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外伤清创术后继发伤口感染的主要特征、治疗措施与预防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间所收治的48例糖尿病患者外伤清创术后继发伤口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48位患者在对血糖进行监测的同时,使用了围手术期控制的办法,采取了理疗、清除坏死的组织与抗炎等措施,确保了引流的充分性;对于那些创口相对较大的患者,在清洁了其创口之后对其进行了二期缝合治疗,其伤口愈合情况理想.通过随诊,发现伤口液化感染的情况并未出现.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伤口或者皮肤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的小型、浅表性创口较易处理,愈合也较快,但一些组织缺损性创面、窦道性创口的处理是考验一个临床医生耐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氰基丙烯酸酯医用组织粘合剂在眼周皮肤创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东伟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8):663-663,669
目的 比较氰基丙烯酸酯医用组织粘合剂(CA)与常规缝线缝合方法治疗眼周皮肤创口的疗效,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60例眼周皮肤创口患者随机采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粘合剂粘合(30例)与常规缝线缝合(30例),观察两组术后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创口甲级愈合粘合剂组29例(96.7%),缝线组24例(80%);创口乙级愈合粘合剂组1例(3.3%),缝线组6例(20%);治疗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粘合剂组3.63±1.45分,缝线组6.21±2.13分.两者在瘢痕形成及伤口愈合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氰基丙烯酸酯组织粘合剂治疗眼周皮肤创口效果优于缝线缝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门诊、急诊外伤病人使用医用伤口护理膜治疗护理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祸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使创伤病人不断增加,有些创伤需要住院治疗,但更多的创伤在门诊、急诊、家庭中治疗即可.而门、急诊治疗后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是,病人经医院处理回家后,往往不注意或不懂得对创口进行自我保护和护理,有些病人不能按时进行伤口换药,导致伤口感染、愈合困难.即使能按时到医院换药者,因包扎后纱布黏连伤口,换药时医生揭开纱布不仅费时,病人感到伤口疼痛,而且有伤口再次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换药是外科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外科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如何正确掌握其原则和操作方法,是关系到创口愈合和手术成败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1 首先要观察创口的变化,及时排除积液,清洁创口,减少脓液对创口的刺激和细菌的繁殖,提高创口的防护作用。2 固定敷料,保护创口,减轻病人的痛苦;保持创口湿度的稳定性,创口的温度,有利肉芽的生长。3 调整敷料包扎的松紧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及时了解所用药物和方法的治疗效果,必要时改用其它的方法或药物,促进创面的早日愈合,缩短疗程,争取早日恢复健康。4 引流问…  相似文献   

6.
陈正伟 《海南医学》2012,23(20):73-7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胫骨以下皮肤缺损的操作简单、疗效优良、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采用局部邻近随意皮瓣转移+原位游离植皮手术治疗的双胫骨以下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创口Ⅰ期愈合29例,Ⅱ期愈合1例,创口感染率为3.3%.肢体外观满意,无皮瓣坏死和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邻近皮瓣转移+游离植皮方法手术治疗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操作简单、外观满意、成功率高、疗效优良、治疗费用低廉,更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根尖周炎或智齿冠周炎并发皮肤瘘管并不少见,临床上易忽视对病原牙的处理,或治疗不当,致使瘘管长期不愈.本文结合25例牙源性皮肤瘘管,讨论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溃疡的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外伤后导致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缺血坏死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1] .由于本病发生在体表,兼有病程长、影响外观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创伤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抗感染等处理,甚至为了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减少再手术植皮率,但结果并不理想.因而众多学者探讨使用药物外敷治疗创伤性溃疡,促进伤口及创面愈合,以减少再手术植皮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1994年以来创伤性溃疡伤口的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皮肤擦伤是常见外伤的一种,是暴力与皮肤呈切线位接触所致损伤[1],特别是手掌、肘部、膝盖、小腿、面颊等处最易致伤,创面大小不等.擦伤后可见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有的伤口可深及皮下,导致皮肤全层损伤.皮肤受损后形成的创面如治疗不当则易导致感染化脓,经久不愈,形成瘢痕,或者局部色素沉着.因此如何处理好伤口并促进伤口及创面尽早愈合,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创面的扩大和感染加重,以及避免伤口愈合后的疤痕形成,多年来一直是从事伤口处理医务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现将近年来有关皮肤擦伤伤口处理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了人体的整个体表:其面积约2m2,重量约4.5~5kg.伤口或称皮肤组织损伤是临床护土最常遇到的问题,伤口护理始终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预防和处理伤口的结果常常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拔牙创口不愈合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琦 《吉林医学》2007,28(3):387-387
在口腔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多牙齿需要拔除,如残根、残冠、无对颌牙,阴生齿等,一般牙齿拔除后创口能按期愈合,但往往也有些牙拔除后创口未能按期愈合,需要查找原因,待重新处理后,才能愈合.本篇文章是患者20年来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拔牙创口不愈合的原因,意为提醒医生在拔牙后如果发现有下列使创口不容易愈合的情况应立即处理,以避免拔牙后创口不愈合.  相似文献   

12.
我院外科 1994年 2月— 2 0 0 0年 6月 ,结合临床实际将碘伏应用在煤矿创伤的早期处理及感染性创口的治疗中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显著地降低了煤矿创伤的感染率 ,缩短了感染性创口的愈合时间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94年 2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 1176例患者 ,其中男1142例 ,女 34例 ,年龄 18~ 49岁 ,平均 31岁 ,多为青壮年 ,创伤性创口 10 6 9例 ,感染性创口 10 7例。2 治疗方法2 .1 创伤性创口的处理方法 常规清洗消毒创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 ,按一般手术实施 ,仔细检查 ,彻底清除血块、异物、无生机组织和游离的组织 ,修剪出较…  相似文献   

13.
<正> 头皮裂伤在基层医院外科门诊十分常见。一般采用修剪创口周围头发后再清创缝合的方法治疗,效果肯定。笔者试用牵拉伤口两侧头发闭合伤口治疗头皮裂伤,初步治疗16例均获成功,现介绍如下。方法:1.病例选择:符合以下两点者均可采用。(1)伤口经压迫后能止血;(2)牵拉伤口两侧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创口液体粘合敷料(一抹得)不同应用方法治疗Ⅱ期水泡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近年来我院ICU的42例有水泡的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抽吸水泡液体后保留原皮肤,涂抹一抹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即破水泡剪去皮肤后外涂一抹得治疗;观察两组换药次数,比较治疗时间段局部创口愈合情况,总结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在创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VAS、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一抹得对压疮有较好的疗效,更适用于保留皮肤的Ⅱ期压疮患者的护理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使ICU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皮肤创口愈合及Wnt信号通路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Sprague Dawly大鼠BMSCs并CD29、CD44、CD90、CD45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构建SD大鼠皮肤创口损伤模型;实验分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组、BMSCs组,分别将PBS、BMSC细胞皮下注射到创口周围,观察创口愈合情况,计算创口愈合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第3代BMSCs形态多为梭形、多突形。BMSCs可均一表达CD29、CD44、CD90,其阳性率分别为87.29%、91.66%和76.18%;而CD45呈阴性,其阳性率为3.14%。BMSCs可显著促进大鼠创口愈合;BMSCs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印迹结果BMSCs促进Wnt1和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BMSCs能促进创口愈合,其促进作用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左手背被毒蛇咬伤后左上肢肿痛1d而入院.入院身体检查示,体温为36.5℃,脉搏为82次/min,血压为90/60mmHg,呼吸为21次/min;患者呈急性痛苦表情,左上肢皮肤青紫,明显肿胀,散在张力性水泡,左侧胸部近肩关节处皮肤暗红,轻度肿胀,左手拇指根背部有两处小创口,局部发黑.入院后给予减张排毒、静脉补液、口服季得胜蛇药及抗生素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入院后8h出现血压下降为70/50mmHg,脉搏为154次/min,脉弱,律齐,呼吸困难,患肢青紫肿胀加重,超过腋窝部;用16号针头广泛穿刺左胸部及左上肢皮肤,切开左手咬伤处减压,大量淡红色…  相似文献   

17.
负压伤口治疗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和发展.本研究结合负压伤口治疗的两个关键技术——封闭负压引流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研制了一种智能负压伤口治疗仪.其自由选择治疗模式,可灵活地控制负压大小、使用时间及其脉动的间隔,实现了治疗多种类型的创口.同时,利用数字压力传感器MS5561C监控治疗过程中负压的范围,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本治疗仪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低功耗等优点,在创面治愈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龚义伟  范显文  李海滨  黄志红 《广西医学》2007,29(10):1621-1622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由于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方法复发率较高,故有逐渐被无张力性疝修补法代替的趋势.但即使是无张力性疝修补法,因修补方法及材料不同,仍有一定的复发率,这已得到了临床的证实[1].普理灵疝装置的应用,由于其建立在耻骨肌孔理论的基础上,比较符合生理要求,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2~3].  相似文献   

19.
治愈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坏疽性脓皮病(PG)被认为可能是免疫介导的溃疡性皮肤病,其溃疡伤口治疗困难、易复发,国内外报告治疗成功的病例较少,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尚在研讨中.文中探讨蚊虫咬伤诱发PG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处理难点和方法. 方法:分析1例蚊虫咬伤诱发PG患者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和处理难点,采用保持组织活性(T)、控制感染和炎性反应(I)、维持湿度平衡(M)、处理伤口边缘(E)的TIME原则为伤口处理原则,先后给予银离子敷料+红外线照射、高渗盐敷料+红外线照射、高渗盐敷料+超短波和蜂蜜敷料+药物治疗脓皮病4种治疗方法,并于每次处理伤口前评估测量伤口面积、疼痛和愈合计分,通过SPSS11.0软件分析每种方法的效果指标. 结果:治疗初期伤口变形、扩展为2个,愈合计分因面积增加而上升,后期面积和愈合计分逐渐下降,疼痛计分治疗后持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以蜂蜜敷料+药物治疗脓皮病效果最好,2处伤口分别于治疗后96d和30d愈合,总疗程172d和105d,随访2个月无复发. 结论:变形、扩展、疼痛、感染、持续时间长及难以愈合是PG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征性,确诊困难、病程长、易复发是处理难点.TIME原则和动态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整体干预措施,使难愈合伤口得到最佳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急诊患儿中使用医用胶水粘合处理开放性创口的临床疗效和愈合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儿童头面部皮肤裂伤患者82例,均为开放性单纯皮肤裂伤。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清创后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粘合创口;对照组清创后采用4-0涤纶缝合针线缝合创口。比较两组创口愈合情况和愈合外观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伤口处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观察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满意度。两组治疗后创口愈合外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应用医用组织胶水粘合术处理头面部开放性创口,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和对创口愈合外观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