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为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血管腔与神经组织之间存在的所有结构,是脑与血液及脑脊液之间的一种屏障,与中枢神经的变性、损伤和炎  相似文献   

2.
张明杰  曹小洁  尹泽钢  范进   《四川医学》2024,45(1):90-94
<正>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之间的一种动态界面,严格控制两者间的物质运输,保护CNS免受外来大分子或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BB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基膜及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等成分组成[1-2]。BBB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一同构成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BMECs区别于其他血管内皮细胞的独特表型以及细胞间的TJs是BBB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础[3]。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其他细胞形成外围屏障,维持BBB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控制着BBB的通透性,并可清除脑内的有害物质[4]。BBB各重要组分以及因BBB受损而聚集于此的炎性细胞和介质可通过不同方式维持、破坏或修复BBB的完整性和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血—脑屏障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念血-脑屏障是在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存在的一个调节界面(Regulat-ory interface),这个调节界面可以调节进入神经组织的物质,从而使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保持恒定的内、外环境,以保证进行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血-脑屏障功能的改变不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而且对  相似文献   

4.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之为微循环〔1〕,中枢神经系统缺乏淋巴管〔2〕;由脑毛细血管向神经组织传递的氧、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以及神经组织的代谢产物的输出均需经细胞间隙(Extracelularspace,...  相似文献   

5.
48脑脊液检查(CSF,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 e) CSF是为细胞外液,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液体。CSF是维持神经组织的内环境,给脑和神经组织提供营养物质运走代谢产物.调节颅内压力,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等功能。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CSF可发生多种病理改变,通过理化检查、显微镜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特发性基底节钙化(idiopathic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IBGC)又称Fahr病(FD)或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FIBGC),近年来有学者建议该病应更名为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FB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或散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低于1/100万([1,2])。德国神经病学家KarlTheodorFahr于1930年首次描述了IBGC的疾病特征([1,2])。德国神经病学家KarlTheodorFahr于1930年首次描述了IBGC的疾病特征([3]),国内于1983年由蒋雨平首次报道([3]),国内于1983年由蒋雨平首次报道([4])。该疾病主要特点为大脑运动控制区域包括基底节、下丘脑、齿状核、大脑皮质、小脑皮质下白质等异常钙化([4])。该疾病主要特点为大脑运动控制区域包括基底节、下丘脑、齿状核、大脑皮质、小脑皮质下白质等异常钙化([2])。患者大多以椎体外系症状为首发症状,还可表现为小脑功能失调、语言障  相似文献   

7.
<正>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机体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解剖结构基础[1]。血脑脊液屏障主要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和周细胞构成,星形胶质足突包绕毛细血管的外周,覆盖其95%~99%的表面积。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脊液屏障的关键组织细胞位  相似文献   

8.
人们早巳知道,血液与脑脊液(CSF)成分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即来自血脑屏障(BBB)作用。BBB 是指调节血与脑间物质交换的一种特殊机能和结构。从解剖生理上看,血与 CSF 间、CSF 与脑间、血与脑间物质都不是完全自由的交换,故有人曾分别提出血—CSF 屏障(BLB)、CSF—脑屏障(LBB)和 BBB 的概念。近来的研究认为三者是统一的系统,是调节血一脑物质交换的界面(Regulatoryinterface)。这项研究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其结构、功能等方面积累了较多资料。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某些资料从 BBB 的结构、功能、病理及临床等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血脑屏障(BBB)是脑屏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脑的内环境稳定,调节脑内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但BBB的存在是当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及其他措施难以跨越的障碍。安全有效地开放BBB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前提,为了攻克服这一难关,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新近研究发现,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具有可逆、无创地开放特定部位脑组织BBB的特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在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中评价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开放BBB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而肾脏在人体中起到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废物及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新陈代谢作用~([1])。当肾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损伤,无法对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正常排泄,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此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患者体内代谢废物、调节  相似文献   

11.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2%3%3%([1])。肾癌细胞对化疗、放疗不敏感,具有多药耐药性([1])。肾癌细胞对化疗、放疗不敏感,具有多药耐药性([2]),而免疫治疗仅对10%([2]),而免疫治疗仅对10%20%患者有作用,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肾癌的首选,但肾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20%患者有作用,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肾癌的首选,但肾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3])。2001年Reya等([3])。2001年Reya等([4])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学说,近年国内外对RCC干细胞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关注RCC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希望找到RCC干细胞的特异性较高的表面标志物,探索RCC干细胞生存微环境,进而找到治疗肾癌的新途径,下文就近期肾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脑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即脑动脉内膜破裂后,血液进入血管各壁层内,导致管腔狭窄或动脉壁瘤样扩张,其受累血管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CAD是卒中尤其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颈部血管夹层约占青年卒中病因的15.4%([1,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1,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现对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A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CAD按病因分为自发性及外伤性,多数为自发性,少数有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一种常见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1,2]),我国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其中高发年龄为31([1,2]),我国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其中高发年龄为3140岁。该病具有病因复杂、经久不愈、易反复等特点40岁。该病具有病因复杂、经久不愈、易反复等特点([3]),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刺激症状和性功能障碍([3]),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刺激症状和性功能障碍([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5])。国外有文献报道([5])。国外有文献报道([6]),老年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炎存在某种联系,慢性前列腺炎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应采用综合治疗,现就近年  相似文献   

14.
血脑屏障 (BBB)是脑毛细血管所独有的特征 ,可使一些正常能透过周围血管的物质不能通过脑毛细血管 ,对于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病理生理现象都涉及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调节。星形细胞在血脑屏障的构成中虽然不占有主要地位 ,但许多观察表明 ,它在内皮细胞由非屏障细胞向屏障细胞转变的诱导和维持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本文着重就此方面有关的进展进行综述。1 星形细胞在血脑屏障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早在 2 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 ,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特征的诱导和维持取决于其起源的神经组织。这个观点以后为许多实验所支持。S…  相似文献   

15.
<正>正念的概念最开始起源于东方佛学的禅修,其作为可以增进身心愉悦的三大要素之一([1]),指的是活在当下、不判断、不分析、不评价的态度([1]),指的是活在当下、不判断、不分析、不评价的态度([2])。正念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逐渐去宗教化成为一种治疗方法。正念疗法是一种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正念行为疗法等([2])。正念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逐渐去宗教化成为一种治疗方法。正念疗法是一种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正念行为疗法等([3])。近年来,这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一系列研究的证实([3])。近年来,这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一系列研究的证实([4-6])。关于正念的研究现状,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综述的方法来进行总结([4-6])。关于正念的研究现状,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综述的方法来进行总结([7])。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     
吴天爵 《开卷有益》2014,(11):42-43
<正>血脑屏障是血-脑、血-脑脊液和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系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有难有易;有些很快通过,有些较慢,有些则完全不能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设想可能有限制溶质透过的某种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到血脑脊液屏障(BCSFB)的保护,可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脉络丛(CP)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它将血源性物质与脑脊液分离.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会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万([1-2]),未及时给予治疗时死亡率可达90%([1-2]),未及时给予治疗时死亡率可达90%([3]).1982年,MOAKE等[4]在TTP患者的血浆中发现了高黏附性的“超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认为TTP是由血浆中VWF裂解酶缺乏所致.1996年,  相似文献   

19.
血-神经屏障(blood-nerve barrier,BNB)是一种类似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屏障系统,选择性地限制血液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BNB在神经病变中会出现通透性等方面的改变,深入了解BNB对于治疗此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BNB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BNB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及意义,以及BNB与药物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为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患者长期过高或过低压力负荷都可作为IDD病因之一([1])。有报道表明,软骨终板发生钙化所引发椎间盘营养物质供应下降可能为启动IDD的关键性因素。而椎间盘在老化或营养物质供应异常时,由椎间盘细胞所合成的部分细胞因子对细胞活性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一定影响([1])。有报道表明,软骨终板发生钙化所引发椎间盘营养物质供应下降可能为启动IDD的关键性因素。而椎间盘在老化或营养物质供应异常时,由椎间盘细胞所合成的部分细胞因子对细胞活性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一定影响([2]),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