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手术患儿亲属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手术患儿亲属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由护士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测定两组亲属术前和术晨循环系统的变化,应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定焦虑值。结果 术前1d未进行心理干预前两组亲属的循环系统和焦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晨干预组的焦虑程度、循环系统方面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儿亲属的焦虑心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还应重视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的心理干预,为家长提供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儿科住院患儿756名亲属进行测查,按亲属是否陪护住院患儿分成陪护组和隔离组。并测查329名健康儿童亲属作对照。结果 住院患儿亲属的SCL-90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陪护组仅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隔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患儿亲属心理状况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患儿的性别、病情的轻重相关。结论 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亲属。  相似文献   

3.
肖燕 《实用新医学》2002,4(5):438-438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亲属心理需求及反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自编的一般调查表对儿科住院患儿200名亲属进行测查。结果:住院患儿亲属对护理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儿科护理不仅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亲属,针对不同的需求,深入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儿科住院患儿756名亲属进行测查,按亲属是否陪护住院患儿分成陪护组和隔离组.并测查329名健康儿童亲属作对照.结果住院患儿亲属的SCL-90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陪护组仅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隔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患儿亲属心理状况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患儿的性别、病情的轻重相关.结论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亲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对年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59)和对照组(n=59),术前准备及常规护理两组相同,实验组在术前3d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术前的血压和心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被动卧床天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紧张、恐惧情况明显好转、术前血压和心率稳定、术后平均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被动卧床天数缩短.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心理干预能改善年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且有利于患儿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患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年龄较小,对疾病缺乏深刻的认识,心理活动易随着治疗情境迅速发生变化 [1],因为住院手术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大负性事件,会给儿童造成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的等负面情绪体验,甚至引起社交能力和行为方面的退化[2].为了使患儿能够顺利接受手术并安全渡过手术期.我科对56 例骨髓炎手术心理护理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充分了解患儿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是治疗眼科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易给患儿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尽管患儿在手术前已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手术后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活动,给手术效果带来了不确定因素[1]。眼科手术患儿在术后给予适宜、有效的干预方式,对减轻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近年来,家庭协作护理模式逐渐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广泛用于哮喘、残疾儿童、慢性肾病儿童及需特殊照顾的儿童等[3]。本文对40例进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采用家庭协作护理模式干预,探讨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在心脏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桂  高娟玲 《吉林医学》2009,30(4):305-306
心脏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通过对2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护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对手术的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对预后的影响,针对患儿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地消除患儿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儿能顺利的度过复苏期,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对年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59)和对照组(n=59),术前准备及常规护理两组相同,实验组在术前3d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术前的血压和心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被动卧床天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紧张、恐惧情况明显好转、术前血压和心率稳定、术后平均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被动卧床天数缩短。结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心理干预能改善年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且有利于患儿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本院54例腺样体联合扁桃腺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综述,以了解术前和术后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护理健康教育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于患儿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54例患儿均顺利渡过手术,顺利出院.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帮助患儿及家属顺利渡过手术,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多样性心理护理应用于儿童围手术期对其术前心理状态、术后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样性心理护理。于术前3 d、入手术室前2 h,利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对患儿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于术后1 w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RSCA)对患儿进行心理韧性评估。结果入手术室前2 h时,两组患儿CDI、MASC-C评分均较术前3 d时高,但试验组增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w时,试验组R 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对患儿实施多样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和术后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2.
心脏手术可引起病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敌对和愤怒[1].当心理应激状态超过了机体适应范围就会引起伤害,心脏手术患者术前不良的循环系统影响甚至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64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患者术前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及情绪障碍.我院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英 《吉林医学》2009,30(12):1102-1103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行为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就医的500例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的患儿及家长认为护士在工作中的行为,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结论:儿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护理方法,控制一切可能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帮助患儿及家长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儿童霰粒肿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术前筛选患儿并分组,观察门诊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与住院全麻下手术患儿术后效果及术后心理状态.结果 门诊手术患儿能配合完成手术,住院全麻手术的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其术后心理恐惧程度明显低于门诊手术患儿.结论 对患儿采用恰当的心理疏导与护理,家长陪伴手术的方法,门诊手术能顺利地完成;全麻下手术惠儿能在安静状态下完成手术,并且术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门诊手术惠儿.但需承受高额费用及全麻手术风险,此方法更适用多发霰粒肿患儿及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门诊患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儿术前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使患儿能接受手术,成功安全渡过手术期.方法 通过对90例骨科手术患儿存在的心理反应,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骨科患儿手术前多存在焦虑、恐惧、怕痛等心理反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儿的心理弊病,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脑瘫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给予心理护理综合措施 ,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Gesell 量表分别对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脑瘫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1) ,脑瘫患儿Gesell量表发育商评分于心理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就诊的100例儿科ICU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儿科ICU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类型包括焦虑、恐惧、孤独、不安全感、急躁和紧张等,其中,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等的发生率最高,且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儿科ICU患儿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和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癫痫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岁以上癫痫儿童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即对发作的担忧、生活满意度、情绪、精力状态、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各项得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癫痫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及合理护理,能有效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病人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还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将要实施手术的病人,无论何种手术.术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做好手术焦虑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心理状态调查及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60例唇腭裂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0例)在接受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130例)实行常规护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其心理状态及干预效果。结果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经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父母SCL-90总分、阳性项数及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