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减少低血压发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09年—2012年进行血液透析超滤体重在5%~10%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D组和PHD组分别20例患者,CHD组行常规钠透析,PHD组行可调钠透析。结果对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PHD组低血压的发生率(9.0%)明显低于CHD组(21.9%),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超滤量的比较,PHD组明显小于CH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在血液透析中对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确有疗效,同时注意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增强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利用低温、可调钠和曲线超滤三种透析方式联合使用,达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目的。方法:利用德国贝朗Dialog+8.28版本的血液透析机对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透析与标准透析各10次。结论: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完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用钠曲线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2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结果 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时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给予的护理干预等都低于常规血液透析模式.结论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倾向的患者,可选用钠曲线结合超滤曲线的血液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线性超滤对于透析症状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连续2次发生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透析模式(SD);观察组采用内置的sodium and UFproflie系统,选择Na-3,UF-3方案,比较两种模式的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实际超滤量,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在透析中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种模式的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透析前及透析1、2h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3、4h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节钠联合线性超滤透析模式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确保了超滤目标的实现.对于透析低血压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在老年人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1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6周共480例次,前8周(对照组,240例次)采用恒定钠浓度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0℃,恒定速度超滤脱水,后8周(治疗组,240例次)采用低温(35.3—36.0℃),可调钠(即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前200min设定为148mmol/L,后40min调整为136mmol/L)及先快后慢的超滤程序脱水,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中血压、血钠、体温、脱水量、低血压发生率、透析体重未达标率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为(16.42±6.77)mmHg(1mmHg=0.133kPa),低血压发生率8.75%(21/240),体重未达标率9.58%(23/2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4±6.17)mmHg、21.25%(51/240)、20.83%(50/240)],P〈0.05,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能有效防治老年人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在老年人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1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6周共480例次,前8周(对照组,240例次)采用恒定钠浓度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0℃,恒定速度超滤脱水,后8周(治疗组,240例次)采用低温(35.3~36.0℃),可调钠(即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前200 min设定为148 mmol/L,后40 min调整为136 mmol/L)及先快后慢的超滤程序脱水,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中血压、血钠、体温、脱水量、低血压发生率、透析体重未达标率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 治疗组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为(16.42±6.77)mm Hg(1 mm Hg=0.133 kPa),低血压发生率8.75%(21/240),体重未达标率9.58%(23/2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4±6.17)mmHg、21.25%(51/240)、20.83%(50/240)],P<0.05,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能有效防治老年人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高通透性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通透性血液透析(HPD)能否有效的清除大、中、小分子尿毒素。比较HPD和常规透析(CHD)的特点,HPD能否可替代CHD。方法 选择48例长期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PD组26例,用高通透性血滤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22例,用普通透析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分别进行为期2年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定期测血透析前后血液肾功能、电解质、β2微球蛋白、血氨基酸、蛋白质浓度、内毒素等。结果 HPD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β2球蛋白的清除效果优于CHD组;透析前后血氨基酸浓度下降率两组无差异,血内毒素浓度无差异,透析后蛋白质浓度高于透析前,血磷下降率无差异。结论 血滤器行常规血透析保持常规血透析所有优点,能消除CHD不能清除的大、中分子毒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透析模式的不同对血液透析高危患者的血压造成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血液透析高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常温常规透析)、B组(低温常规透析)以及C组(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45.20%)低于B组(64.40%)与A组(70.40%),P均0.01。结论:血压透析高危患者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有助于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6例,每位患者随机选取3次血液透析进行研究,共528例次。监测透析前、透析中(1次/h)、透析结束回血前的血压水平;记录透析器通量、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治疗时间,计算个体化超滤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528例次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213例次(40.34%),其中高血压48例次(9.09%)、低血压165例次(31.25%)。不同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是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高龄、透析时间长、超滤率10 ml/(kg·h)的患者采用预防措施,降低血压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调钠与超滤曲线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相关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透析液钠浓度恒定为140mmol/L;试验组的钠离子浓度最高值为150mmol/L,最低值为135mmol/L,同时再启用超滤曲线,记录透析前、透析中2h,透析结束前3次血压。结果透析结束前血压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频次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透析后的实际脱水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钠与超滤曲线模式联合应用可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滤曲线与可调钠曲线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超滤曲线与可调钠曲线,对两组透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透析2 h、透析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及两组间的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透析治疗的预脱水量与实际脱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采用超滤曲线与可调钠曲线能够良好稳定患者的血压状态,避免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症状,保证其脱水量,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秦红菊 《工企医刊》2011,24(3):67-68
近几年,随着透析人群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因此,如何预防处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是提高血透质量,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重要环节。现将我中心对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透析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它不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往往引起超滤困难,从而降低透析充分性。针对透析中发现的低血压,临床上常使用高渗葡萄糖或高渗钠输注,必要时应用升压药治疗。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概念逐步应用于临床,但低血压的发生率仍占透析患者的15%~25%。其主要原因是脱水过多导致的血容量急剧下降。因此我们应用可调钠透析或改变透析温度的方式来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并观察其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温并序贯高低可调钠透析在血透低血压中应用与护理。方法两组病例均采用日机装—27血液透析机,透析器为金宝聚砜膜8LR,透析液为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碳酸氢钠透析液,血流量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4小时。结果治疗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透析可达到普通透析的透析钠浓度,不增加患者钠负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活动联合超滤曲线模式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4月医院血透中心接受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2022年3-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超滤曲线干预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两组90例透析患者各进行了385例次的血液透析,其中观察组共计出现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 18例次,发生率为4.68%,达到了预期目标值5.22%。对照组IDH发生率为11.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开始1h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2和3h之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圈员就品管圈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自信心、团队精神、和谐度、沟通协调和责任感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联合...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张献 《现代保健》2012,(23):29-3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 联合血液灌流(HP) 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长期规律透析患者40 例,分为两组,每组20 例,一组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法,另一组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 微球蛋白、电解质及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HD 与HD+HP 均可清除尿毒症所产生的小分子毒素,调整电解质的平衡.两组治疗后各种电解质及BUN、Cr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 微球蛋白在HD 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HD+HP 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低(P〈0.05) ;两组治疗后β2- 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D+HP 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HD,并且在改善由中大分子毒素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上也明显优于HD.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作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耿东辉  张丹狄 《中国保健》2009,(18):798-798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尿毒症患者的不完全性肾脏替代疗法,它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的内外侧,在透析膜的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扩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同时可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现就其护理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5例,分析低血压发生率与原发性疾病类型、患者年龄、超滤量以及PTH值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疾病为糖尿病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原发性疾病患者(P〈0.05);患者年龄大小与低血压发生率为正相关,36岁以上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患者(p〈0.05);透析期间体重的增加和低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随着超滤量的升高,低血压发生率上升尤为显著,表面两者为正相关性(P〈0.05);所选患者中共有7名患者PTH值大于500Pg/ml,这些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PTH值〈500Pg/mL的患者(P〈O.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与患者年龄、超滤量及PTH值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较其它原发性疾病更高。  相似文献   

19.
德国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的维护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彬 《医疗装备》2007,20(3):59-59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引进透析器,在透析膜两侧呈反向流动,借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扩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潴留过多水分;同时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贝郎Dialog血液透析机具有设计简洁,操作灵活简单,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它带有五种曲线:超滤曲线、总电导度(钠)曲线、温度曲线、流量曲线、肝素曲线,从而使患者实现真正意义的个体化透析,透析治疗更具安全性、舒适性。根据多年维修经验,把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总结如下。故障一:机器开机,在conduct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100例血透中低血压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00例次透析并发低血压384次,透析性低血压与年龄,超滤量,合并糖尿病,左心室肥厚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透析2h内低血压发生率2.52%,占总发生次数78.65%.与透析3~4h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压降低的发生时间多在透析2h内,其中老年,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者血压降低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