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氟醚麻醉对脑葡萄糖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吸人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健康志愿者脑内葡萄糖能量代谢(CMGlu)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在人脑可能的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人分别做三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二、三次分别吸人0.5MAC和1.0MAC七氟醚。结果(1)与清醒状态比较,镇静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BIS)明显降低(P〈0.05),MAP、RR和HR等指标无显著改变;而意识消失状态下,MAP、BIS显著降低,呼吸抑制,PgrCO2升高(P〈0.05)。(2)清醒时全脑内CMGlu计数为2268.3±91.2,吸入0.5MAC七氟醚麻醉后CMGlu计数降低至1875.9±86.2(P〈0.05),降低17%;吸入1.0MAC七氟醚后CMGlu计数降低至1556.3±80.4(P〈0.01)。与清醒时比较,吸入0.5MAC麻醉后脑内各区CMGlu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以丘脑、楔叶、楔前叶和扣带回cMGlu计数降低更为显著(P〈0.01),分别降低46%、41%、42%和40%;吸人1.0MAC麻醉后,全脑及脑内各区CMGlu计数均进一步降低8%~11%(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可明显降低全脑及脑内各区葡萄糖代谢,且程度与吸入七氟醚的浓度相关。丘脑、楔叶、楔前叶和扣带回对吸入七氟醚麻醉更为敏感,可能是七氟醚麻醉在脑内作用的主要靶区。  相似文献   

2.
氧—笑气—七氟醚循环半紧闭式麻醉用于患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氧-笑气-七氟醚(GOS)循环半紧闭式麻醉用于患儿的体会。本组12例患儿,ASAⅠ~R级,年龄4.5~14岁,体重18~39.5kg,手术时间55~96分钟。麻醉诱导:氧3L/min-笑气3L/min-七氟醚0.5%~4%;以40%氧-60%笑气-1%~2%七氟醚维持。结果诱导至应答反应消失时间2.71±0.62分,诱导至气管插管时间7.96±0.81分,苏醒时间4.92±0.82分。结果表明,七氟醚循环半紧闭式麻醉用于小儿患者有诱导快,苏醒快,富有调节性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全麻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50例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每组25例。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P组采用0.1mg·kg^-1·min^-1丙泊酚和1μg·kg^-1·min^-1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S组采用3%~4%七氟醚吸入和1μg·kg^-1·min^-1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于麻醉诱导后10min、手术开始后30、45、60min以及术毕30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临床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轻,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维持期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七氟醚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的血压、心率和血浆肾素(Rn)、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皮质醇(Cor)的变化。方法选择门诊人流术病人20例,用6%~8%七氟醚和5L/min氧流量诱导,病人入睡后继续使用2%~3%和3L/min氧流量麻醉维持。连续观察SBP、DBP、MAP、HR以及麻醉诱导前和术毕即刻的Rn、A-Ⅰ、A-Ⅱ及Cor浓度变化。结果术后SBP、MAP、HR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A-Ⅰ、A-Ⅱ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诱导迅速平稳,苏醒快且安全,适用于门诊人流等一些短小手术。但是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不能完全抑制人工流产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回路内直接注入七氟醚为25例病人行低流量紧闭麻醉。方法:将七氟醚液体分次注入钠石灰罐,首次量2ml,追加量每次1ml。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以上。结果:第1h的七氟醚用量为6.92±2.16ml,第2h为4.57±0.66ml(14例)。首次注药2ml产生的最大吸入和呼出浓度分别为0.6%~1.7%和0.4%~1.3%。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七氟醚的摄取速率减慢,追加给药产生的吸入浓度上升幅度逐渐增大。而七氟醚的用量与体重的相关性较差。结论:钠石灰罐分次注入七氟醚行低流量紧闭麻醉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异氟醚组(Ⅰ组),每组20例。两组静注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05mg/kg,随即S组吸入8%七氟醚或Ⅰ组吸入4.5%异氟醚2min后行气管插管术,术中分别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围术期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认知恢复的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S组与Ⅰ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心率加快(P〈0.01);气管插管后MAP、HR均升高(P〈0.05或P〈0.01)。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均满足手术要求,两组麻醉苏醒顺利,不良反应少,但S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认知恢复的时间均快于Ⅰ组(P〈0.01)。结论七氟醚或异氟醚全麻均适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七氟醚的麻醉苏醒比异氟醚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安氟醚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期3’,5'-环腺苷酸(cAMP)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cAMP在安氟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吸入1.5%安氟醚,分别在未吸入安氟醚时(基础值)、大鼠走路摇晃且一侧肢体着地时(诱导期)、翻正反射消失后2 min(麻醉期)、翻正反射恢复后即刻(恢复期)和翻正反射恢复后1h(清醒期)断头处死8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脑皮质、海马和脑干cAMP含量、腺苷酸环化酶(AC)及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诱导期皮质和麻醉期皮质、海马、脑干cAMP含量升高,诱导期脑干和麻醉期皮质、海马、脑干AC活性升高,诱导期海马和麻醉期皮质、海马、脑干PDE活性下降;与麻醉期比较,恢复期皮质、清醒期皮质、海马、脑干cAMP含量降低,清醒期皮质、海马、脑干AC活性降低,恢复期皮质、海马及清醒期皮质、海马、脑干PDE活性升高(P〈0.05或0.01)。结论 cAMP在安氟醚的全麻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期间的血糖变化。方法:对51例手术病人,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吸入异氟醚和笑气及静注维库溴铵复合麻醉下手术,分别在病室内、麻醉前、术毕和拔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结果:术前药使57.89%病人的血糖值有所下降,从6.21±1.8retool/L降至5.07±0.9mmol/L。病人进入手术室后,13例病人(34.21%)血糖升高,从5.20±1.06mmol/L升到6.39±1.61mmol/L.手术期间80%病人的血糖升高,从5.30±1.01mmol/L升到6.63±1.52mmol/L,其中高於正常值者为48%。拔管后的血糖变化呈两极分化趋势,血糖高於正常值者为34%,高於手术中血糖值者为26%(6.57±1.65mmol/LVS6.28±1.74mmol/L,高於麻醉前血糖值者为68%,6.16±1.21mmol/Lvs5.16±0.92mmol/L,有66%病人血糖低於术中水平,6.43±1.68mmol/LVS5.21±1.80mmol/L,其中12%病人的血糖低於正常值,且有2例的血糖降至危险的水平(1.1mmol/L)。结论:由于病人对疾病和手术的焦虑、疾病的影响、手术刺激、术前镇静药和麻醉药的影响,全麻手术期间的血糖可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婴幼儿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和氯胺酮复合安(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优缺点。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氯胺酮复合安(异)氟醚组,分别在围麻醉期对其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及清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等方面观察。结果: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麻醉诱导时间20±3min、氯胺酮平均用量16mg/kg、术中比术前血压下降10±5mmHg、术后清醒时间5±3/min、术中复用安定4例;氯胺酮复合安(异)氟醚吸入组麻醉诱导时间7±2min、氯胺酮平均用量13.6mmHg、术中比术前血压下降3±1mmHg、术后清醒时间1±1min、术中复用安定0例。结论:氯胺酮复合安(异)氯醚吸入组在麻醉诱导时间、氯胺酮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对循环系的干扰方面明显优于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各30例,分别组成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先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1.5mg/kg、并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维持:40%笑气+60%氧气+0.5MAC异氟醚,及维库溴铵0.08mg/kg,硬膜外阻滞组产妇应用1.73%碳酸利多卡因4ml+5ml+5ml(含1:200000肾上腺素)椎管内注入。两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d~5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结果①血气分析:全身麻醉组新生儿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O2)、动脉氧饱和度(SaO2)及碳酸氢根(HCO3^-)分别为7.21±0.08、(56.1±16.5)mmHg、(23.1±11.0)mmHg、(29.9±20.6)%、(19.1±3.4)(mmoL/L)。硬膜外阻滞组新生儿分别为7.37±0.06、(51.3±9.7)mmHg、(17.5±6.9)mmHg、(21.8±12.7)%、(21.6±3.3)(mmoL/L)。②NBNA:全身麻醉组第1d,2d,3d,5d的NBNA分别为(36.1±2.8)、(37.0±5.1)、(38.3±2.3)、(38.7±2.3)分。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37.2±2.5)、(38.7±1.9)、(39.1±4.5)、(39.2±5.1)分。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常规剂量药物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1~7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记录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改变以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七氟醚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氯胺酮组小(P〈0.05);两组呼吸抑制作用都有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小儿门诊短小手术优于氯胺酮,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七氟醚与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比较两者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LC手术患者,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两组(n=20),七氟醚组(S组),吸入1 MAC七氟醚麻醉诱导,异丙酚TCI组(P组),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3mg/L,异丙酚麻醉诱导。患者入室静卧5min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2min(T2)、5min(T3)、10min(T4)的BP、HR、血糖和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1、T2时两组BP、血糖均下降(P〈0.05),S组HR减慢(P〈0.01);T2时P组BP下降(P〈0.01);T4时P组BP下降(P〈0.05);组间比较,T4时P组HR较S组快(P〈0.05),S组BP较P组升高明显(P〈0.05),P组血糖较S组高(P〈0.05)。S组意识消失时间短于P组(P〈0.01)。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比异丙酚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变化小,更适合于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非住院患儿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年龄2~6岁ASAⅠ或Ⅱ级行清创缝合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及氯胺酮组(K组),分别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或肌肉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中MAP、HR、RR及SpO2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苏醒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观察并随访麻醉中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患儿术中MAP略有下降,HR无明显变化,而K组术中MAP升高、HR增快(P<0.05);S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K组诱导期兴奋、术中体动及分泌物增加的病例数显著多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循环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ACU停留时间短,可安全用于非住院患儿清创缝合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疗法(PMCT)治疗肝癌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40例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观察两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B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治疗前后SBP、DBP和SpO2波动大于S组(P〈0.05);S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而P组注射痛和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PMCT治疗肝癌的要求,七氟醚麻醉对呼吸、循环影响更小,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七氟醚和异氟醚快速吸入诱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儿使用高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加氧化亚氮快速吸入诱导的区别。方法:38例4~11岁,未使用术前药小儿随机分为二组,七氟醚组(n=20),吸入5%七氟醚,60%氧化亚氮;异氟醚组(n=18)吸入3.5%异氟醚,60%氧化亚氮。观察两组小儿采用快速吸入诱导方法时,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以及药物的刺激性和诱导平稳程度的区别;同时观察两种方法对小儿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七氟醚组的诱导效果较为满意,其睫毛反射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明显快于异氟醚组,分别为63.45±16.27(秒),189.40±28.70(秒)和75.82±22.60(秒),231.62±77.74(秒)(P<0.01);异氟醚对气道的刺激性较大,小儿吸入时躲闪,咳嗽,喉痉挛,兴奋以及分泌物增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两组吸入诱导对小儿的血压无明显的影响。结论:小儿使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是较为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之一,与异氟醚比较,其吸入诱导平稳,对气道的刺激性较小,诱导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静注氯胺酮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期行疝气修补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40例.氟胺酮组鼻导管供氧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和氯胺酮2mg/kg;七氟醚组面罩吸入6%的七氟醚,氧流量为4L/min.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与氯胺酮组组相比,七氟醚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呕吐等不良反应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七氟醚麻醉具有诱导快速、平稳、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小儿乐于接受的特点,可替代目前小儿疝气手术中常用的静注氯胺酮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0月将210例自发性气胸按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和开胸组,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46±21)min显著短于开胸组(80±37)min(t=-8.209,P=0.000);术中出血量(41±23)ml显著少于开胸组(175±104)ml(t=-12.947,P=0.000);术后胸管放置时间(1.8±1.2)d显著短于开胸组(2.4±1.6)d(t=-3.078,P=0.000);术后住院时间(3.0±1.5)d显著短于开胸组(9.3±3.2)d(t=-18.322,P=0.000)。VATS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106,7.5%)显著低于开胸组(33/104,31.7%)(,=19.540,P=0.000)。VATS组无术后复发,开胸组复发2例(1.9%),2组均无死亡。VATS组手术费用(9562±782)元和住院费用(16036±914)元均显著高于开胸组(5165±671)元和(135374-826)元(t=43.692,P=0.000;t=20.775,P=0.000)。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手术效果好,对治疗自发性气胸应作为首选方法,缺点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18.
吸入麻醉诱导用于手术患儿静脉穿刺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手术患儿术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将90例手术患儿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于清醒状态下行静脉穿刺;B组经面罩下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2.5-3min后行静脉穿刺,C组在B组的基础上再吸入七氟醚后行静脉穿刺。结果:C组所用穿刺时间最短(与A,B组比较,均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A组比较,P<0.01),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手术患儿静脉穿刺前运用吸入麻醉诱导技术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尤其适用于术前害怕注射或开放静脉有困难的患儿。  相似文献   

19.
李萍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65-266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ASAⅠ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复合骶管阻滞组(B组)。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体动、呛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A组术中体动、呛咳、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均较B组明显减少,A组清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优于氯胺酮肌注诱导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吸入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压力控制呼吸两种麻醉管理方式用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72例,男37例,女35例,年龄2~4岁,BMI 12~19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吸入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组(吸入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压力控制呼吸组(静脉组),每组36例。吸入组给予七氟醚诱导,置入喉罩后持续吸入2.5%~3.0%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维持麻醉。静脉组经外周静脉给予丙泊酚4 mg/kg+瑞芬太尼1 μg/kg缓慢推注诱导,置入喉罩后静脉泵入丙泊酚9 mg·kg-1·h-1、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压力控制通气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诊疗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记录从开始给药到患儿完全清醒过程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镜检操作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镜检医师满意度评分。
结果 静脉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吸入组[(1.8±0.3)min vs (3.1±0.8)min,P<0.05],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吸入组[(11.7±4.6)min vs (13.6±5.1)min,P<0.05],喉罩拔除时间明显长于吸入组[(5.6±1.2)min vs (0.5±0.2)min,P<0.01],镜检操作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吸入组[14例(39%) vs 25例(69%),P<0.01]。两组诊疗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镜检医师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吸入组[8.5(8.1~9.0)分vs 7.4(7.2~7.9)分,P<0.01]。
结论 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压力控制呼吸优于吸入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