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Balb/c小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Balb/c小鼠皮下接种胰腺癌SW1990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每组分别用生理盐水、MT低剂量(10mg·㎏-1·d-1)、MT高剂量(20mg·㎏-1·d-1)干预,定期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瘤质量,并用MTT法检测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肿瘤体积[(1.476±0.075)cm3]比较,MT低剂量组[(0.998±0.112)cm3]、MT高剂量组[(0.756±0.128)cm3]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1),并且MT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肿瘤质量[(1.537±0.106])g]比较,MT低剂量组[(0.898±0.125])g]、MT高剂量组[(0.636±0.081)g]瘤质量显著减轻(P〈0.01),并且MT高剂量组瘤质量明显轻于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18.07±1.23)%]相比,MT低剂量组[(44.27±3.19)%]、MT高剂量组[(45.16±3.20)%]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MT低剂量组与MT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T能抑制小鼠皮下移植性胰腺癌的生长,增强荷瘤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栀子苷元及其包合物对荷人胰腺癌PANC-1裸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将荷人胰腺癌PANC-1裸小鼠随机分为栀子苷元小剂量组(50 mg/kg)、栀子苷元大剂量组(100 mg/kg)、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25 mg/kg)、栀子苷元包合物大剂量组(50 mg/kg)及模型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分别予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治疗9周后计算抑瘤率,测定血清白介素(IL-1β、IL-2、IL-4、IL-5、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浓度。结果:栀子苷元大剂量组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的肿瘤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其中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的抑瘤率最高(60%);其余两组肿瘤体积与瘤重略小于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栀子苷元大剂量组IL-5、GMCSF、TNF-α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IL-4、IL-5、GM-CSF、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栀子苷元小剂量组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大剂量组仅TNF-α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栀子苷元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对荷人胰腺癌PANC-1裸小鼠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且栀子苷元包合物作用优于栀子苷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莪术配伍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1只BALB/c雄性小鼠作为种鼠,生成原位瘤体,80只BALB/c雄性小鼠采用移植种鼠瘤体的方法建立CT26.WT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25 mg/kg)、黄芪莪术高剂量组(12 g/...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CFPAC-1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将皮下肿瘤组织原位移植于裸鼠胰腺,比较两种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与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情况及形态学上均无显著差异.皮下移植瘤模型呈局限性生长,无一例发生远处转移;原位移植瘤模型远处转移率高达87.5%,发生75.0%腹膜转移,37.5%肝转移,12.5%肺转移,37.5%淋巴结转移,并保持分泌CA19-9的特性.结论: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种植瘤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胰腺癌自然生长和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过程,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胰化积(Qingyi Huaji , QYHJ)方对人胰腺癌CFPAC-1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裸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移植胰腺癌瘤块建立荷瘤模型。造模成功的裸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培他滨组、低剂量(36 g/kg)清胰化积方组和高剂量(72 g/kg)清胰化积方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含阿拉伯胶的柠檬酸缓冲液、卡培他滨混悬液及清胰化积方药液灌胃。治疗5周后,眼眶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脱颈椎处死裸小鼠,剥取肿瘤,称取质量,测量肿瘤直径,计算抑瘤率。结果:低剂量清胰化积方组CFPAC-1裸小鼠移植瘤质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低剂量清胰化积方组裸小鼠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1) ,且低剂量清胰化积方组和卡培他滨组血清IL-8水平低于模型组(P〈0 .05)。相关分析显示,裸小鼠移植瘤质量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 .01)。结论:常规剂量的清胰化积方对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在体内对胰腺癌 BXPC-3 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低剂量、高剂量 (2.5、5.0 mg/kg) 三氧化二砷组和吉西他滨组,各组 ip 给药,作用2周后,检测实验前后裸鼠体质量变化,观察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因子 ki-67 的表达,TUNEL 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 给药2周后,各组裸鼠体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三氧化二砷和吉西他滨均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且三氧化二砷 (5 mg/kg) 组作用较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因子 ki-67 的阳性表达;TUNEL 检测表明三氧化二砷可明显诱导移植瘤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三氧化二砷可抑制胰腺癌 BXPC-3 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燥湿解毒复方对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治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C57BL/6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将40只皮下荷瘤的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给药组[27.82 g生药/(kg·d)],中等剂量给药组[13.91 g生药/(kg·d)],低剂量给药组[6.96 g生药/(kg·d)]以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每天灌胃1次,共21天。实验过程中观测小鼠体质量变化以及荷瘤体积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测量各组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利用BATMAN-TCM、STRING、GEPIA 2数据库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针对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及相关生物学通路,探索靶点分子对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给药组和中等剂量给药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较为平稳,低剂量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则相对陡直。实验结束后测量发现高剂量给药组及中等剂量给药组小鼠瘤体质量分别为(0.16±0.08) g及(0.18±0.06) g,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瘤体质量(P<0.05)。高剂量给药组、中等剂量给药组及低剂量给药组抑瘤率分别为50.00%、43.75%和28.12%(P<0.05)。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燥湿解毒复方针对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 precursor protein,APP)、Polo样激酶1(Polo like kinase 1,PL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神经降压素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 1,NTSR1)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YMS)。这些靶点蛋白在人体内参与调节骨吸收、细胞对维生素A的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超氧阴离子的正向调节、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肝细胞再生、一碳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对pri-miRNA转录的调控、柱状上皮细胞的发育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EGFR和PLK1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 根据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及生物信息学结果,该燥湿解毒复方能抑制胰腺癌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裂果薯皂苷Ⅰ(SSPHI)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PANC-1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GEM)组、SSPHI低剂量组(SSPHI-L)组、SSPHI中剂量(SSPHI-M)组和SSPHI高剂量(SSPHI-H)组,连续给药15 d后取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人胰腺癌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变化,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裸鼠移植瘤Bcl-2、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SPHI低、中、高剂量组和GEM组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移植瘤组织Caspase-9、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SSPHI可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连汤治疗胰腺癌药效成分的可能靶点,为其临床应用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类药性及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汤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作用靶标;采用Cytoscape 3.8.0绘制出黄连汤活性成分-胰腺癌作用靶标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制作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网络核心基因;应用 KEGG 和 GO 富集分析药物与胰腺癌病变的信号通路;采用AutoDockTools和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药物相关靶点879个,其中黄连287个,干姜54个,艾叶236个,乌梅302个。筛选到网络核心基因16个,分别为EGFR、MYC、HIF1A、MAPK1、FOS、JUN、MAPK8、TP53、CCND1、CDKN1A、ESR1、RB1、PPARA、RELA、NR3C1、AKT1;GO生物过程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活性氧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对异源生物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丙型肝炎、胰腺癌、乙肝、膀胱癌、AGE-RAGE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分子对接发现槲皮素与TP53、CCND1和CDKN1A基因具有较好的结合性;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汤对Panc-1细胞的毒性作用,验证黄连汤对Panc-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体现了中药复方黄连汤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为黄连汤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人胰腺癌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高转移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裸鼠胰腺,比较两组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模型与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率和形态学上均无显著不同,但前者呈局限性生长,后者的9周转移率为93.8%,其中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和肝转移发生率各占93.3%、73.3%和53.3%,且肝肿瘤结节CEA阳性,AFP阴性.结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胰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1.
黄连阿胶汤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连阿胶汤因其在临床上的效果显著,经常成为众医家爱用的经方之一。该文整理近几年关于黄连阿胶汤的文献资料,发现黄连阿胶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临床运用上。虽然各医家不断报道自己运用此方的经验,然而对黄连阿胶汤现代方证的规范研究并没有涉及,因此对此方的现代方证研究显得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2.
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方中葛根升清阳、解表、生津,可宣达肺气使上焦通畅,体现“源清而流自洁”、“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利,体现“湿宜轻下”、“急下存阴”之思想。通过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探讨,以期对后世医家诊治肺系、肠系疾病以及湿热病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连温胆汤为清代陆廷珍所创立,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清化痰热之功,以痰热内扰为主要病机所导致的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均可以之为主加减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及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4个典型病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临床体会,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认为因气滞痰热引起的病情反复伴有精神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取效理想,并举糜烂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肠易激综合征三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黄连温胆汤治疗胃脘嘈杂临床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治疗胃脘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连温胆汤功能清胆化痰、理气和胃,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烦失眠或呕吐呃逆等胆虚痰热内扰症。笔者辨证认为临床上常见的胃脘嘈杂症除与胃肝脾三脏相关外,还与胆有关,属胆虚痰热、胆胃不和之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恰为贴切。[结果]患有胃脘嘈杂的患者在服用黄连温胆汤后症状消失。[结论]黄连温胆汤对于胃脘嘈杂具有疗效,值得临床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连解毒汤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连续倍比试管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黄连解毒汤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连解毒汤对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mg/mL、125.0m咖L,MBC分别为125.0mg/mL、125.0mg/mL;黄连解毒汤对福氏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沙门菌MIC均〉1000mg/mL。结论黄连解毒汤在体外对副溶血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在方证病机、功效及制方上类近,以致二方的临床应用易为混淆。基于方证相关的学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从方证病因病机、治疗立法、制方几个维度对两方的异同进行辨析。结果发现,二方证病机均涉寒热夹杂,中虚胃逆,但在寒热所聚部位、中虚程度及气机升降悖逆机制上有所不同;二方治法均涉及寒热并调、补虚降逆,但在调理部位、补中强度及和中降逆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二方组成均涉及半夏、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但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配伍黄芩,人参用量较大;黄连汤以黄连为君,且用量较大,配伍桂枝;前方去滓再煎以和合药性而助和中之用,后方仅煎一次且小量频服,取药之清气而助分消上下寒热。  相似文献   

18.
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商朝"伊尹三黄泻心汤"关系密切,仲景理论应与《汤液经法》有重要联系,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仲景依据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泻心汤演变而成。大黄黄连泻心汤在古代作为经方被各医家传承与沿用,当今临床亦用于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肺出血等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黄连静心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按门诊就诊顺序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予黄连静心汤口服;对照组心理疏导加知柏地黄丸口服;均连服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国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及疗效评价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证候总积分及各项目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黄连静心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黄连静心汤能明显减轻患者围绝经期妇女潮热盗汗及失眠等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清心健脾法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新思路,值得进一步传承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国内有关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所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有效数据,运用Ren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51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OR=3.61,95%CI[2.68,4.85],P<0.00001)。结论本次系统评价显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安全性较高。但是所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偏低,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