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新华 《光明中医》2010,25(7):1246-1246
<正>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1],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或工作,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我院康复科两年来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1颈性眩晕概论 颈性眩晕,通常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其特点是眩晕发生在头颈部活动时。  相似文献   

3.
<正>颈型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人也发病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硬,视力障碍,甚至猝倒,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2008年01月至2013年07月来,采用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临床常见类型,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通过数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我们认为通过针刺和药物双重治疗颈性眩晕,见效快,疗效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整脊手法与放松手法对颈性眩晕干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颈性眩晕的优势方法。方法:选取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整脊手法组和放松手法组。使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X线颈曲值、血液流变学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2种治疗方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工作生活、心理、社会适应、颈曲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均P<0.05),但整脊手法组较放松手法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整脊手法及放松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肯定的疗效,但整脊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正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在当前社会当中,由于科技飞跃,竞争压力增加,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出现明显改变,各类颈椎病变,特别是颈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加。颈性眩晕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在工作以及生活当中被迫承受更多的活动负担。当前颈性眩晕在具体发病机制方面还没有得到明确,对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颈性眩晕是临床眩晕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种颈部病变可导致该病症,临床一般认为颈性眩晕可能与颈椎不稳致颈动脉颅外段供血不足或因关节退变、损伤等影响椎基底动脉血供有关[1]。颈性眩晕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目前治疗方案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包括局部手法整复、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颈性眩晕,西医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1]。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我们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予以辨证施护,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给患者带来生活困扰的疾病之一。因其在生活琐事或从事工作时突然发作,令人措手不及,而造成人身财产损失。颈性眩晕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头颈部位置转变为某一角度时,即产生天旋地转、如坐车船的感受,因此又称作位置性眩晕。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病变,压迫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致椎动脉痉挛所引起的症候群。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该病发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趋势,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采用电针颈九针配合牵引、刺络拔罐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洁  于光前 《中医药导报》2009,15(11):42-43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证.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该病有趋于年轻化的现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而发生狭窄或闭塞;或椎动脉本身有病变,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推动脉痉挛所致,其发作与头颈部位置明显相关。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改变,屈颈机会增多、时间增长,使颈性眩晕发病率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中医综合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宪芳 《中医正骨》2004,16(8):56-57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快,颈椎病发病率日益上升,颈性眩晕已成为常见病证之一[1].中医药在防治该病上有显著特色和优势,中医综合护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评价中医综合护理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作用,自2001~2003年,作者将80例运用中药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施实护理,对照组不施实护理,采用同一标准对其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部练功治疗颈椎病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轻者表现为颈、肩臂部疼痛、麻木、酸困不适;重者可引起眩晕、瘫痪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自1987年以来,运用颈部练功为主治疗各型颈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古典刺法关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关刺结合温针灸疗法,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治愈46例,占57.5%;好转29例,占36.2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93.75%。治疗前后ESCV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关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情况,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途径,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属于颈椎病范畴,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引起,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头痛、恶心胸闷、耳鸣、视力下降,甚至猝倒。随着现代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实践中,我们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近三年来以推拿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发现以推拿为主结合针刺、针刀、牵引、中药等能大大提高颈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相较于西药等有较好的疗效,并对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进行简要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乙组(n=60)和甲组(n=60),乙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甲组则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西药相比较,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颈性眩晕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临床常见类型,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已故著名针灸专家司徒玲生前以压灸百会穴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屡获奇效,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法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1 临床资料  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断标准共收集颈性眩晕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两组一般情况大致相同。见表1。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组别例数男女平均年龄(岁)发病…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发病率日益增高,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我科经过多年临床运用,总结出祛痰化瘀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