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蝉蜕为蝉科黑蚱之皮壳。《庄子》谓蜩甲;《别录》谓蝉衣、蝉壳、伏蜟;《卫生简易方》谓金牛儿;《眼科龙木论》谓蝉退;《山东中药》谓唧唧皮。古时蝉、蝉蜕不分,统称蝉。其习性居高处树稍林阴间,善歌喜鸣,以夏日鸣声甚高。有谚云:蝉、蝉、蝉,一鸣惊暑炎,双翅伴声起,金壳莝疾患。唐朝大诗人李商  相似文献   

2.
蝉蜕(Chanlui)为较常用中药。其原昆虫种类较多,主要为黑蚱。蝉蜕PeuiculaCicadae(Periostracum Cicadae )为节肢动物昆虫纲、半翅目、蝉科(Cieadidae)昆虫蚱蝉Crypil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若虫(Nympha)羽化后所脱落的干燥皮壳。各地名称很多如:蝉退、蝉衣、蝉皮、知了皮、蝉壳,金牛儿,唧了皮、唧猴皮,麻儿鸟皮。  相似文献   

3.
蝉蜕(Periostracum Cicadae)为较常用中药。其原虫种类较多,主要为黑蚱。蝉蜕为昆虫蚱蝉的若虫羽化后所脱落的干燥皮壳。各地名称很多如:蝉退、蝉衣、蝉皮、知了皮、蝉壳、金牛儿等。我们于1977年开始对蝉蜕的有效成分、制剂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谈蝉蜕在临床上的多功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蜕,又名:蝉壳、蝉退、蝉衣、唧唧猴皮。为蝉科昆虫黑蚱。甘咸,凉。入肝、脾、肺三经。有散风热,宣肺,定痉之效。《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疱疡风热,主哑病,大人失音,小儿阴肿,当用蝉蜕”。现代药理研究蝉蜕具有抗惊厥作用,镇痛作用及对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较明显,我们根据其功能,世医经验及合药理作用相结合,辩证论治兹举例于后,供同道参考,故亦算对蝉蜕临床应用之隅得。  相似文献   

5.
蝉,俗称知了,幼虫俗称蝉蛹、蝉猴、蜩,可食用,属昆虫纲蝉科。关于蝉的出世,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6.
蝉蜕又称蝉退、知了皮,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为散风除热的常用药。每年夏、秋两季自地面或树上拾取,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  相似文献   

7.
<正>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原名祚蝉壳,又名枯蝉、伏蜟,《药性论》始有蝉蜕之名,后世又称为蝉退、蝉衣~([1]),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功用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  相似文献   

8.
任颍芳  朱戎 《河南中医》2013,33(5):781-784
蝉花有疏风散热、定惊镇静、明目退翳、透疹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球壳菌素、核苷类成分、麦角甾醇及其过氧化物等.现代研究发现,蝉花具有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现从蝉花药用历史、名称考证、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蝉花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蝉衣,是一味用途颇广的中药材,又名“知了皮”、“蝉脱”、“蝉退”。中医学认为,蝉衣味甘咸,性凉,入肝肺两经,具有疏风散热,透疹止痒,解痉消肿,利咽开音,退翳明目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蝉衣含有甲壳质、蝶啶类色素、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蝉衣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孟宪兰徐鑫【关键词】蝉衣儿科临床应用蝉衣为蝉科昆虫黑蚱蝉羽化后所脱的皮壳,性味甘寒。具有散风热,透疹,退翳,解痉之功效。笔者在儿科中应用广泛。若配伍得当可获平中见奇,以轻胜重之效。兹介绍如下:1疏风...  相似文献   

11.
穆保国 《山西中医》1997,13(5):47-47
蝉蜕临床应用经验大同市浑源县医院(037400)穆保国关键词蝉蜕解表清热祛风止痉明目退翳启音开痹蝉蜕,又名蝉衣。因其为蝉虫羽化后所脱皮壳,质性轻扬,善解表祛风,明目退翳,透疹解痉,开痹启音。余临证应用此药体会较多,择要介绍如下。1解表散热,宜用蝉蜕蝉...  相似文献   

12.
蝉蜕     
别名:蝉壳,蝉衣,枯蝉(本草纲目),金牛儿(俗名)。[来源] 本品为同翅目蝉科(Cicadidae)昆虫蚱蝉(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或其他种蝉的蜕壳。本科约3000种,分佈于温带,我国有120种以上。本草纲目载有蚱蝉等九种,“蚱蝉乃蝉之最大者,独此种入药”。蚱蝉(一名马蜩,齐女)分佈于我国中南、华东、华北等地区(东北产者为朝鲜蛁蟟(Pomponia maculaticollis Motsch.)(图1),多棲息于柳树、杨树上或杂木林中。[动物性状] 蚱蝉形体最大,长40—48毫米(达翅端63—65毫米),黑而有光泽(朝鲜蛁蟟体黑而有鲜绿斑纹),有金色细毛,胸腹两侧有白粉。体分头胸腹三部,外被甲壳质。头部4节,“方头广额”。复眼一  相似文献   

13.
张驰  杨届 《湖南中医杂志》2014,(11):194-195
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蝉壳等,蝉科昆虫羽化后的蜕壳。夏、秋二季采收,除去蜕壳污渍,晒干。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之功[1],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的治疗[2]。笔者拟将蝉蜕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作如下综述。1化学成分蝉蜕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成分,水解氨基酸就达17种,主要以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的含量为主;蝉蜕中  相似文献   

14.
<正> 孔最(手太阴肺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去腕七寸。【体表定位】在前臂掌侧,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当太渊上七寸处。【深度】直刺0.8~1寸。【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它是肌皮神经的直接连续,其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及头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 3.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4.桡侧腕屈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15.
祁门蛇药     
《中成药》1979,(4)
现将我所建所以来,应用祁门蛇药临床情况介绍如下:【处方组成】祁门蛇药片:半边莲、凌香花根皮、青木香、射干、杏香兔耳风、大蓟。祁门蛇药注射液:凌香花根皮、大蓟、半边莲。【功能】解蛇毒。【用途】治疗五步蛇、竹叶青、银环蛇、蝮蛇、眼睛蛇等毒蛇咬伤。  相似文献   

16.
古今话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昭和 《养生月刊》2005,26(7):648-651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而人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  相似文献   

17.
【文献依据】在颈大动脉应手,挟结喉旁《甲乙经》.【体表定位】在颈部的颈动脉三角内(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前腹和胸锁乳突肌前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即当胸锁乳突肌前缘,于喉结旁一寸五分.【针法】临床应用直刺三~四分,避开动脉.【穴位层次解剖】如在尸体标本上直刺一寸二分,其层次结构如下:①皮肤:由颈皮神经支配,属颈丛皮支,颈皮神经由第二和第三颈神经组成.②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皮下组织:内有颈皮神经、颈阔肌和面神经颈支.  相似文献   

18.
正流传度:900000000+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长期消化不良的人,尤其是姑娘们,表现为既无食欲又便秘。吃药貌似用处不大,反反复复发作让人难受。1、鸡肫皮治消化不良【用料】鸡肫皮(鸡内金)若干。【制法】将鸡肫皮晒干,捣碎,研末过筛,饭前一小时服3克,每日两次。【功效】消积化滞。治消化不良、积聚痞胀等症。  相似文献   

19.
蝉蜕为蝉科昆虫蚱蝉羽化后所脱落的体壳,别名为虫退、蝉衣、蝉壳、蝉蜕壳等。兹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其研究成果如下:1 实验研究范氏对蝉蜕的化学成分作了研究,发现其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等8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甲壳质、蛋白质。吴氏蝉蜕醇提取物能拮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延长破伤风毒素所致惊厥小鼠的存活期,并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其醇溶水溶部分有解热作用。王氏等研究表明蝉蜕各部分都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20.
【歌诀】辟邪之气王胡荽,味辛性温走肺胃。内通心脾外四肢,一切邪气见之退。【释义】胡荽即日常所称"香菜",为菜、汤之佳佐。古人云其能"辟一切不正之气"。传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