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起粪肠球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病人肛拭子、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26名住院病人的肛拭子均检出粪肠球菌、血培养和9名食堂员工肛拭子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和食体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饮食业的卫生水平,防止粪肠球菌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中毒场所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检验.[结果]在剩菜、餐具及病人肛拭子中检出同型蜡样芽胞杆菌.[结论]本事件是一起工地食堂因餐具、食品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口岸区域内再次发生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对疑似食物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采集确诊病例呕吐物、肛拭子,食堂从业人员肛拭子,以及发病前一天早、中、晚餐和当天早餐食物留样以及可疑食品生河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临床诊断,28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中有8例确诊为食物中毒。所有食物留样和生河粉样品以及病例呕吐物中均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生河粉样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13×107cfu/g。从业人员肛拭子中2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检出大肠埃希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这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口岸辖区内的企业职工食堂存在食物中毒隐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将其作为食品卫生监督的重点,加强管理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依据GB/T 4789-2010、GB/T 4789-2012、GB/T 4789-2014、WS271-2007、《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患者肛拭子、呕吐物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在6名患者的2份呕吐物和6份肛拭子标本中,1份呕吐物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肠毒素为A、C,1份肛拭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未检出肠毒素,另2份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株,均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产毒素类型均是:uidA、astA。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判定是由产肠毒素A、C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和EAEC引起食物中毒。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起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现场剩余食品与发病者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报告患者19人,罹患率16.2%;个案调查16人,年龄22~59岁,性别比为1∶3;发病潜伏期1~13h(中位数7h);在留样的白斩鸡、病人肛拭子和大便标本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在酸菜千张丝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住院病例血液标本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结论由于不具备奇异变形杆菌血清型分型条件,故不能确认该起事件是奇异变形杆菌所致。采取现场彻底消毒、诊治病人、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以防止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方法 2016年7月泉州市某学院发生了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结果共检测4份食品,2份砧板涂抹物和15份肛拭子样本,除了从2份餐厅工作人员和2份学生肛拭子样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余样本均未分离出食源性致病菌。结论餐厅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应加强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岗前培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并加大对集体食堂、餐厅监管力度,指导学校制订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食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方案,确保食堂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运营活动,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永安市某幼儿园食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探讨托幼机构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食堂留样样品、剩余食物、加工食品用具、餐具及患儿粪便标本、肛拭子和呕吐物;中毒餐次食用的蛋糕生产厂家加工人员粪便、手涂抹标本,食堂炊事员粪便、手涂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5.9%(19/325),从幼儿园食堂留样的蛋糕和发放到班级剩余的蛋糕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1份患儿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同型肠毒素,其他样品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定食物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汤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62-2163
目的通过对一起饭店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流行因素及病原学。方法采集饭店剩余食品样品3份和主家打包的剩余食品样品2份、5名患者和4名厨师共9份肛拭子样品、凉菜间砧板和冰箱拭子各1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结果 12名患者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恶心为主;在凉菜间砧板拭子和5名患者的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在椒盐基围虾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繁殖,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梁浩  黄薇  王舟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49-1950
目的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血液与肛拭子样本及部分中餐食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2名患者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81。20.53)×10^9/L]。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所引起,要加强餐饮配送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镇一村民办喜宴就餐者集体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参照GB-4789.10-2010分别对剩余食物、厨师手涂抹液、病人呕吐物及病人肛拭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12份剩余食物标本中有7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名厨师有1名手上涂抹液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份病人呕吐物及肛拭标本有21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李继清  卢海雄 《现代医院》2011,11(12):155-156
目的通过对一起油轮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调查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探讨加强远洋船舶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根本上保障船员职工的饮食安全及生产安全。方法以流行病学方法对爆发点进行发病情况和现场情况调查和处理,并对集体食堂的剩余食物、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从1份剩菜和3份病人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一步作肠毒素分型检测,结果从3份呕吐物和1份剩菜中检出菌型一致的B型肠毒素。结果该起事件为一起船员进食受污染菜式所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加强对船舶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健全船舶食品卫生制度,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水平,规范船舶食堂食品操作加工流程,是有效杜绝食物中毒发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WS/T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对患者食物、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患者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呕吐物检出1株,肛拭子检出1株,并检出肠毒素。[结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导致了这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医生日志和员工缺勤登记表等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进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病例肛拭子、粪便和食堂留样食品进行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疑中毒餐次和可疑食物。结果2013年6月10日12时起,东莞市某公司36名员工陆续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末例病例出现在6月11日22时,流行曲线只出现一个高峰(11日5—8时);36例病例均为公司的生产员工;男15例,女21例,男女比为1:1.4,年龄在22~38岁之间;共采集14例病例的肛拭子和3例病例的粪便,其中13例病例的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5份6月10日早餐的留样食品及3例病例的粪便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茵;可疑餐次及食物分析结果显示,6月10日早餐的蛋炒饭为危险食物(OR=16.08,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食物存放不当,及厨师加工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2005—2008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白云区2005—2008年发生的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白云区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9起,其中6—10月共发生37起,占总起数的94.87%;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采集样本915份,检出病原菌328份,总检出率为35.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7.60%,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9.62%,沙门菌检出率为6.3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30%。检出病原菌的样本主要为病人肛拭子(呕吐物),检出率为60.87%(252/414);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主要是集体食堂,共22起,占总起数的56.4%。结论应加强对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和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上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进行中毒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可疑样品培养及生化试验。结果从食物、病人呕吐物及肛拭子中分离出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引起食物中毒,实验室应快速、准确地出具检验报告,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监管力度,以防食物中毒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叠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词查和细菌学检查方法,对1起突发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在2个病人的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其肠毒素均为A型。[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饮食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就餐者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桐庐县某企业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对13份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对剩菜及肛拭子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对剩菜四季豆炒肉经泡沫试验和有毒豆角速测试剂盒进行皂素定性。结果 13份肛拭子样本诺如病毒核酸阴性,剩菜及肛拭子样本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在剩菜四季豆炒肉中检出皂素。结论此次事件为一起由四季豆皂素引起的食源性暴发事件。使用有毒豆角速测试剂盒是定性检查皂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找某小学82名师生出现以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疾病的原因。方法 用流行病学疾病暴发调查方法,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DNA序列测定和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方法检测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及粪便。结果 82名患都有在学校食堂食用早餐或午餐的共同进餐史;在12名患的粪便中检出诺沃克病毒阳性11份,对其中5份进行诺沃克病毒核酸序列测定,结果4份呈阳性;2份患的呕吐物和1份厨工肛拭子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试验皆呈强阳性.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可能由诺沃克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9.
一起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位患者的肛拭子及1份食品(“凉拌三丝”)样品中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其他病原菌均未检出。结论:这是一起由于食用受弗氏柠檬酸杆菌污染的凉菜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中学发生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10月12~31日292例病人的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及126名未发病学生、食堂从业人员的个案调查表,采集相关样品检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92例中毒病人主要症状为腹痛(68.4%)、腹泻(76.5%)、恶心(15.2%)及头晕(26.4%)。罹患率为7.85%。2名学生食堂从业人员肛拭与3名发病学生肛拭检出肠道致病性大肠艾希氏菌(EPECO128K67)。结论应加强对饮食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规范食堂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