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脾切除术治疗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2007年4月4日以“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收入血液内科。患者在10年前因“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在我院行骨穿检查诊断为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此次为入院复查。入院后查体见:T36.8℃,P82次/min.BP108/77mmH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脏脐下三横指,质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骨穿细胞形态学检查示:①海蓝细胞占2%;②幼红细胞比值升高;③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彩色多普勒示:①肝囊肿;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6岁,因左上腹痛2d伴头昏、心慌入院。无外伤史。既往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查体:BP 100/72mmHg,急性失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腹胀明显,无腹壁浅静脉曲张,左上腹压病,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及,脾大,AB线8cm,AC线9cm,DE线1.0cm,边界欠清,叩痛明显,移浊(+)。血  相似文献   

3.
脾巨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陈益强(安徽省宁国县医院242300)患者,男,54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年。近半年包块增长加快伴有胀痛感。既往有肝炎病史。体检;贫血貌、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未及,脾大Ⅱ度,质硬、触痛、表面结节感、活动度差、腹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肝脏肿物2个月余"于2008年5月2日入院.体检:神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5.
脾转移癌3例     
脾转移癌十分少见 ,国内文献 194 9~ 2 0 0 0年仅见 38例报道[1] 。现报告 3例。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4 5岁 ,因剑突下胀痛 2 0d于 1994年 10月 18日入院。查体 :营养中等 ,无黄疸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上腹膨隆 ,肝肋下 2 .0cm剑突下 8.0cm ,质硬 ,脾肋下 1.5cm。实验室检查 :HbsAg(+) ,肝功能正常 ,AFP 990 8.8ng/ml。腹部CT :左肝 12cm× 8.0cm实质性占位病变与脾脏融合 ,脾内散在分布 10余个直径 0 .5~ 1.5cm低密度病变。 10月 2 6日剖腹探查发现 :左肝肿块大小为 14cm× 12cm× 8.0cm ,质硬 ,凹凸不平 ,右肝散在 10余个直径 1.…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 7岁。因消瘦、乏力 1年 ,加重伴发烧 1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查 :体温 3 8.4℃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3次 min ,血压 14 5 70 mmHg。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脾肋下2cm ,质硬 ,压痛明显。血红蛋白 70g L ,白细胞 3 .2× 10 9 L ,红细胞沉降率82mm h。B超提示脾占位性病变。CT提示脾肿大 ,脾内多个低密度病灶 ,其内可见多个散在点状钙化灶 ,脾门淋巴结无肿大 ,增强扫描后 ,无明显变化 ,诊断 :脾原发性恶性肿瘤。骨髓象检查呈增生改变。入院诊断 :脾原发性恶性肿瘤 ,脾功能亢进 ,重度贫血。经…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17岁。因间断性发热 3年伴脾大于 2 0 0 0年 3月 2 7日入院。患者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最高40℃。在当地医院输液 (先锋霉素V等 )约 1个月 ,体温恢复正常 ,无咳嗽、胸痛 ,无呕血、黑便 ,此后约 2~ 3个月左右发生 1次发热 ,每次约 10d左右 ,经输液(先锋霉素V)可降至正常 ,有时发热时伴颈枕部疼痛。在当地B超检查发现脾大。近 1年下肢时有瘀斑。外院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淋巴结慢性炎症”。我院病理科会诊报告 :病变符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并有较多血管增生。我院血液科行骨髓穿刺提示 :粒系基本正常 ,成熟淋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38例应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获治愈,其中5例因术中出血量较大改为手助式腹腔镜切除,2例应用切割闭合器切除,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无继发感染、再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手术用时平均70 min,术后24~48 h拔引流管,平均住院7.5 d。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选择性施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世峰 《消化外科》2003,2(5):362-362
患男性,56岁,因左上腹痛2d伴头昏、心慌入院。无外伤史。既往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查体:BP100/72mmHg,急性失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腹胀明显,无腹壁浅静脉曲张,左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及,脾大,AB线8cm,AC线9cm,DE线1.0cm,边界欠清,叩痛明显,移浊( )。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主因“高血压2年,体检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0天”于2010年4月6日入院。无头痛、心悸、出汗主诉,无周期性麻痹症状。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60/110mmHa(Imm—Hg=0.133kPa),无明显血压波动。患者10年前因外伤脾破裂曾行脾切除术。B超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6.5cm×5.0cm低回声肿物,内部回声均匀,无明显血流信号,脾脏已切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3岁,因“腹壁静脉曲张2年,双下肢间断水肿并色素沉着1年余”于2010年7月2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腹壁静脉曲张,无明显不适,未治疗.1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曲张逐渐加重,双下肢出现间断性水肿,踝部出现色素沉着,以左侧明显.入院体检:肝病面容,皮肤黏膜无溃疡、出血点,无肝掌和蜘蛛痣.前胸和腹壁可见数条迂曲增粗的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10 cm,质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水肿,无静脉曲张,足靴区可见色素沉着,以左侧明显.彩超检查:肝脏尾叶增大,包膜欠光滑.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近心端闭塞,肝右静脉内径10 mm,血流通畅;肝内血流经肝右静脉和增粗的尾叶静脉出肝.  相似文献   

12.
脾切除术后脾床放置引流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切除术后脾窝放置引流是预防左膈下感染的有效措施 ,但引流是否需常规放置 ,近年来有不少争议。为此 ,我们对 5 0例脾切除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结果如下。一、临床资料从 1991年 7月至 1997年 6月 ,对 5 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施行了脾切除和 /或脾肾静脉吻合术。将 5 0例随机分成引流组和非引流组 (表 1)。引流组脾窝常规放置单腔多孔管 ,多孔管内径约 1cm ,从左腋前线肋缘下戳孔引出 ,接负压吸引并记录引流量 ,术后 48h拔除。非引流组术后 12h内取半卧位 ,12h后随意体位。术后 5~ 7d二组均行B型超声 ,探查有无左膈下积液 ,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左上腹疼痛不适1月入院。腹痛呈持续性隐痛,伴腹胀。无鼻衄、呕血及黑便史,无关节疼痛及癫痫发作史。其姐姐因戈谢病行脾切除术,病情稳定已8年余。查体:一般情况可,巩膜无黄斑,心肺无异常。腹稍膨隆,左上腹轻压痛,肝肋下约5cm,脾肋下约10cm,脾下极达盆腔,肝、脾无压痛。彩超示肝大,肝右叶肋下斜径16.6cm;巨脾,29.6cm×9.0cm大小,胆囊多发结石声像。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后2年、鼻衄齿龈出血2周于2010年6月14日入院.2年前该患者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Warren术,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重度静脉曲张伴红色征;B超检查示脾脏大小15.5 cm×4.5 cm,血常规检查:WBC 2.4×109/L,Hb 105 g/L,PLT 64×109/L.术后第14天复查血常规:WBC 3.3×109/L,Hb 101 g/L,PLT 72×109/L.本次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脏未触及,脾脏下极在肋缘下3 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静脉轻度曲张.B超检查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不均,门静脉内径13 mm,脾脏大小16.6 cm ×4.6 cm,脾静脉内径12 mm,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左肾静脉内径13 mm.血常规检查:WBC 1.6×109/L,Hb 112 g/L,PLT 30×109/L.入院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Warren术后;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于6月18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先经脾动脉造影显示脾静脉及肾静脉明显增粗,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且有造影剂向肾门方向逆流(图1).再经导管向脾下极分支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0%脾脏.  相似文献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干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临床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长期从事房屋装修,接触有机溶剂及有害气体,因发现左上腹胀痛伴肋下肿块逐渐增大及消瘦20余天,于2004年10月19日入院。查体:血压正常,皮肤黏膜红紫,面颊、唇、舌、鼻尖绛红色,脾大,下极平脐,质硬,无触痛。RBC 7.35×1012/L,HCT 69.1%,Hb 232g/L,PLT 257×109/L,WBC 14.4×109/L,PPT 18 s,ALP298.3 U/L,-γGT 177.4 U/L,AST 53.8 U/L,LDH 404.2U/L。食道钡餐无异常。彩色B超提示:门静脉增宽,脾脏巨大,内见多个大…  相似文献   

16.
患儿11岁。右小腿疖肿,发热、全身浮肿2月余。查肝肋缘下3cm,脾肋缘下2.5cm,拟诊白血病,经治疗稍好转出院。3~4天后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再次入院。检查发现: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肝肋缘下5cm,脾肋缘下3cm。白细胞14000/mm~3,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脾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因左上腹部持续性隐痛50d入院.无肝炎病史,无腹部外伤史.体查:左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24×109/L.胸片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脾脏增大,脾内实性占位及囊性占位.CT示脾脏近脾门处实质性占位及囊性占位,恶性肿瘤可能.于1999年6月3日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脾泥移植在创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1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全脾切除及自体脾泥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例因合并严重肺损伤术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继发腹腔感染失败,9例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B超或CT有移植脾存活,血清IgM,IgG恢复正常范围,无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结论:对创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自体脾泥大网膜移植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保脾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大场医院收治的26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国内脾损伤4级法分级.根据患者病情、脾损伤程度及受伤时间等,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结果 26例患者均为左季肋区有明确受伤史,受伤后有轻微腹痛,然后疼痛缓解,活动或增加腹腔压力,48 h后出现明显全腹痛;均有面色苍白,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脉搏>100次/rain患者20例,血压<90/60 mmHg(l mmHg=0.133 kPa)患者15例.Hb<5g/L 3例,5~ 10 g/L 21例.行腹腔穿刺术26例,抽出不凝血25例.行B超检查26例,发现脾破裂24例.行CT检查19例,均发现脾破裂.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1例.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脾缝合修补术2例,脾下极切除术2例,单纯脾全切除术9例,脾全切除术联合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13例.2例因失血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其余24例治愈出院.手术时间为(90±15) min,术中腹腔内积血量为(1 500±700)mL,输血例数为24例,平均输血量为1 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7 d.术后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左侧胸腔积液和脾窝积液,经对症处理后治愈.全组患者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治愈的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l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于术后5年死亡,其余23例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手段.患者有左季肋区外伤史,有腹痛、腹痛缓解、再突然腹痛病程,缓解期>48 h,有腹腔内出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B超和CT检查结果示脾破裂征象时应考虑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应严格把握保?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36岁。因左上腹隐胀痛伴乏力、发热 1月入院。入院前 1月感左上腹隐胀痛 ,深吸气时明显 ,疼痛向左肩部放射。伴乏力、不规律发热 ,体温 38℃左右。病程中有左季肋部剧烈疼痛史 ,体重下降 6公斤 ,二便正常。既往无疟疾、肝病病史 ,无外伤史。查体 :无黄疸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上腹略饱满 ,腹软 ,脾肿大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 5cm ,质硬、固定、轻触痛 ,作者单位 :6610 0 0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脾迹消失 ,脾区叩痛阳性 ,无腹水征。血常规 :WBC 12 .1× 10 9/L ,N 0 .70 ,L0 .176 ,B型超声 :脾肿大 16 .7c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