结核有更准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中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肾脏CT检查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00kVp,对照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20kVp,两组患者使用造影剂碘海醇,分析两组主观评分的分布情况与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以及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结果 168例患者增强CT图像主观分数均≥3分,满足诊断要求,两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期肾髓质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质期肾皮质、肾髓质、腹主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噪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减少了44.26%,观察组碘摄入量较对照组减少27.67%。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检查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观察组检查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肾脏增强CT检查时选用100kVp管电压以及80mL浓度为270mgI/mL的造影剂能在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的基础下,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结核的CT表现。探讨应用多排高速螺旋CT进行肾结核早期诊断。方法:CT扫描50例经实验室检查结核患者。结果:经螺旋CT扫描能很好显示肾结核早期改变。结论: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这为肾结核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任晓梅 《吉林医学》2012,33(16):3485-3486
目的:探究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结核的60例患者彩超图像。结果:60例肾结核患者患者,超声检查符合者53例,诊断率88.33%。结论:采用超声检查肾结核,其操作简单,且无创伤,检出率较高,采用超检测对肾结核的诊断和分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段惠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99-3200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及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所有病例的CT影像诊断,并结合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总结肾结核病变的CT诊断。结果:32例肾结核的CT征象有肾脏形态的改变、病变位置、密度的变化以及病变的进一步蔓延。具体表现为肾盏、肾盂的变形,肾脏大小的改变,并伴有肾内的囊状低密度影及钙化以及肾盂、输尿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结论: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对肾结核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化验室检查,常可得出正确的诊断。综合分析,在肾结核的影像诊断中,CT是最佳的方法,其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杨微 《当代医学》2016,(19):48-48
目的:探究生化检查与免疫检查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抽取12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化免疫组与常规组,各60例;生化免疫组患者采用生化以及免疫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免疫检查进行疾病诊治;对2组患者诊治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生化免疫组的确诊率为93.33%,常规组的确诊率为66.6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免疫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显著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65.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脏疾病患者,采取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共同诊治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患肾功能受损与患肾无功能的肾结核患肾切除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患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1例。根据患侧肾动态扫描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患肾功能受损组(患肾GFR>20 mL/min)和患肾无功能组(患肾GFR≤20 mL/min)。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肾结核切除患者病程为0.1~108个月,两组患者LUTS症状、腰痛、肉眼血尿、发热、非发热全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者86(85.1%)例,其中以镜下血尿为主80(79.2%)例,结核特异性检查中T-SPOT阳性率最高(88.9%),结明三项次之(77.1%);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肾功能受损组的肾皮质CT增强差值和肾皮质厚度高于患肾无功能组,且动脉期两组患肾CT增强值低于各自对侧肾(均P<0.001)。多数中晚期肾结核患者肾实质结核空洞形成与肾功能受损常同时存在。结论肾结核行患肾切除者,患肾功能受损程度与患肾皮质厚度、CT动脉期患肾增强程度成正相关,而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尿常规、结明三项、T-SPO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程度,以及泌尿生殖系肾外器官受累程度无关。肾结核CT动脉期与对侧健肾相比,增强程度越低,其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小肝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统计记录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再对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的方式,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行多平面重建图像,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二维灰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33%,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67%,MSCT诊断准确率为96.67%,超声造影及MSCT诊断准确率均较二维灰阶超声诊断准确率高(P0.05)。结论对小肝癌的诊断,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但对某些非典型特殊的小肝癌患者,还需采取两种检查方法联合的方式,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在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A组使用经阴道彩超检查,B组经腹部彩超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24例经阴道彩超检查患者中确诊患有异位妊娠有23例,诊断符合率为95.8%;24例腹部彩超检查患者中确诊患有异位妊娠的患者有16例,诊断符合率为66.7%。经阴道彩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超诊断方法,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对异位妊娠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其操作简单、无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泌尿系结核中以肾结核最常见 ,多继发于肺结核经血行播散和粟粒结核的全身播散。虽然在新发生的结核病例中所占比例不足 5 % ,但在结核病的总死亡率中所占比例却高达 2 5 % [1] 。笔者试对一组肾结核病例的 CT表现进行分析 ,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 ,探讨 CT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肾结核患者 2 4例 ,男 1 5例 ,女 9例 ,年龄 1 6~ 48岁。尿结核杆菌培养阳性 1 0例 ,手术后病理证实 6例 ,另 8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抗结核治疗有效。所有病例均行 CT平扫及增强扫描。2 结 果2 4例肾结核中 CT扫描有阳性发现 1 6例 ,其CT…  相似文献   

19.
郑卫 《求医问药》2014,(3X):170-171
目的:对X线及CT检查在诊断脊柱结核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为观察组患者同时进行X线和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的确诊率为95.23%,对照组患者病情的确诊率为51.5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X线、CT技术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尿抗酸杆菌、尿结核杆菌-PCR(Tb-PCR)、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等检查,8例患者行药物治疗,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临床表现为腰痛18例(45%),膀胱刺激症24例(60%),血尿28例(70%).尿常规检查异常38例(95%),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升高36例(90%),尿抗酸杆菌阳性11例(27.5%),尿结核杆菌-PCR(Tb-PCR)阳性18例(45%).B超检查肾积水、肾结石或/和肾结构异常40例(100%);静脉尿路造影(IVU)确诊肾结核23例(57.5%),患肾不显影17例(42.5%);CT确诊肾结核31例(77.5%).肾结核合并膀胱结核16例,肺结核5例,附睾结核8例.8例患者药物治疗治愈,32例患者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结核.结论 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其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仍重要.尿Tb-PCR检查是术前确诊肾结核的主要手段,IVU和B超可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肾脏为主,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程输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