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绝经后OP妇女71例为观察组,同期绝经后无OP妇女71例为对照组,行雌激素和骨标志物检测并分析其与绝经后妇女O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雌二醇、孕酮、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骨钙素N端中分子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孕酮、骨密度值与OP呈明显负相关。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骨钙素N端中分子与O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OP的关系密切。监测雌激素和骨标志物可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OP。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医研究已证实骨质疏松的发病与肾虚密切相关 ,多种补肾方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疗效 ,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已日益受到了重视[1 3 ] 。本研究选用传统的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通过监测骨密度 (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其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42例 ,年龄平均为 63 .8岁±8.2岁。全部病人接受前臂骨密度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查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1999年制定的标准。各组的年龄、绝经情况以及治疗前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显著…  相似文献   

3.
Fuller Albiglot发现妇女多在绝经以后,而很少在绝经以前发生骨质疏松,故提出骨质疏松是由更年期的激素变化引起的。Albigut认为雌激素缺乏时,成骨细胞原发缺陷,不能沉积类骨质,使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 组织形态计量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骨形成与骨吸收密切相关。目前已知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骨吸收,那么是否有另一种激素会促进正常排卵妇女的骨形成过程,因而可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治疗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激素替代疗法(HRT)常被用于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在组织中能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具有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作用.本研究拟从ER基因多态性入手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不同ER基因型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从而为根据个人遗传背景,选择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氨基端1-34(rh PTH1-34)是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具有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降低发生脆性骨折风险的作用。本文介绍rh PTH1-34抗骨质疏松机制、临床疗效、对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疗效的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并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骨量减少导致骨微结构改变骨折发生率增加的一种绝经后女性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黄帝内经》提出"肾主骨髓"的理论,从生理上详细描述了女子骨的强弱与肾气盛衰的关系,从病理上提出了肾虚骨痿的理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骨向分化的潜能,与女子骨的强弱关系密切。补肾中药能通过特发性促性腺激素低下(IHH)信号通路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生长,从而改善女性PMOP,提示  相似文献   

7.
性激素补充疗法(HRT),或雌 激素替代治疗(ERT),对防 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肯定 的疗效,曾经风靡一时,但也有其 不利的一面。对于糖尿病合并骨 质疏松症,是否适合采用性激素 补充治疗呢?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是否适用?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形成 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典 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易致骨折以及其他病症出现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本文利用双能X吸收法 (DEXA)测定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 ,观察不同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关系 ,为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实验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因周身疼痛或负重性疼痛就诊者共 2 43例 ,符合 :①自然绝经 ;②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因素如 :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及其它内分泌代谢疾病 ;③无雌激素 ,降钙素 ,维生素D等药物服用史 ;④无烟酒嗜好。体检、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者。年龄 45~ 84…  相似文献   

9.
妇女绝经或卵巢切除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使骨吸收相对增强,骨逐步丧失,形成骨质疏松。现代医学多用激素替代法治疗,但由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周期性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诱发子宫内膜癌,使得治疗十分棘手。作者采用补肾活血法自拟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3例,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骨密度(BMD)及X线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剂量激素治疗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骨质疏松的关系,作者对小剂量激素治疗的 RA 病人和未用激素病人以及健康人骨矿盐含量(BMC)和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病人和方法①小剂量激素(强的松龙<10mg/d)治疗组:女44例,其中绝经期前11例,绝经后33例;男27例。激素疗程和剂量分别为:男性5.2±4.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在A组35例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B组34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加服钙剂(2 g/ d).对照组C组,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肌注鲑鱼降钙素,同时加服钙剂 (2 g/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 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肾阳虚组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BMD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肾阴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绝经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2.
孕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孕激素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并与雌激素有协同作用。孕激素通过成骨细胞上的孕激素受体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形成;同时竞争糖皮激素受体及刺激降钙素的分泌,影响骨吸收。  相似文献   

13.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女性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性激素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维持成年骨骼的骨矿平衡。性激素水平低下时骨转换速度加快,形成快速骨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性激素缺乏。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上述3种性激素均能影响骨代谢,其中雌激素最为显著.Albright于1941年首先提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骨质疏松,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抑制骨量丢失。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绝经最初3年内骨量丢失速度最快.骨量的变化可行骨密度测定。现在使用最多的手段是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的测定被认为是判断有无骨质疏松或鉴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此外,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体现骨吸收与骨形成间的动态平衡。骨吸收指标代表破骨细胞活动的产物,以往常采用空腹尿钙与肌酐比值,近年来多采用血或尿中N端或C端交联多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形成指标代表成骨细胞的产物,现多采用血骨钙素、血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P-hBMSCs)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健康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分离培养并传代。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子表型鉴定确定培养的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与健康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征。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比较OP-hBMSCs与hBMSCs中Notch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水平。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与成脂诱导,观察雌激素对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Hes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健康女性相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减弱(P0.01)。给予雌激素后,可逆转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减弱的Notch信号通路活性,使Notch信号通路下游分子Hes1表达上升近3倍。雌激素促进OP-hBMSCs向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Notch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减弱。Notch信号通路可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国际上已将骨质疏松与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列为五大老年疾病[1].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补钙、运动和雌激素替代疗法.补钙主要增加骨矿含量,对骨的结构和弹性影响不大.性激素、钙调激素、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激素对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性激素对骨量的影响最大,这一点已有很多资料证明.常用的有长期性激素补充治疗(HRT)可获得雌激素对骨的最大保护作用,但停止HRT治疗后,雌激素对骨的保护作用随即消失.如美国WHI临床试验报告结果长期应用HRT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且不宜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因此在应用HRT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时,应考虑其对乳腺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绝经后女性雌雄激素与骨密度 (BMD)和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 ,探讨性激素在骨丢失中的作用 ,我们对女性雌、雄激素、BMD和相关骨代谢指标进行了观察。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74例 2 1~ 5 9岁妇女均为长沙市常住居民。所有受试对象均无肝、肾疾患及影响骨代谢疾病 ,无服用激素及影响骨代谢药物史。其中 17例女性 (2 1~ 48岁 )月经周期正常 ,5 7例已绝经者 (43~ 5 9岁 )的绝经年限为 1~ 10年。受试对象均在检查当日留取血、尿标本。标本均保存于 - 70℃冰箱待测。2 性激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 :血清雌二醇 (E2 )、睾酮 (T)和…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合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骨萎"、"骨痹"、"腰背痛"、"骨枯"等范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检测手段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体检中的检测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0例绝经后女性,分别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素骨扫描及血清检测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骨质疏松骨关节病检查。其中DXA作为金标准,对CT、核素骨扫描及血清检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CT检测不同年龄组骨量及骨密度与金标准DXA检测具有显著差异(P0.05)。核素骨扫描检测不同年龄组骨量及骨密度与金标准DXA检测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检测不同年龄组骨值疏松情况与金标准DXA检测具有显著差异(P0.05)。CT检测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核素骨扫描和血清检测(P0.05)。结论 CT检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准确度较高,能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绝经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多数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升高,骨丢失明显大于骨形成。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受许多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调控,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体内外研究提示其可能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偶联过程中的重要介质[1]。目前国内尚无对TGFβ1在绝经前后妇女中的分布及与不同部位骨密度之间变化系统研究的报道,我们观察了577例20~80岁健康女性血清TGFβ1水平随月经变化及与不同部位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健康绝经前后女性577例,年龄20~80岁。绝经前291例,年龄(32.9±7.9)岁;绝经后286例,年龄(57.2±7.…  相似文献   

20.
<正>激素补充治疗(HRT)是以补充雌激素为主,解决与雌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该观点由Geist和Spielman于1932年首先提出,2006年5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激素补充治疗,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激素补充治疗是针对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医疗措施。激素补充治疗的首要适应证为绝经及相关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也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