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39岁,2007年6月14日晚因右眉弓外伤,并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次日上午8:10主诉伤121剧烈疼痛,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mg(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303)肌内注射。20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淋漓,呼吸急促,查体:血压80/54mmHg,呼吸24次/分,心率112次/分。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高血压指凡服全剂量的3种或3种以上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必须包括一种全剂量利尿药),血压仍≥140/90mmHg、或24h动态血压(ABPM)日间平均血压≥128/83mmHg或24h动态血压≥125/80mmHg的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30%,由于血压水平难以下降,而容易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李欣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140-14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于入院前3d开始出现头晕,恶心未吐,当时测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自认为血压高,口服“心痛定”,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病情无好转,1h前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伴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不明显,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视物成双及视物旋转,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200/100mmHg,未系统服用降压药物及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进行分级管理,1年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一年的分级随访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大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从61.0%、77%、58%、56.0%上升到86%、94%、83.5%、73.0%,提高约20个百分点,分级随访管理前低危组血压[(147.9±4.46)/(87.8±3.04)]mmHg;中危组血压[(160.24±7.00)/(92.6±3.58)]mmHg;高危组血压[(172.7±9.88)/(97.0±3.80)]mmHg,分级随访管理后低危组血压[(131.5±5.75)/(81.6±4.30)]mmHg;中危组血压[(137.5±5.07)/(83.2±4.43)]mmHg;高危组血压[(141.3±5.02)/(87.3±4.62)]mmHg,各组分级随访管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对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抵抗性高血压是指糖尿病或肾脏病[即肌酐〉1.5mg/d(133umol/L)或24h蛋白排出量〉300mg]患者尽管坚持接受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包括1种利尿剂)治疗且剂量充足,但血压仍至少为140/90mmHg或至少为130/80mmHg。对新近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或尚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论他们血压水平如何,都不应考虑抵抗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组)和56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监测,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白天收缩压(141±15)mmHg、白天舒张压(93±6)mmHg、晚间收缩压(138±11)mmHg、晚间舒张压(88±6)mmH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45.82±18.46)μg/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0±8)mmHg、(71±4)mmHg、(95±6)mmHg、(60±5)mmHg、(12.55±6.91)μg/min(t=12.5077、21.1137、23.557、25.0798、11.4620,均P〈0.01)。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消失,且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与动态血压参数,尤其是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9、0.65、0.43、0.41,均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有关,提示肾脏功能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7.
李慧 《药品评价》2009,6(4):144-145
病例:患者女性,68岁,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体重下降约10kg,10个月前出现烦渴、多饮,日内饮水量大于3000ml,外院测得随机血糖17mmol/L,尿常规提示尿糖大干55mmol/L,尿蛋白0.3g/L。患者发病后出现过泡沫尿,无视物模糊。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8年,血压最高180/90mmHg,曾服用降压0号,血压控制不佳,近3年服用络活喜,血压最高150/90mmHg;冠心病史3年,近期常出现心前区不适,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相似文献   

8.
杨玉琳  王愉  马秀 《河北医药》2002,24(4):264-26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和1、2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ABP)波动规律、范围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正常血压者和90例、1、2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ABP监测并分组观察与对照。结果 正常血压组和1、2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前者收缩压波动范围为50mmHg,后者收缩压动范围为60mmHg,差异显著。结论 如以各项均值+2个标准差为上限值,老年人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日间最高值<160/95mmHg,夜间则<150/90mmH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赵海丹  周春华  刘佳 《中国医药》2012,7(12):1489-1490
目的探讨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诊期间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59例中年I-Ⅱ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将其分为早期肾损伤组(尿mAlb和/或尿NAG阳性,19例)和无肾损伤组(尿mAlb和尿NAG阴性,40例)。回顾性分析其过去24个月间8次随诊时血压值,用随诊期间血压变异标准差(SD)和血压变异系数(CV)评价2组患者随诊期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早期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患者尿mAlb分别为(34±14)、(14±3)mg/24h,尿NAG分别为(29±15)、(10±4)U/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早期肾损伤组随诊期间SBP。SD、SBP—CV明显高于无肾损伤组[SBP—SD:(10.1±2.2)mm Hg(1mm Hg=0.133kPa)比(5.4±1.9)mmHg;SBP—CV:(7.1±1.8)mmHg比(3.8±1.4)/mm Hg,均P〈0.01]。结论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诊期间SBP—BPV与其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可能预测早期高血压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控制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143例初次就诊的CKD患者的血压,以及相关的信息资料。结果91.62%(131/143)的CKD患者伴高血压,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初诊时仅有13.74%(18/131)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不伴高血压的CKD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值低于伴高血压患者(P=0.007),肾小球滤过率(GFR)则相反(P=0.001)。96.18%(126/131)的患者在初诊时已使用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总使用率为41.98%(55/131),仅13例接受多药联用方案。结论在CKD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标率低。初诊时,大多数患者的降压药治疗方案未遵循相关指南。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低血压和尿酸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2者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5mg,2次/d。12周后观察患者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对血尿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缬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7±11)/(101±10)mmHg降为(146±17)/(89±9)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2±lo)mmHg降为(133±14)/(83±9)mmHg;依那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5±10)/(100±14)mmHg降为(147±15)/(89±7)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1±13)mmHg降为(134±13)/(83±9)mmHg;缬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前后由(446.48±118.55)μmol/L降为(379.52±74.58)μmol/L,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1.30±112.15)μmol/L和(433.77±113.96)μmol/L。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但缬沙坦还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对于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选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44例,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53例)、糖耐量减低(IGT)组(43例)和糖尿病组(48例),并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糖代谢异常者(IGT组和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生率高于NGT组[79.1%(34/43)、83.3%(40/48)比69.8%(37/53),81.4%(35/43)、70.8%(34/48)比66.0%(35/53)](P〈0.05);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发生率高于IGT组(P〈0.05),非杓型舒张压发生率低于IGT组(P〈0.05)。夜间高血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的24h舒张压负荷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40.8(16.9,73.1)mmHg比30.4(2.9,50.2)、23.3(1.3,43.7)mmHg](P〈0.05),NGT组患者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低于IGI组和糖尿病组f(126±13)mmHg(1mmHg=0.133kPa)比(133±17)、(133±12)mmHg,(128±12)mmHg比(135±18)、(134±12)mmHg,(122±16)mmHg比(131±19)、(130±16)mmHg](P〈0.05),IGT组24h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854-12)mmHg比(80±11)、(76±12)mmHg,(87±13)mmHg比(82±11)、(78±13)mmHg,(83±14)mmHg比(76±12)、(72±12)mmHg,(101±13)mmHg比(95±10)、(95±10)mmHg,(99±14)mmHg比(92±12)、(92±12)mmHg](P〈0.05),同时IGT组dSBP、nSBP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24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高于NGT组和IGT组[(57±13)mmHg比(46±10)、(48±10)mmHg,(56±12)mmHg比(46±10)、(48±10)mmHg,(58±14)mmHg比(46±11)、(48±12)mmHg](P〈0.05)。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4.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3):240-240,170
2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1治疗目的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①降低血压,使血压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近年许多资料说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8.7KPa(140mmHg)/12KPa(90mmHg)以下;1998年结束的HOT试验也证明,将血压降至≤135/85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获得最大益处。  相似文献   

15.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疗程6个月。结果68例患者中显效42例(61.7%),有效22例(32.3%),无效4例(6.O%)总有效率97.1%,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坐位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为(157±15)/(102±12)mmHg,治疗后为(142±12)/(92±6)mmHg,但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检测24h动态血压,计算降压谷峰比值率〉6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A组)和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餐前1h收缩压,A组为(150±12)mmHg、B组为(153±13)mmHg;舒张压,A组为(81±10)mmHg、B组为(83±12)mmHg;餐后1h收缩压,A组为(159±16)mmHg、B组为(142±11)mmHg;舒张压,A组为(87±13)mmHg、B组为(72±9)mmHg。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明显低于高血压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8岁,患高血压(190/95mmHg)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复方降压片,2次/d,每次1片,血压稳定在150/80mmHg。2009年2月春节期间因家务繁忙,自行停止服用复方降压片后,出现头痛症状,来某药店诊所就诊。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min,脉搏70次/min,血压190/95mmHg,医嘱继续服用复方降压片,1次/d,  相似文献   

18.
陈新悦  杨泉 《中国药业》2007,16(4):50-50
患者男,43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伴视物模糊15d入院,门诊查空腹血糖10.6mmol/L,以糖尿病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T)36.4℃、脉搏(P)76次/min、呼吸(R)18次/min、血压(BP)125/70mmHg,无药物过敏史。人院后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美托康,批号为2006701,生产日期2006年7月20日,有效期至2008年6月,阿尔贝拉医药控股〈通化〉有限公司)250mL,滴速30滴/min。约5min时患者出现胸闷、腹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约200mL,BP为110/70mmHg,P为96次/min,血糖12.3mmol/L。考虑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过敏,立即停用该药,指导患者平卧、心情放松、勿紧张,肌肉注射胃复安10mg,15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9.
杨璇  李长江  武越 《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6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每组103例,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分析2组间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133±9)mmHg(1mmHg=0.133kPa)比(166±10)mmHg,(73±8)mmHg比(96±9)mmHg;(134±9)mmHg比(164±9)mmHg,(76±8)mmHg比(100±8)mmHg;(120±9)mmHg比(158±11)mrllHg;(72±7)mmHg比(94±8)mmHg。对照组:(130±7)mmHg比(164±11)mmHg,(75±7)mmHg比(97±8)mmHg;(131±8)mmHgI;L(164±10)mmHg,(79±7)mmHg比(101±8)mmHg;(129±8)mmHg比(160±9)mmHg,(80±8)mmHg比(102±8)Inll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100/103)和96.1%(9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疗效相当且安全,奥美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在血压变异性上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氢氯噻嗪12.5mg/d,控制血压及消退蛋白尿,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白蛋白总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A组下降[(28.1±1.9)/(32.6±3.9)mmHg]与B组下降[(27.8±3.1)/(31.8±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尿蛋白均下降,但A组下降[(0.79±0.09)g/24h]较B组[(0.41±0.13)g/24h]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能较平稳降低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