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捷  陈艳玲 《广州医药》2003,34(4):44-45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手术疗效及术腔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比较A组(糖皮质激素组)112例(182侧)与B组(对照组)100例(164侧)的治愈率,并分别比较两组的术腔清洁时间,水肿、囊泡、粘连发生率及术腔完成上皮化时间.结果A组治愈率为84.1%,B组治愈率为68.3%,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97,P<0.01).A组术腔清洁时间不缩短,但术腔出现水肿、囊泡、粘连的发生率降低,术腔完成上皮化时间缩短.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术腔上皮的良性转归及提高手术治愈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综合处理的工作。方法对595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例术后进行了半年~一年以上的鼻内镜下的清理和药物治疗,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记录。结果术后3-10周,见术腔粘膜水肿,囊泡、肉芽组织、息肉再生,粘连形成,经过术腔清理,70.42%d的病人术腔在10~16周内完全上皮化。结论正确合理的术后鼻内镜下术腔的清理和治疗,有效地减少术腔囊泡、息肉的再生,及时地解除鼻腔的粘连,缩短了手术后去粘膜化反应的时间,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施地瑞玛鼻腔喷雾器在内窥镜鼻窦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在内窥镜鼻窦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分为联合组7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和鼻腔减充血剂,联合组加用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愈率38.2%,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治愈率20.0%,总有效率77.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能缩短术后术腔的清洁时间,术腔提前上皮化.结论 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作为内窥镜鼻窦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措施,疗效确切,能减轻术后反应,提前使术腔清洁,加快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的术腔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峻柏 《华夏医学》2001,14(6):913-914
鼻内窥镜手术后术腔处理的重要性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导致许多鼻窦功能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如何对术后鼻腔妥善处理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 ,现就 45例鼻内窥镜手术后术腔处理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鼻内窥镜手术 45例。男 2 6例 ,女 19例 ,年龄16~ 6 5岁 ,平均年龄 34岁 ,均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肉窥镜下行鼻息内摘除 ,鼻道窦口复合体或筛窦手术治疗使鼻窦引流畅通 ,统计术后术腔处理过程中 ,鼻腔清洁时间 ,术腔出现囊泡、肉芽、息肉、粘连等病变时间和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1.2 处理方法1住院期间的处理 :…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围手术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内窥镜鼻窦手术术腔黏膜恢复的影响,希望找到一种减少术腔黏膜水肿、肉芽生长、粘连等炎性反应,促进黏膜恢复,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随机将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2例分为两组,一组作为治疗组(96例)在围手术期(手术当天至术后三月)给予红霉素0.125g,3次/日口服,未服红霉素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36例),两组其他处理相同。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后术腔黏膜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两周的术腔黏膜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8周、12周及半年红霉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可以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鼻窦内窥镜手术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换药时间长,术腔黏膜过度水肿,分泌物多,囊泡反复增生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手术医师,影响手术效果。我科自2005年始对62例病人在围手术期口服自拟鼻舒颗粒,明显减轻术后反应症,减少囊泡增生及分泌物,缩短了术腔上皮化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病变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比较A组 2 8例 (4 6侧 )中鼻甲成形术与B组 32例 (5 0侧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病例的术腔粘连及中鼻甲病变复发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粘连发生率为A组 2侧 (4 .3% ) ,B组 9侧 (18%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4 0 ,P <0 .0 5 )。 (2 )A组未见中鼻甲病变复发 ,B组有 8侧复发。结论 :中鼻甲成形术在减少粘连与息肉复发上优于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是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妥善处理中鼻甲病变的有效方法 ,而术后按时随访及时清理术腔是减少粘连与息肉复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后术腔使用Nd :YAG激光处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行ESS手术后坚持随访1年以上的17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利用Nd :YAG激光清除术腔肉芽、囊泡、小息肉、水肿和粘连;B组常规方法使用息肉钳清理。按照海口(1997)ESS ,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A组手术后1年总有效率(85 .7% )明显优于B组(73% ) ,经χ2 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术后利用Nd :YAG激光处理术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手术后粘连是由于术后处理不当,导致的鼻窦功能性减弱。现将1995~200l间我院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妥善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200l间我院共开展鼻内窥镜手术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慢性鼻窦炎27例,鼻息肉25例。在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鼻道窦口修复或筛窦手术治疗使鼻窦引流畅通,统计术后腔处理过程中鼻腔清洁时间,术腔出现囊泡、内芽、息肉、粘连  相似文献   

10.
伯克纳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应用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伯克纳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82例患者分组 ,对比应用伯克纳及未应用伯克纳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术腔清洁时间 ,术后黏膜病变出现早晚等无明显差异 ,但应用伯克纳组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的时间明显早于未应用组。结论 :伯克纳难以缩短术腔清洁时间 ,也不能阻止或延缓息肉、囊泡、肉芽、黏连等病变的出现 ,但能促进黏膜上皮化 ,促进创面愈合 ,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50例(100侧)成功完成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中药填塞及灌洗治疗(治疗组)随访6个月,临床发现治疗组窗口开放良好者占93.1%(27侧),窗口粘连者占6.9%(2侧);对照组窗口粘连者占10.7%(3侧),开放良好者仅占89.3%(25侧)。治疗组术后粘连发生率及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我们还观察到治疗组出血量减少,且康复时间缩短,并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中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稳妥开展内镜鼻窦手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4~2004-05间396例(716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6例(716侧)并发症发生率为16.8%。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1侧),眼眶内炎性肿块1例(1侧),眼内直肌损伤1例(1侧),术中需要输血的较大量出血32例(61侧),眶周瘀斑8例(9侧),术腔粘连33例(47侧)。结论加强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训练,术前对病变性质、范围和手术方法作出充分的评估,以及术中精心操作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杜若  高春生 《广东医学》2004,25(10):1198-1199
目的 分析经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 ,并探讨常见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82例 ,其中能完整随访病例为 73例 (12 1侧 ) ,术后系统用药及换药。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其中治愈 4 9例 (6 7 1% ) ,好转 13例 (17 8% ) ,无效 11例 (15 1% )。无效病例的主要原因为上颌窦口阻塞 (5例 )、筛窦术腔闭塞 (1例 )、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例 )、术腔反复生长囊泡、黏膜水肿、多分泌物 (2例 )。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较好方法 ,尽可能切除不可逆性病灶组织 ,避免损伤正常黏膜 ,术后系统用药和定期规范换药 ,是提高疾病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内窥镜术中筛窦粘膜的保留与清除对其临床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鼻窦炎 30例术后随访 ,观察筛窦粘膜的上皮化进程、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结果 :保留筛窦粘膜侧其筛窦术腔囊泡、肉芽形成及窦口狭窄发生减少 ,上皮化时间亦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术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作为辅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实施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治疗,实验组应用抗生素、类固醇,并辅助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病例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比对照组在黏膜水肿消褪、囊泡、肉芽消失、上皮化方面治疗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愈合时间;鼻渊舒口服液可作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与生理盐水对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90例,研究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每周定期对患者进行鼻内窥镜的检查,观察两组患者4周内鼻腔症状以及术腔清洁、囊泡形成、肉芽生成等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4周冲洗治疗结果表明,两者均有治疗作用,且治疗效果相当,但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冲洗在术后第2周时对术腔痂皮脱落、黏膜水肿、鼻分泌物减少、囊泡形成治疗作用较生理盐水冲洗要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1.1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能够有效清洁术后的鼻腔,具有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囊泡再生以及促进黏膜功能恢复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查雄 《吉林医学》2011,32(12):2389-2390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率的措施。方法:对12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90.8%的术腔在术后2周内术腔清洁,82.5%的术腔在术后3~6周局部有囊泡、肉芽或小息肉生长,术后经过综合治疗,93.3%的术腔在16周内完成上皮化。结论:总结各阶段术腔出现情况及处理,表明术后合理的处理及严格的随访制度对术腔黏膜的恢复,对提高慢性鼻窦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如何稳妥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4/1998-10 396例(716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96例(716侧)并发症发生率为16.8%。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1侧),眼眶内炎性肿块1例(1侧),眼内直肌损伤1例(1侧),术中需要输血的较大量出血32例(61侧),眶周淤斑8例(9侧),术腔粘连33例(47侧)。结论 加强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训练,术前对病变性质、范围和手术方法作出充分的评估,以及术中精心操作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鼻窦手术116例术后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窥镜窦手术后粘膜的变化过程,并正确评价疗效。方法:对116例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粘膜形态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近90%的术腔在1-2周内清洁,80%以上的术腔在3-10周内有水肿,囊泡,肉芽,息肉生长等去粘膜化反应或再生病变发生,并与上皮化呈竞争性生长,90%的术腔在经过恰当的处理后可完成上皮化,其中接近60%的术腔在术后11-14周完成上皮化,结论:将术后粘膜变化过程动态观察,对术后局部处理具有指导意义,是保证手术整体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用激素不同喷药方式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术腔粘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82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患者,根据患者应用激素不同的喷药习惯分为两组,A组为直喷式,38人;B组为向外上方倾斜喷药,44人。结果 B组术腔清洁时间和上皮化时间均较A组明显提前。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用激素正确使用方式是向外上方倾斜喷药,临床医生一定要给予正确指导,防止延误病情及不必要的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