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平滑肌蛋白22α(smooth muscle protein 22α,SM22α)被视为是细胞衰老的标志物,但是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M22α在VSMC衰老和血管老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ngiotensin Ⅱ(Ang Ⅱ,10-7mol/L)慢性刺激诱导VSMC衰老;用野生型和SM22α基因敲除小鼠皮下植泵,持续灌注Ang Ⅱ(1μg·kg-1·min-1)4周,复制高血压模型。通过敲低和过表达SM22α观察其对VSMC衰老及调控通路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Ang Ⅱ持续刺激可诱导VSMC衰老,伴随着SM22α的表达增高。敲低SM22α可减弱Ang Ⅱ诱导的VSMC衰老,过表达则反之。在Ang Ⅱ诱导VSMC衰老条件下,SM22α表达上调抑制Mdm2与p53的结合,上调p53含量。SM22α表达增加抑制Akt与Mdm2的磷酸化活化,导致Mdm2与p53的结合减弱。SM22α基因敲除改善Ang Ⅱ诱导的主动脉VSMC衰老和血压升高。结论:SM22α表达上调抑制Akt/Mdm2通路激活,进而减弱Mdm2与p53的结合,上调p53的表达量,促进衰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传至第3~6代,加入含不同浓度(0、0.1、0.2、0.4、0.8μmol/L)大豆异黄酮的DMEM培养基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采用RT-PCR法检测平滑肌22α(SM22α)mRNA、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22α、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0.1~0.8μmol/L的大豆异黄酮随浓度增加其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P<0.05);SM22αmRNA及SM22α蛋白表达增加,骨桥蛋白mRNA及骨桥蛋白表达降低,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使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从合成表型向收缩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仁素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以AngⅡ诱导大鼠VSMCs表型转化为模型,观察AngⅡ对VSMCs表型转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调理蛋白(calponin)、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和骨桥蛋白(OPN)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VSMCs表型转化时核仁素mRNA和蛋白的时空表达模式;进一步采用核仁素基因转染及RNA干扰技术观察核仁素对上述VSMCs表型转化标志物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AngⅡ刺激VSMCs不同时间后,VSMCs收缩表型标志物α-SMA、calponin和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减少,而合成表型标志物OPN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5);不同浓度AngⅡ刺激VSMCs不同时间后,随着时间和剂量增加,核仁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升高;AngⅡ可诱导核仁素从细胞核向细胞浆移位;核仁素过表达可促进Ang II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核仁素表达下调后,其促进表型转化作用被解除。结论:核仁素具有促进Ang II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的作用,核仁素的表达上调和移位参与Ang II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及其mRNA在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KTECT)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及TGF-β1( 10 ng/mL)诱导组.加入TGF-β1作用后分别于12 h、24h、48 h及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E-钙黏连素(E-cadherin)和Notch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α-SMA mRNA、Ecadherin mRNA和Notch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在加入TGF-β1作用后12 h、24h、48 h及72h,TGF-β1诱导组α-SM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P<0 05);Notch1蛋白及其mRNA在TGF-β1作用后的24h、48h、72 h表达逐渐增加(P<0.05);E-cadherin蛋白及其mRNA表达在24h、48 h、72 h明显减少(P<0.05);Notch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E-cadher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蛋白=-0.937;rmRNA=-0.921;假设检验结果(P<0.05),与α-SMA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蛋白=0.958;rmRNA=0.944;假设检验结果(P<0.05).结论:Notch1极有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的KTECT.  相似文献   

5.
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和细胞表型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NE分别作用体外培养和血清饥饿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用5-BrdU标记VSMC的增殖、RT-PCR检测VSMC表型标志基因SM22a和增殖负性调控基因高血压相关基因-1(HRG-1)的表达.结果:NE和OX-LDL分别作用血清培养的VSMC后,SM22α和HRG-1表达下凋,5-BrdU标记的阳性增殖细胞增多;NE分别与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α1-R-)和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β1-R)共作用时,SM22α和HRG-1的表达明显上调.而当NE作用血清饥饿VSMC时,NE上调SM22α和HRG-1的表达.结论:NE对VSMC有促表型转化和增殖作用,且这种作用呈现像神经样的可逆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肾上腺索受体α1和β1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表型转化的影响,并对VSMC增殖模型的应用价值作出评估。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分成CGRP作用和无CGRP作用2个实验组,体外培养8d,收集血管前24h用BrdU标记。H-E染色和5-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增殖变化;RT-PCR检测高血压相关基因1(HRG-1)和SM22α基因表达。结果:血管中膜可见大量棕黄色标记增殖的细胞核,VSMC明显增生,HRG-1和SM22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加入CGRP共培养组标记的增殖细胞大大减少,也未见有斑块增生,HRG-1和SM22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CGRP对VSM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使VSMC从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L-I,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作用3 d对HFL-I增殖能力的影响。5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0 h、6 h、12 h、24 h、48 h、72 h后,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刺激0 d、1 d、3 d、5 d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不同浓度ATRA干预,24 h后RT-PCR方法检测α-SMA mRNA表达,3 d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 (1) 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P<0.05)。(2)5 μg/L TGF-β1诱导后,HFL-I细胞中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3) 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下调TGF-β1诱导的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ATRA能够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和TGF-β1诱导的分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TH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F)向肌成纤维细胞(MF)转分化和对已分化MF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FL-F,以TGF-β1(5μg/L)诱导HFL-F向MF转分化,通过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Hyp),免疫印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半定量RT-PCR测定α-SMA mRNA和Ⅲ型胶原(COL Ⅲ)mRNA,观察THD(50μg/L)对HFL-F向MF转分化的过程及已分化MF的影响。结果 TGF-β1诱导HFL-F 96h,诱导分化同时加入THD可抑制Hyp含量增高和COL Ⅲ mRNA表达上调(p均<0.05),可抑制α-SMA蛋白表达增加,但对于α-SMA mRNA表达没有影响。TGF-β1诱导HFL-F 96h后再加入THD可抑制COL Ⅲ mRNA的表达(p<0.05),但对Hyp含量、α-SMA蛋白表达量和α-SMA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GF-β1可诱导HFL-F向MF转分化,THD可抑制这一过程中α-SMA蛋白与胶原合成。对TGF-β1诱导下已分化的MF,THD可抑制其COL Ⅲ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脂多糖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红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作用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表达,并探讨HO/一氧化碳(CO)调节通路在内毒素性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10mg/L、30mg/L及50mg/L的LPS与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共同孵育6h,以及10mg/LLPS与VSMC共同孵育9h和18h。分别观察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台盼蓝染色法记录VSMC蓝染率的变化;Northern杂交测HO-1mRNA表达。结果:VSMCHO-1mRNA表达随LPS浓度的增大而增加,LPS50mg/L时HO-1mRNA表达比对照高176.7%;低剂量LPS(10mg/L)诱导VSMCHO-1mRNA的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8h组HO-1mRNA的表达量比对照高195.6%。只有当LPS浓度增加至50mg/L及10mg/L孵育18h时,细胞台盼蓝摄取率、MDA含量与LDH活性明显增加、细胞出现损伤。结论:LPS可诱导VSMCHO-1mRNA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HO/CO可能为介导内毒素性血管平滑肌功能调节障碍的重要通路。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1对大鼠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内皮素-1作用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对内皮素-1受体信号的阻断,探讨内皮素-1对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大鼠主动脉贴块培养VSMC,用内皮素-1及其受体阻断剂BQ123分别作用于一般培养的VSMC和血清饥饿培养的VSMC.用BrdU标记细胞增殖;RT-PCR检测高血压相关基因-1(HRG-1)和SM22α表达变化.结果:内皮素-1作用后VSMC增殖显著增多,HRG-1和SM22α mRNA在一般培养和饥饿培养的VSMC中表达均明显减少;而加入阻断剂BQ123后增殖细胞大大减少,HRG-1和SM22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内皮素-1有促进VSMC增殖作用并可使VSMC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并且内皮素-1对VSMC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受体信号途径是内皮素-1对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iR-145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生物活性及对SM22α mRNA 表达的作用。方法: VSMC分为3 组,增殖VSMC组( 增殖组)、增殖VSMC + 转染miR-145-NC 组( 空载体组)、增殖VSMC+转染 miR-145 组( 增殖转染组)。采用RT-PCR 检测VSMC中SM22α mRNA、miR-145 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cyclin E、p27 蛋白水平;Transwell 小室检测VSMC侵袭能力;MTT检测VSMC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凋亡率。 结果:增殖组VSMC中SM22α mRNA、miR-145 水平与空载体组相比数值较为接近;与增殖组及空载体组相比, 增殖转染组VSMC中miR-145、SM22α mRNA 表达升高。增殖组VSMC中cyclin E、p27 蛋白水平与空载体组相 比无差异;增殖转染组cyclin E 蛋白水平低于空载体组、增殖组,p27 蛋白水平高于空载体组、增殖组。增殖组 VSMC迁移数量与空载体组相比无差异;增殖转染组VSMC迁移数量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增殖组。增殖组与空载 体组VSMC在不同时间点的OD 值均较为接近;增殖转染组OD 值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空载体组、增殖组。增殖 组VSMC凋亡率与空载体组数值接近,组间比较差距较小;增殖转染组VSMC凋亡率较空载体组和增殖组升高。 结论:过表达miR-145 通过促进SM22α 水平增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骨架蛋白表达与增殖之间的关系,探讨神经因素对VSMC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用BrdU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SM α-actin、β-tubulin和desmin的表达.结果:血清培养对VSM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而血清饥饿则能可逆性抑制VSMC增殖;NE能明显促VSMC增殖和下调SM22α的表达;随血清培养SM α-actin表达减少,血清饥饿培养可使SM α-actin表达可逆性上调;β-tubulin和desmin随血清培养其表达减少更明显,第6代基本不表达,而血清饥饿也不能上调其表达,NE对SM α-actin、β-tubulin和desmin的表达有下调作用.结论:NE可促进VSMC增殖和下调SM α-actin、β-tubulin和Desmin骨架蛋白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pithelial-Myofibroblast Transition,EMT)的作用,以及该作用与上皮细胞中锌指蛋白(Snail)基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 μg/L)阳性对照组和TGF-β1 RAPA组.TGF-β1 RAPA组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0.1 μg/L,1 μg/L,10 μg/L,100 μg/L)与TGF-β1(1 μg/L)共同作用,各组作用时间均为48 h.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染、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表达,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Snail mRNA水平的变化.再选取最大作用浓度的雷帕霉素作用不同时间(12 h、24 h、48 h、72 h),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双染、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均表明,TGF-β1阳性作用组较阴性对照组HKC细胞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5),而E-cadherin表达则几乎消失,Snai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10 μg/L,100 μg/L)与TGF-β1共同作用组HKC细胞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E-cadherin表达则有部分恢复,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Snail mRNA表达水平比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雷帕霉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TGF-β1诱导的HKC细胞Snail mRNA表达.结论 应用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该药诱导的Snail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在球囊损伤血管新生内膜中高表达,而其转位过程依赖于肌动蛋白(actin)细胞骨架的调节。平滑肌蛋白22α(smooth muscle protein 22α,SM22α)是一种actin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其在增殖性血管疾病中表达下调。本研究观察了SM22α是否参与血管损伤或者PDGF刺激诱导的GLUT4表达和转位活性升高。方法:用PDGF-BB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观察GLUT4膜转位和细胞骨架的变化;用荧光葡萄糖2-NBDG检测葡萄糖摄取;用特异性si RNA敲低内源性SM22α表达;Brd 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葡萄糖含量。结果:PDGFBB诱导VSMCs GLUT4转位和葡萄糖摄取依赖于皮层F-actin聚合,而敲低SM22α促进这一过程。损伤新生内膜处GLUT4表达显著增加,PDGF-BB刺激促进细胞GLUT4表达和葡萄糖消耗,抑制GLUT4活性则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活性。相对于WT组,SM22α-/-小鼠颈总动脉2-NBDG摄取显著增加,结扎后28 d新生内膜明显增厚,损伤动脉组织GLTU4转位和葡萄糖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PDGF-BB诱导的GLUT4转位和糖摄取参与VSMCs增殖。缺失SM22α可诱导皮层细胞骨架聚合,增强PDGF-BB诱导的GLUT4膜转位和糖摄取及代谢活性。SM22α是一种新的增殖相关糖代谢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瘦素对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1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0~200)ng/m L重组人瘦素(r HL)干预或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FL-1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1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50、100、200)ng/m L的r HL处理HFL-1细胞48 h,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与200 ng/m L r HL或5 ng/m L TGF-β1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200 ng/m L r HL和5 ng/m L TGF-β1联合处理HFL-1细胞48 h,HFL-1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r HL能够上调HFL-1细胞p-AKT的表达,LY294002可抑制r HL对HFL-1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100、200)ng/m L作用72 h,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50~200)ng/m L r HL作用48 h,细胞上清液中1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瘦素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KLF1-C19多肽(C19)对TGF-β诱导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L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并鉴定。用适宜的TGF-β浓度处理LFB,制备LFB向MFB转化的细胞模型。随后将实验分为对照组、TGF-β(5μg/L)组及4个浓度(1、0.1、0.01、0.001 mg/L)C19与TGF-β合用组。以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增殖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显微镜检测,证实成功培养出原代人LFB。5μg/L TGF-β明显刺激LFB增殖及α-SMA和collagen I表达(P0.05)。与TGF-β组相比,C19-0.01 mg/L+TGF-β及C19-0.001 mg/L+TGF-β组LFB的细胞增殖率、α-SMA和collagen I的mRNA及α-SMA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0.01 mg/L及0.001mg/L的CKF1-C19多肽对TGF-β诱导的LFB向MFB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塑和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是否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表型转化。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d 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0.1、0.2、0.3、0.5和0.8 mg/L)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后续实验应用0.2 mg/L为干预浓度。吡非尼酮(0.2 mg/L)预处理HLFs能明显地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调Ⅰ、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P0.05),并且干扰TGF-β1诱导的细胞骨架重组和表型转化,使α-SMA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吡非尼酮能有效地抑制TGF-β1所诱导的HLFs细胞功能和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面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胞吞的影响,进而揭示SM22α对PDGFR-β活性调控的关键步骤——胞吞和泛素化动态平衡的影响及其对血管重构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PDGF刺激体外培养大鼠VSMC,考察si RNA敲低SM22α蛋白后不同时点的细胞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DGFR-β在细胞膜分布的异同;利用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观察SM22α的表达对PDGFR-β在细胞内内吞体和溶酶体分布的异同;SM22α对c-Cbl或TRAF6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影响;si RNA敲低早期内吞体标志蛋白Rab5、再循环内吞体标志蛋白Rab4和Rab11、多泡体(MVB)标志蛋白Rab7,观察SM22α对PDGFR-β亚细胞定位的变化及其与血管重构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SM22α表达下调促进细胞表面的PDGFR-β的再循环过程,使PDGFR-β在细胞表面的分子数显著减少,激活信号分子Akt和p42/44磷酸化,促进PDGF诱导的VSMC生长、增殖和迁移过程,SM22α对PDGFR-β再循环的调控与血管重构过程密切相关。结论:PDGFR-β调控异常诱发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我们的结果表明,SM22α可能通过影响PDGFR-β胞吞和泛素化动态平衡而影响其活性的调控,进而参与血管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阐明其分子机制可为发掘基于影响PDGFR-β功能的心血管疾病药物设计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睾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大鼠VSMC,利用血清饥饿法进行同步化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ox-LDL组:给予50μg/m L ox-LDL处理;睾酮组:分别加入5×10-8mol/L和5×10-7mol/L睾酮预处理12 h,然后与50μg/m L ox-LDL共培养;另外设置血清组,用含100 m L/L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水溶性四甲基偶氮唑盐(WST-1)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融合素2(Mfn2)、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加,Mfn2表达降低,p-ERK1/2表达增加,PCNA表达增加,α-SMA表达降低,OPN表达增加。与ox-LDL组比较,不同浓度睾酮组细胞增殖受抑制,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Mfn2表达增加,p-ERK1/2表达降低,PCNA表达降低,α-SMA表达增加,OPN表达降低,以上作用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睾酮可抑制ox-LDL诱导的大鼠VSMC发生表型转化及增殖,可能与其上调Mfn2抑制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胶原合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0、10、20、40、80、160)μmol/L大黄素处理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以DMSO及(40、80)μmol/L大黄素分别培养MRC-5细胞48 h后,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1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1型胶原蛋白(Col1)、Col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分子的蛋白水平。结果 MRC-5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在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40、80)μmol/L大黄素处理组α-SMA、TGF-β1、Col1、Col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而ADAMTS-1 mRNA与蛋白水平升高;与40μmol/L大黄素处理组比较,80μmol/L大黄素处理组α-SMA、TGF-β1、Col1、Col3 mRNA与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ADAMTS-1 mRNA与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结论大黄素可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并通过抑制TGF-β1/ADAMTS-1信号通路减少Col1、Col3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