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恶性腹腔积液通常是肿瘤的晚期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腹胀、足部水肿、易疲劳、呼吸短促、消瘦及腹围增加[1].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异常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不但可以缓解腹内压力,还可以缓解因腹腔积液过多所致的呼吸困难[1 ],同时还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暂不能行手术或全身放、化疗的腹腔积液患者,腹腔内灌注化疗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重要方法.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34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剂量的腹腔灌注化疗,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Picc管用于晚期恶性肿瘤腹水引流的方法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肿瘤晚期的表现,与体液产生过多、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所致的流体动力学失衡;门静脉阻塞;肝转移;淋巴及静脉回流受阻有判”。尽管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生存期有限,但是选择恰当的患者进行成功的姑息治疗时也有较好的预后。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胸腹腔穿刺引流、全身有效的化疗及局部治疗。为了解决病人反复穿刺引流的问题,减少病人的痛苦,我科从2005年9月-2006年10月把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运用到腹腔穿刺引流术中,对26例晚期肿瘤并发恶性腹水的患者进行了PICC管置管引流,有效的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PICC和CVC在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空军总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6例,将26例经肘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2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只置管设为CVC组.分别对留管时间、使用中感染率、护理工作量及远期疗效不同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留管时间长于CVC组;CVC组的感染率远高于PICC组;PICC组的护理工作量小于CVC组;远期治疗上PICC组的价值优于CVC组.结论 对于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V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34例患者,首先采用彩超探测穿刺失败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的状况,对无异常情况的静脉首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静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置管.结果 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2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例,二次穿刺成功7例,成功率67.8%,9例未成功者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均获成功;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的15例中,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一次成功率或整体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当时的静脉状况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或CVC置管,从而杜绝导管的浪费,提高置管成功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而良好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5.
PICC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送管不畅是PICC置管过程中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DSA为PICC置管提供了直观的引导,大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我科2014年11月在DSA引导下为一例B超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晚期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复发患者成功地实施了PICC置管,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等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促进PICC置管的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137例需长期静脉输注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行 PICC置管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100%,置管最长时间363 d ,最短7 d。经管给药顺利进行,拔管顺利。结论在置管前及置管后全程精心护理是PICC置管安全、有效、长时间留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48例晚期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彻底引腹腔腔积液。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45 mg联合顺铂40 mg腹腔内注入;对照组24例为单纯顺铂40 mg腹腔内注入。2次/周灌注,疗程为3周。定期复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腔积液疾病控制总有效率95.8%优于对照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体力活动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临床效果优于顺铂单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恶性腹腔积液通常是晚期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极差,一旦发生,从诊断恶性腹腔积液之日起患者的生存期大约仅为数周至数月,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1年生存率不足10%[1].尽管其生存期有限,但是成功的姑息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作为姑息治疗之一的腹腔内灌注化疗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重要方法,腹腔穿刺给药成为必备的给药途径.传统的给药方法为即时穿刺即时给药,存在反复穿刺对患者创伤大及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等弊端,且受抽液速度和抽液量的限制导致积液不易抽干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入中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12年4~12月对2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后导入PICC的技术,并进行了置管维护。结果: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为23例晚期肿瘤患者穿刺置入PICC管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结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4-6月在我院老年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65例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进行PICC置管期间的管理;选择2012年1-3月PICC穿刺置管患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的设计和应用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的PICC导管管理,不仅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更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保证了老年患者的输液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置管护理.方法 对125例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并予化疗,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必要处理及术后护理.结果 12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化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 PICC置管安全、可靠、有效,可作为乳腺癌患者的常规给药途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赵春芳  陆云  屈惠琴 《当代护士》2013,(12):137-139
观察应用贝朗安全型留置针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5例,分析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者对穿刺疼痛的主观评价、穿刺后护士的紧张度。认为对血管条件差的晚期肿瘤患者,安全型留置针替代改良塞丁格套件穿刺针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对PICC成功率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1月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分成2组各60例,分别按局麻下和传统方法下穿刺置管,调查患者、护士的心理变化,置管引起疼痛的不良反应,成功率比较以及观察2组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置管的成功率、心理因素影响和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局麻下行PICC穿刺有利于消除因疼痛带来的不良因素影响,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特别适合穿刺针较粗的PICC套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应用于胰腺术后腹腔积液感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胰腺术后腹腔积液并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统计患者临床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信息以及穿刺置管信息。结果 纳入8例患者,均进行了胰腺相关的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腹腔积液合并腹腔感染。共完成10次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置管13根,穿刺成功率100%。穿刺管引流液淀粉酶含量较高者达92.3%,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胰腺术后腹腔积液感染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等特点,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SVP)两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64例置管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中PICC组30例,SVP组34例,分别观察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1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为(16.3±3.4)main,留置时间长,为(34.7±5.3)d,与S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发生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例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PICC和SVP各自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469例乳腺癌患者均行PICC置管治疗,探讨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以及化疗次数与PICC置管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发生感染与患者PICC管的穿刺部位和穿刺次数不相关(P〉O.05),而与PICC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相关(P〈O.05)。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患者的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患者PICC置管的时间越长及化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就增加;在置管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注意伤口的干燥与无菌,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置管是肿瘤化疗常用的给药途径。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同期化疗时,由于放射野不能穿刺置管,故只能选择股静脉穿刺给药,但由于股静脉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置管后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并容易被大小便污染。本院放疗科自2002年6月起采用周围静脉穿刺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给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收集120例胃肠道晚期肿瘤置入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进行总结。本组患者置管后出现导管堵塞9例,静脉炎5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移位2例,置管肢肿胀2例,经及时发现得到有效的处理,所有患者化疗均取得预期效果。胃肠道晚期肿瘤患者经PICC管化疗安全有效,及时发现置管后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是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20.
曾丽  杨莉  吴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6):3518-3519
目的 对比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利弊.方法 对260例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组5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68例,股静脉置管组85例,PICC置管组51例.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置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股静脉置管所致最多,且其血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方式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要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无禁忌症及血管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