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AOD)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0g/m^2作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4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146例)。结果 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AOD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P〈0.001)。结论 AOD和脉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75例老年EH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EH并LVH组(69例)和EH非LVH组(106例).另选择45例同期住院的非EH且无明确心脏疾病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压变异性、超声心动图及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进行比较.再以LVMI为因变量,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EH并LVH组和EH非LVH组LVMI、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脉压(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低频(LF)、低频/高频(LF/HF)、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胰岛素(FPI)、餐后2 h血糖(2hPG)和餐后2 h胰岛素(2 hP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高频(HF)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EH并LVH组LVMI、24 hSBP、PP、dSBP、dDBP、24 hSBP-SD、dSBP-SD、LF/H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ApoB、UA、空腹血糖(FPG)、FPI、2 hPG、2 hPI高于EH非LVH组(P<0.01或<0.05),SDNN、HF、HDL-C低于EH非LVH组(P<0.01或<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LVMI与24 hSBP、SDNN、LFAIF、UA、24 hSBP-SD和2 hPI存在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LVH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降低24 hSBP、血压变异性和血UA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延缓或逆转LVH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卡维地洛治疗后对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对24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8例),≥10%为杓型组(140例)进行观察,并于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进行复查比较。结果表明,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较杓型血压节律更易导致左室肥大,卡维地洛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的特征及对部分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年限差异无显著性,但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和平均室壁厚度(RWT)等均有显著不同。24h收缩压变异(24hABPVs),白昼收缩压变异(dABPVs),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rr),24h平均动脉压变异(24hABPVm),白昼平均动脉压变异(dABPVm),高血压性血管超负荷指数(HINVOI)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1)高血压病在早期已有心脏舒张功能的损害;(2)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不但与血管超负荷有关,并且与血压变异性有关;(3)因高血压知晓率低,高血压年限采用回忆法判断病情可靠性差;(4)年龄也是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PP)和肥胖与心血管事件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检查。分为肥胖组75例和非肥胖组35例,以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作为LVH的诊断标准,又分为LVH组50例和非LVH组56例,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与非肥胖组相比较,肥胖组LVMI、LVH的发生率及各收缩压参数明显升高(p﹤0.05)。LVH组24h收缩压(24hSBPP)、昼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成正相关(p﹤0.05)。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过度肥胖与左室肥厚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198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有LVH的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动脉压(24hMBP),日间平均压(dMBP)和夜间平均压(nMBP)均明显高于无LVH的高血压患者,分别为102.17±6.67mmHg与98.05±5.85mmHg,p<0.001;111.58±8.56mmHg与107.80±12.16mmHg,p=0.01;91.89±6.90mmHg与86.08±10.29mmHg,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24hMBp、dMBP、nMBP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r=0.31,p<0.001;r=0.23,p<0.005;r=0.40,P<0.001。nMBP与LVMI的相关性比dMBP更为密切,提示平均动脉压水平特别是夜间平均压水平对LVH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驻军部队军人在急性睡眠剥夺后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驻军某部队成建制60例健康军人进行研究,采用24h整夜完全睡眠剥夺方法,在睡眠剥夺过程中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监测血压各指标.结果 睡眠剥夺后,(1)夜间血压负荷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为(55.3±37.0)%,夜间舒张压负荷为(26.5±28.8)%.(2)血压、心率昼夜节律消失,24h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0.5±4.8)%,24 h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3.8±7.4)%,血压呈非杓型;夜间/日间心率下降率为4%,为非杓型心率.(3)日间平均心率与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呈正相关(r=0.269,P<0.05);夜间平均心率与夜间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r=0.338,P<0.01).(4)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 24h完全性睡眠剥夺可导致健康成年男性夜间血压负荷增重,昼夜节律频率变化的消失,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珍  梁孙英 《现代医院》2010,10(9):39-4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LVH组及非LVH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C组),对三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或非LVH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AOD)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4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 g/m2、女>110 g/m2作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4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146例)。结果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AOD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P<0.001)。结论AOD和脉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2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EH1(24 h M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8例)和EH2(24 h MPP< 60 mmHg)组(101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脉压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H1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 MPP明显高于EH2组[(156.20±6.11) mmHg比(143.67±5.46) mmHg,(69.09±5.87) mmHg比(51.15±7.15) mmHg],EH2组24 h平均舒张压(MDBP)明显高于EH1组[(92.52±5.93)mmHg比(87.11±5.5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1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EH2组明显增高[(104.80±24.25) mg比(91.29±24.03)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MPP、24 h MS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59,0.201,P< 0.01),24 h MD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180,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 MPP与高血压性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91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饮酒情况分为饮酒组45例、戒酒组15例和不饮酒组31例。缬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饮酒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高于不饮酒组(P〈0.05~0.01),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降低(P〈0.001),但饮酒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低于不饮酒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负荷高于戒酒组(P〈0.05~0.01)。治疗后饮酒组非杓型血压比例减少(P〈0.05),人均缬沙坦和双氢克尿噻用量大于戒酒组和不饮酒组(P〈0.05~0.01)。结论长期饮酒可使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增加,降低疗效,增加药量,因此应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限制酒精的摄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其对临床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51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按照60岁为分界点,分成≥ 60岁老年组264例, < 60岁中青年对照组255例,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平均心率、晨峰血压等系列指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老年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6.5%,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值、脉压、24 h平均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晨峰舒张压等指标两组间均有差异(均有P < 0.05),且老年组中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等指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那君 《现代保健》2014,(5):23-2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并舒张压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本院就诊的126例EH合并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12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VEGF和hs-CR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心脏结构、左室功能参数变化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径(LVESD)显著减小,二尖瓣返流现象显著减轻,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充盈数(LVPFR)显著增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以及VEGF和hs-CRP、N末端钠肽原(NT-proBNP)均显著降低,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EH并DHF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北省某市中青年男性在职干部体质指数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亚临床改变的关系。方法根据体质指数(BMI)将160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3.9kv/m^2)、超重组(BMI为24.0~27.9kg/m^2)、轻度肥胖组(BMI为28.0~29.9kg/m^2)及重度肥胖组(BMI〉130kg/一)。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多组间心脏结构指标:收缩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异;应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组间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每搏量指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二尖瓣环舒张及收缩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收缩期运动速度(Sm)]的差异。结果与体重正常组比较,体重超标各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增加,二尖瓣的E峰,A峰升高,E/A比值降低,Em降低,Am升高,Era/Am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肥胖程度的加重有加重趋势;轻、重度肥胖的Sm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超标可引起该类人群心脏肥大,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并随BMI增加而加重;肥胖可致心脏收缩功能指标Sm减低。  相似文献   

18.
王景彩  沈嫱 《现代保健》2012,(18):28-29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方法:选择冠心病组20例,正常组20例,测定各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缺血节段的SRS、SRE、SR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RI为定量、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有左心室舒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反映心脏结构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Hcy与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指标IMT及反映心脏结构的各项参数间关系。方法测定6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32例对照组血Hcy、SCr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收缩压、舒张压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无论Hcy正常与否),IMT、LVEDd、LVMI均增加,Hcy增高肾病组较对照组LVPWT、IVST亦增高(P值分别为0.042、0.017),具统计学差异。与Hcy正常肾病组相比,Hcy增高肾病组IMT及反映左室结构的各项指标(LVEDd、LVPWT、LVMI、IVST)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IMT、LVEDd、LVMI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慢性肾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左室结构异常加剧情况,预示着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