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几种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接触性皮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男女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致敏原为重铬酸钾、硫酸镍、硫柳汞、芳香混合物、对苯类、卡巴混合物等。结论: 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外源性致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致敏原常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斑贴试验(简称班试)可帮助皮肤科医生对接触性皮炎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进行诊断及防治。目前,国内外斑贴试验的方法有多种,我科参照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研制的标准筛选抗原,对20例接触性皮炎及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有17例呈现一项或两项阳性反应,总阳性率85%,表明本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寻找接触性致敏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215例门诊接触性皮炎及59例非接触性皮炎患者做斑贴试验。结果列前四位的致敏原分别是0.1%硫柳汞、5%硫酸镍、7%芳香混合物、1%甲醛。这4种致敏原在手部、躯干四肢、面部和脐周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0.1%硫柳汞主要引起面部、手部、躯干及四肢皮炎,5%硫酸镍主要引起脐周和躯十及四肢皮炎,7%芳香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躯干及四肢、面部皮炎,1%甲醛主要引起面部皮炎;乙酸戊酯、松香水的斑贴试验浓度分别为20%、25%。  相似文献   

5.
散发病例报道:作为斑贴试验制品赋形剂的白凡士林可导致接触性变态反应。此现象的定量关联性仍需进一步阐明。方法:对1992-2004年间皮肤科信息网的斑贴试验资料(IVDK,http://www.ivdk.or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79365例用纯凡士林做斑贴试验的病例,27例为“+”(0.03%)反应,2例为“+++”(0.003%)反应。多数非阴性反应(0.3%)结果为可疑(235)或轻度刺激(32)。阴性反应指数(RI)(-0.8),高阳性率(PR)(93%)与斑贴试验制品中包含99%以上的凡士林之间缺乏一致性,这表明多数“阳性”(+)反应实为刺激性。共有2例“+++”反应。1例被证实为“愤怒背一兴奋性皮肤综合征”。另1例可能为读取或文件编写错误,因为多数此病例的含凡士林制品的斑贴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真正对白凡士林过敏的斑贴试验反应罕见,也许与个体对变态原的敏感性增加和(或)刺激性有关。这与凡士林作为致敏剂的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6.
接触性皮炎的特异性斑贴试验陈晓芳,王春利,李玉萍,尹玉琴,卢红霞,王瑞云(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东营市257034)关键词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IV型变态反应所介导的变应性疾病,东营地区的患病率为9.27%[1].特异性斑贴试验是...  相似文献   

7.
靳云霞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8.
斑贴试验3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9.
用斑贴试验进行诊断时存在可致患者过敏的危险性。但如果根据国际公认的指导方针进行试验,则这种危险性极低,特别对标准变应原而言。此回顾性研究调查斑贴试验可能致敏病例的临床结果。14年间连续调查7619例做过斑贴试验的湿疹患者,有26例(0.3%)被证实发生了晚期斑贴试验反应,其可能是斑贴试验致敏的征象。其中9例不适合或不能进行随访,3例失访。剩下的14例患者中,1例对金硫代硫酸钠发生反应,经评估为持久性反应而非晚期反应。2例找到明确的导致晚期反应的变应原。其余11例不能排除斑贴试验致敏的可能性,故进一步调查。其中1例患病,对另外10例进行访谈以了解所谓的斑贴试验致敏的可能后果。9例未发生任何皮炎;1例不能排除斑贴试验致敏导致其皮肤疾病加重的可能性,尽管根据全面的临床病史这不太可能存在。尽管病例不多,而且这种回顾性调查有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与文献仍表明:斑贴试验致敏导致的临床接触性皮炎很罕见。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许多研究者声称硫柳汞是筛查接触性皮炎中最无关的一种过敏原。在本诊所对508例疑似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同时对他们进行包括医学、人口统计学和职业内容的问卷调查。应用标准化学技术诊断方法(Malmo,Sweden)和其他病例相关的辅助系列检查。对硫柳汞发生过敏反应的相关性评分为1~6。19例(3.7%)对硫柳汞发生过敏反应,其中6例(31.5%)有明确相关性,8例(42.1%)可能相关,仅3例(15.8%)为无关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对2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观察两者联合应用的抑菌情况.结果 试验菌株对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均敏感,硝酸镓对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6μmol/L,多黏菌素B对试验菌株的MIC均为≤2.0μg/ml,两者联合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有协同抑菌作用.结论 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明显抑菌效果,有望成为控制其蔓延感染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临床治疗这类难治细菌感染提供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饮用水硝酸盐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为水质干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对2016~2020年淄博市2 575份城乡饮用水样品检测硝酸盐含量,采用我国《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不同年度、不同监测点类型、不同水源、不同处理方式的硝酸盐含量和非致癌健康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6~2020年共检测水样2 575份,硝酸盐超标率为10.76%。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具有空间聚集性,高值主要集中在沂源县中部和东部、博山区西南部,低值集中在高青县和桓台县。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和非致癌健康风险总体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农村水高于城区水、地下水高于地表水、未处理水高于处理水。5年总体平均非致癌风险为0.21,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较低;最高非致癌风险为1.99,主要集中在沂源县,对人体存在长期暴露的非致癌健康风险。 结论 淄博市局部区域饮用水硝酸盐污染较严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并采取水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4):432-433
目的掌握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针对白细胞减少情况,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措施。方法对比分析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结果甲巯咪唑组和丙基硫氧嘧啶组治疗甲亢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无显著差异(P〉0.05),2组白细胞减少出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出现于用药后1周。用药前后应及时检查血常规,掌握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如明显减少应及时停药,予以升白细胞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硝黄贴片超声导入佐治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经皮芒硝贴片超声导入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硝黄贴片超声导入治疗,3组7d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3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评分的变化,同时观察3组的住院时间。[结果]3组的疗效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C组腹痛及腹胀的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 (P<0.05);C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及APACHE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住院时间小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经皮硝黄贴片超声导入佐治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氟洛贴片用于疼痛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氟比洛芬贴片用于疼痛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各类疼痛患者67例,包括肩周痛、腰腿痛、膝关节痛、肋软骨炎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将氟比洛芬贴片(每贴含药20mg)平整粘贴于患区最痛处皮肤上,12~24h更换。结果总有效者为48例,占71.6%,对膝关节痛的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者为17例,占89.5%,对肩周痛和腰腿痛的总有效者分别为16例与8例,均占66.7%,而对肋软骨炎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较差,总有效者为7例,占58.3%。所有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贴片用于疼痛治疗,能缓解临床常见疼痛,可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杨成虎  范秀华 《西部医学》2012,24(11):2158-2160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工作进程。方法抽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216份,按照卫生部2004~2012年5月制定的有关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标,综合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3类切口包含21种手术,使用5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居多,使用二联抗菌药物的,以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居多;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06%,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8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为48.61%。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与卫生部规定指标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妇产科手术患者250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方式和频率。结果:250例患者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有65例;使用抗菌药物185例,平均用药时间6.08天,抗菌药物种类有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硝咪唑类、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合理与基本合理使用占75.68%,不合理占24.32%。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仍需要全面衡量、综合分析,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Some antifungal agents have been tested qualitatively in various associations against species of Candida, Cryptococcus and Torulopsis. The method used was the channel test and the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serial dilution test in agar. The antagonism in vitro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mphotericin B imidazole suggests that caution must be exercised before prescribing the antifungal drugs in combination for man. The frequent synergy of flucytosine with econazole is, however, encouraging because of the low toxicity of the 2 drugs. Under the limited conditions described, the combination of flucytosine and amphotericin B was not found synergistic but additive on the strains of C. albicans used in this study. This combination was found synergistic for a strain of C. parapsilosis and is useful for avoiding resistance to flucytosine.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52-55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疗体会,探讨腹股沟疝术后补片感染的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8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4例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史、临床表现、脓液细菌培养、B超或CT可诊断补片感染。入院后患者均行窦道扩创,清除感染补片、感染灶清除和引流术。术后予以换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45 d,平均(24.5±5.5)d,术后伤口均为二期愈合,住院期间腹股沟疝均未见复发,未再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11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3±1.5)个月,无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肠瘘等,无疝复发。结论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必要时行B超或CT协助诊断。一经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尽量取出补片,结合伤口换药,使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RSJ97)基因亚克至表达载体(PQE30上。在IPTG诱导下,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以高效表达。通过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仪(FPLC),经TALON柱和离子交换柱两步分离纯化,获得在碍高纯度的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为水牛现场试验提供了充足的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