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相应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嘉定区284名藏族初中生,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调查.结果 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低者占57.0%,男生自我意识的行为因子得分比女生低,女生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分比男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二学生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比其他2个年级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学生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因子得分、总分比城市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均是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在沪藏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总体水平较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意识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与情绪健康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大学生情绪健康问卷对四川省内3所高校的5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PPQ总分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各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22.57±16.10,32.13±6.37,30.48±4.66,30.34±4.58和29.63±5.92。城镇户籍大学生的PPQ总分以及乐观、韧性和希望维度得分均高于农村户籍大学生,男生在自我效能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在希望维度上的得分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情绪健康问卷总分及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攻击和躯体化分量表的得分分别为65.36±19.60,15.13±5.11,12.48±4.66,13.44±4.65,13.23±4.91和11.08±3.81。男生的大学生情绪健康问卷总分及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及攻击分量表得分低于女生,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大学生情绪健康问卷总分及抑郁分量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城镇户籍大学生的情绪失调和躯体化分量表得分低于农村户籍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情绪健康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因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及情绪健康水平有差异,高校应根据其特点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绵阳市游仙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水平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绵阳市游仙区2所农村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84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行为问题得分上留守与非留守均无统计学意义;女生在行为量表中留守组内向行为得分和行为问题总分分别为(24.84±15.25)分、(53.37±29.90)分,均高于非留守(P 0.05)。留守组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为(6.37±2.24)分,低于非留守组(P 0.05)。留守组内男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因子得分为(10.40±3.14)分,低于女生(P 0.05),躯体外貌属性和焦虑得分为(6.36±3.17)分和(8.32±3.02)分,高于女生(P 0.05)。留守组男生的自我意识总分与内、外向行为得分和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2、1.000和0.949(P0.01);留守组女生的自我意识总分与内、外向行为得分和行为问题总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8、-0.522和-0.488 (P0.01)。结论留守女生内向行为问题突出,其自我意识较弱;留守初中生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评价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 ,探讨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北京市城区 3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 870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女生的自我意识量表总分以及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高于男生 ,男生焦虑分量表得分高于女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自我意识水平在初中一、二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SCL - 90评定量表结果中 ,总症状指数≥ 1的比例为 1 7.9% ,学生中轻度和中度以上问题发生率最多的分别是敌对 (31 .1 % ,7.5% )、强迫 (2 5 .2 % ,6 .3 % )和人际关系敏感 (2 3 .9% ,6 .9% )。男女生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自我意识评分与SCL - 90评分有较高负性相关 ,r=- 0 .51 5(P <0 .0 0 1 )。结论 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高于男生 ,但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虑问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汶川地震5个月后都江堰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状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都江堰市47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SCL-90总分阳性率为56.15(,其中抑郁因子阳性率为50.3%,焦虑阳性率为41.3%,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阳性和阴性心理症状组学生在EPQ量表中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倾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内外向维度外,其他3个维度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相关。结论地震5个月后灾区高中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具有精神质倾向、情绪不稳定及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 ,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 54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健康总均分达到2分及以上的中学生为40.10%,各因子异常发生率最高为强迫(57.75%),其次为学习压力(56.00%)。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在适应不良分量表的得分(2.04±0.69)高于女生(1.95±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抑郁分量表的得分(1.89±0.65)高于男生(1.8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在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4个分量表方面的得分高于非住宿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生活环境非常不快乐、不快乐的中学生10个分量表因子得分都要高于家庭生活环境比较快乐、非常快乐的中学生,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有40.1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较女生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女生较男生容易产生抑郁。住宿生较非住宿生容易产生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家庭生活环境快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好于家庭生活环境不快乐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超重、肥胖中专女生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评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对中专女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的影响,为学校开展超重、肥胖女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某中专学校运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界定35名肥胖、62名超重和100名正常体重女生,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评定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三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结果 肥胖组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7.1%、22.9%,超重组为14.5%、6.5%,对照组为22.0%、7.0%。肥胖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超重组,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超重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肥胖组自我意识总分和3个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超重组和对照组,三组差异有显著性;超重组自我意识评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该中专学校肥胖女生的抑郁、焦虑状况较为严重,肥胖可能降低中专女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特点,为研究儿童个性心理发展提供资料.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在校生548名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01);随着年级的增加,男生的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女生的行为、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儿童教育要针对这些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以减少由于儿童自我意识不良倾向所引起的行为、学习和人格等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特征,探讨中学生抑郁症状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自编问卷,对21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 128份,筛选出抑郁症状425例,检出率为20%,其中女生(21.6%)高于男性(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初、高中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男性的问题解决得分、寻求社会支持得分、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得分分别为(19.74±4.30)、(17.43±4.52)、(14.02±3.30)分,均低于女生的(20.48±3.84)、(19.64±4.26)、(14.57±3.19)分(P<0.001);男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除忍耐、逃避因子得分略高于女生外,其余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女生;抑郁症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除与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因子无相关性外,与其余各因子均相关.结论 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医学生学习倦怠及情绪智力现状并探讨两者相关性,为缓解学习倦怠提供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随机选取某医学院校44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中除成就感低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外(P<0.05),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女生均低于男生(P值均<0.05);女、男生情绪智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情绪智力各项得分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学习倦怠各方面及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感知情绪维度与调控他人情绪维度得分均以城市学生更高(P值均<0.05).医学生学习倦怠与情绪智力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学习倦怠并与情绪智力存在负相关.可通过情绪智力培训预防学习倦怠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回族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495名回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结果】 回族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常模(P<0.001);女生的行为、焦虑、合群3个因子的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随着年级的增高,回族儿童自我意识得分降低;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家庭类型对儿童自我意识均有影响;学校因素中学习成绩、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各因子及总分均有明显影响。 【结论】 学龄期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营造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环境,是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和分析舟曲泥石流灾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灾后1月(2010年9月26日),使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对舟曲受灾的1 27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发生抑郁症状的学生中,轻度抑郁症状为276人,其中女生为143人,检出率为25.72%,男生133人,检出率为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症状为247人,其中男生131人,检出率为19.75%,女生116人,检出率为20.8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抑郁症状为145人,其中女生76人,检出率为13.67%,男生69人,检出率为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男生BDI-II得分分别为(16.94±9.86)(、15.10±9.73)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舟曲灾后中学生BDI得分为(15.95±9.83)分,高于汶川震后中学生(15.10±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泥石流灾后1月中学生的抑郁症状严重,女生更明显,应重点加强灾后急性创伤期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一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和MHT量表调查高一学生231名。结果(1)高一学生与一般中学生在人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自己的独特性,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省会城市地区学生较地州学生人格更为理想,汉族学生的人格特征略优于少数民族学生;(2)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高一学生在9个因素上表现出典型的人格特点。结论有针对性地对高一学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纠正高一学生人格发展上的偏差,完善其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杭州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状况。方法:选用PHCSS量表对144例聋哑学生和178例正常学生进行评定。结果: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学生的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聋哑学生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低于正常学生(P〈0.01)。家庭经济对正常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大于聋哑学生。结论: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乐观,应引起家庭、学校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范佳丽  鲍丽俊 《中国校医》2010,24(8):587-589
目的探讨城市贫困初中生的自我概念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描述问卷(SDQ-II),以89名城市非贫困初中生为对照组,对93名城市贫困初中生的自我概念进行调查。结果城市非贫困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城市贫困初中生;城市贫困初中男生的体能自我、外貌自我、一般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阅读自我概念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各因子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贫困初中生的非学业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而学业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城市贫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庆市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际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重庆市非毕业年级的30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一学生在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上得分高于初二学生,而在自我批评上得分低于初二学生(P〈0.05或P〈0.01);女生在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及自我行动上得分高于男生(P〈0.05或P〈0.01);不同成绩初中生在自我意识各因子上得分不尽相同,除自我批评外,在部分因子上成绩上等生得分高于中、下等生,中等生得分高于下等生。结论在自我概念上,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积极,女生比男生积极,成绩好的比成绩差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闵行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以及性教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法抽取闵行区5个抽样片区内的15所中小学校中的45个班级,对抽取的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闵行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量表总得分为135.01分,平均分为3.55分,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性价值观(3.63分)、性适应(3.57分)、性认知(3.43分);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性心理健康分量表的各项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初中、小学;女生在性价值观分量表中的得分高于男生(t = - 3.383,P<0.05);双亲家庭的调查对象在性适应分量表中的得分高于单亲家庭的调查对象(t = - 2.487,P<0.05);独生子女在性认知、性价值观分量表中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 =3.680、2.930,均P<0.05);结论 闵行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上水平,应针对不同情况的青少年开展更为科学适宜的性健康教育工作,为广大青少年营造科学适宜的性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林静 《中国校医》2011,25(11):807-809
目的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特征,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1 7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得分较高(M=258.03);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概念、自我行动、自我批评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大学生除自我满意因子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存在自身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SD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84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 43.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但以轻度抑郁(30.8%)为主;女生的抑郁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抑郁和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均分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0.23、-0.20、-0.20、-0.19、-0.23,P均<0.01),与家庭矛盾性有显著正相关(r=0.27,P<0.01)。 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不良家庭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因素对青少年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 movement screens, FMS)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11~14岁中学生676名,按性别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男女生分别按照BMI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FMS的7个动作分别进行性别间比较及分析。探讨性别对FMS的影响、BMI与FMS关系,寻求青少年FMS特点。  结果  男女生BMI标准组FMS评分均高于超重组(P值均 < 0.01),而标准组与低体重组间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MS评分呈负相关(男生r值为-0.27,女生为-0.18,P值均 < 0.05);FMS总分男生组低于女生组(t=-5.31,P < 0.01);FMS各单项测试的男女比较中,除了躯干旋转稳定性外,其他各项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FMS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存在性别差异性。结合BMI指标,FMS评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青少年的整体运动能力,可作为中学生体质测试的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