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射型唑来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14例骨质疏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型唑来膦酸盐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腰背静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型唑来膦酸盐具有确切的止痛效果,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提高骨密度,但其价格昂贵,临床医师应在药物疗效和经济性上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地舒单抗单药治疗及地舒单抗联合双膦酸盐序贯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诊断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80例,最终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患者共219例,根据既往是否接受过双膦酸盐治疗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19)。对照组患者实施地舒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地舒单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在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后每6个月记录骨密度T值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舒单抗可有效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且地舒单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较地舒单抗单药治疗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术后予以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每周1片(70 mg/片)。对比观察研究9个月,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钙/肌酐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应用阿仑膦酸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对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缓解疼痛,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5.
骨吸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骨吸收抑制剂在临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30 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10 0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类组 :服用利维爱 2 5mg ,隔日 1次 ;降钙素组 :密钙息 5 0IU ,肌注 ,第 1周每天 1次 ,第 2周隔日 1次 ,以后每周 2次 ;二膦酸盐组 :阿仑膦酸钠 10mg ,每天 1次。治疗 2年后随访 :腰椎骨密度 (BMD)、胫骨骨超声 (QUS)、尿羟脯氨酸 (HOP)、骨钙素和新骨折。结果 临床骨痛降钙素缓解速度最快 ,性激素类药物可迅速有效地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治疗 2年后 ,腰椎骨密度明显上升 (P <0 0 5 ) ,二膦酸盐组上升 5 1% ,性激素类组上升 4 2 % ,降钙素上升 0 97% ;胫骨骨超声显著提高 (P <0 0 5 ) ,性激素组上升 2 1% ,降钙素组 1 8% ,二膦酸盐组 1 7% ;新骨折共 4例 :二膦酸盐组 2例 ,降钙素组和性激素组各 1例 ;尿羟脯氨酸仅二膦酸盐组明显下降 ;骨钙素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骨吸收抑制剂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 ,性激素类药物是治疗伴有绝经后综合症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药物 ,二膦酸盐对骨量较低且伴有骨痛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期间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住院患者共48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云克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云克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凯思立D、碳酸钙D3咀嚼片、阿仑膦酸钠片;云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对两组疗效及前后骨密度(BMD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云克治疗组患者前臂尺骨、桡骨及腰椎的BMD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能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从而使患者发生骨折危险度降低,且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异常患者使用二膦酸盐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45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患者,在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应用阿仑膦酸钠70mg/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骨密度及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血PINP、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腰椎部位骨密度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MHD骨量异常患者应用二膦酸盐治疗,可降低骨转换,有效减少骨量丢失,安全性好。二膦酸盐可能通过提高与骨形成密切相关的血IGF-1水平,提高MHD骨量异常患者的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云克)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8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阿仑膦酸钠组(n=40)和云克组(n=40),两组服用足量基础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分别增行阿仑膦酸钠和云克的治疗。疗程结束后,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及测定骨密度(BMD)评定疗效。结果:阿仑膦酸钠组、云克组两组治疗后腰背痛均有缓解,组间比较云克组止痛起效快,改善最为显著(P<0.05)。阿仑膦酸钠组、云克组两组治疗后BMD均有一定增加,BMD的增加以云克组治疗后6个月最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云克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增加BMD。阿仑膦酸钠安全性较好,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长期药物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二氯化锶(~(89)SrCl_2)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联合组采用~(89)SrCl_2联合~(99)Tc-MDP治疗,对照组单用~(89)SrCl_2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检测腰椎L_(2-4)及股骨颈骨密度T评分,行全身骨显像检查评价骨转移灶情况,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88.57%),骨转移灶治疗总有效率(71.43%),生存质量评分提高率(77.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8.57%、45.71%、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腰椎L_(2-4)及股骨颈骨密度T评分分别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F=27.892,F=33.662,均P<0.05);联合组腰椎L_(2-4)及股骨颈骨密度T评分高于对照组(t=5.391、t=6.687,均P<0.05)。结论:~(89)SrCl_2联合~(99)Tc-MDP治疗不仅可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灶进展,缓解疼痛,还可提高患者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有效防止病理性骨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6):3681-3683
目的:评价两种方案治疗宫颈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资料完整的宫颈癌骨转移患者56例,按治疗方案分为放化疗组(31例)和双膦酸盐组(25例),放化疗组患者采用放、化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双膦酸盐组采取双膦酸盐姑息对症治疗,3~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宫颈癌骨转移后放化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7月(95%CI:9.1~24.9),双膦酸盐组为19月(95%CI:2.4~35.6);3年生存率放化疗组患者为16.1%,双膦酸盐组为16.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0)。3个疗程后患者KPS评分比较,放化疗组患者改善率(22.6%)明显低于双膦酸盐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放化疗组毒副作用较双膦酸盐组明显。结论:双膦酸盐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小,毒副反应不明显,临床上值得推荐给部分晚期、高龄、复发的宫颈癌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及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骨密度值有所增加,疼痛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改变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及其他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李曼  王春  姜敏  郑闻 《安徽医药》2012,16(10):1500-1502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rhPTH1-34)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42例.实验组采用rhPTH1 34)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钙尔奇D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痛症状变化和治疗期间的骨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T值)较对照组治疗后的骨密度(T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LP的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ALP的浓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痛治疗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50%,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 rhPTH1 34联合钙尔奇D能够有效的提高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一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结果 4周后疼痛缓解出现差异,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优于鲑鱼降钙素治疗组,6个月后,有67例复查骨密度,治疗组平均骨密度增长1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二者有明显协同作用,对缓解骨痛,提高骨密度,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晶刘哲 《安徽医药》2016,20(12):2234-2236
【摘要】目的:分析密固达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8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口服钙尔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密固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测定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骨痛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骨痛评分(0.51±0.27)明显低于对照组(0.91±0.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提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ALP、N-MID、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CT指标(2.87±0.4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3±0.64)ng/L,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密固达治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骨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背部疼痛、骨密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之腰椎(0.659±0.124)g/cm2、股骨颈(0.654±0.137)g/cm2,均高于对照组的(0.573±0.087)g/cm2、(0.578±0.074)g/cm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3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补肾壮骨胶囊和盖天力片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观测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变化。结果 补肾壮骨胶囊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骨密度提高显著,疗效明显优于盖天力片治疗组。结论 补肾壮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肽、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臂骨密度、骨矿含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臂近端骨密度(PBD)、近端骨矿含量(PBMC)、远端骨密度(DBD)和远端骨矿含量(DB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显著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和钙剂口服,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肽(50 mg)+250 ml 0.9%NaCl注射液以及葡萄糖酸钙(10%,20 ml)+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痛改善情况、腰椎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L2-4骨密度水平为(0.78±0.10) g/cm2,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为(0.58±0.02) g/c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学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sosis,OP)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普通人群,筛选OP高危人群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对照组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制订"辨证施防"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BMD)和T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BMD和T值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组干预后BMD和T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防"能有效改善OP高危人群BMD,预防原发性O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腰背疼痛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均治疗6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下降,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均升高,股骨颈、腰椎L2~L4骨密度均升高,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2.00%比76.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8.00%比16.00%,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可缓解患者腰背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