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杜峰  李毅星 《中原医刊》2011,(13):72-7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肠癌患者的的疗效。方法胃肠癌住院患者82例术后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治疗组)42例与全肠外营养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N)的测定值,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满意度回访。结果两组术前ALB、PA、TF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周时后治疗组ALB、TFN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4,P〈0.01)。治疗组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7.P〈0.01)。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方式增强康复效粟.值得临康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本科住院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27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8例及空白对照组23例,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在肠内外营养组和对照组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0.01);在血糖改变上,肠内和肠外营养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疗效在改善患者体内蛋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T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胃肠外科病区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116例,随机分成TPN组与EN组,在行胃癌根治术后第2d分别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结合珠蛋白(HPT)、转铁蛋白(TRF)、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结果应用营养支持前两组P〉0.05;应用营养支持后两组治疗后血清水平:PRE、HW、TRF、HPX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在血清蛋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严重脑卒中所致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症医学科的脑卒中患者80例,GCS 评分在5-8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 GCS 评分、以及是否手术治疗等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支持1周、2周、3周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糖水平,统计肝功能损害、感染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24-48小时开始营养支持治疗,与肠内营养相比,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在效果上无显著差异(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 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发生率较单用肠内营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 P <0.05、感染发生率高 P <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单用肠内营养与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相比,营养效果无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比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更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状况及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组(强化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普通组),于营养治疗前和营养治疗后的第10天、第20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淋巴细胞总数(TLC)。并对神经功能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营养治疗前,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0天,强化组的血清ALB、PA和TLC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和第20天PA及TL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的ALB、PA水平和T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治疗后第10天和第20天普通组和强化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在营养治疗后第10天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0天强化组的评分比普通组更低(P〈0.01)。结论:精氨酸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SAP患者人院后36-48h随机分组作早期肠内营养(EN组,n=19)、肠外营养(PN组,n=18)支持。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治疗后3d及7d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其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 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PN组相比,EN组3d、7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与PN组相比,EN组7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肠功能恢复及SIRS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癌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变化。结果经过10天营养支持,PNA患者的上臂肌围(MAMC)和血清总蛋白(TP)显著低于术前(P〈0.05);EN组患者的前白蛋白(PA)显著高于术前(P〈0.05),TP、PA、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同期DN组(P〈0.05)。结论早期EN可改善患者蛋白质代谢和患者营养状况,疗效优于PN。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对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外营养联合组(EN+PN组),两组分别为30、34例,对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N+PN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独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TFN、PA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蛋白的合成,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单纯肠内营养与肠内营养加益气活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加用益气活血组,n=6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时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及症状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周及4周HGB、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加用益气活血法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与探讨肠内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肠内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肠内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早期分别行肠内、外营养,其中32例为肠内营养组、30例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术后2周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评分,其中肠内营养组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肠外营养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提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54例、肠外营养组(PN)52例和常规给液组46例。分析治疗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的临床指标。结果EN与PN两组与常规给液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营养状况及免疫力、PA及TLC指标,与常规给液组和术前数据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与PN两组与常规给液组比较,肛门排气时间提前,肺部感染减少,切口感染和咽部不适均减少(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m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m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的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2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变化;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高(P〈0.05);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运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位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重症胰腺炎的常规治疗,但在营养支持类型方面,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EN),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和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经肠内营养两周后A—PACHE—Ⅱ评分值和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值得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博 《安徽医学》2014,(2):209-2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TPN组)各2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营养支持不同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每组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EN组治疗2周后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TPN组,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我科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至2005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5~7d后管喂普通流质;EN组术后24h内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口)用重力滴注滴入糖盐水500ml,次日改用能全力500ml,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日增加500ml直到全量(2000~2500ml)。两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4d检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和住院天数。结果EN组PA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Hb术后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P、Alb、Hb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EN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在术前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S),但在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条件下,BW、TP、Alb、Hb、LYM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者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ICU危重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2组患者均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和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CD4/CD8、NK细胞、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P〈0.05);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4、CD4/CD8、NK细胞、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后(P〈0.05),而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只要病情许可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