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5岁,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5年3月在我院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常规静滴青霉素和地塞米松。术后第一天(?)眼视力4.7,第二天诉有眼胀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指数.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前房内渗出,下方积脓1mm,瞳孔直径2mm,瞳孔区布满膜状渗出物,人工晶体位置正,眼内窥不清。立即给以全身静点先锋霉素,局部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散瞳、热敷等治疗10天,眼内感染控制,视力为指数/30cm.3天后复感右眼红、痛、畏光。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前房大量渗出脓1mm,瞳孔直径3mm,瞳孔区棉絮状渗出,虹膜广泛后粘连,人工晶体位置正,隐透见玻璃体黄色反光。遂行人工晶体取出术。将取出的人工晶体及抽出的房水及渗出物送细菌室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培养结果为腐败假单胞菌,对链霉素及新霉素敏感。先后全身用链霉震,局部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降眼压治疗15天.眼内感染完全控制,视力为光感,眼压T_(a-2)。1月后眼球萎缩。(1996—01—18收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散瞳时间及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大小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分为糖尿病单纯型组和增殖型组,每组50例(50眼).白内障手术前后均采用复方托品酰安眼药水给予患眼散瞳,测量散瞳时间及散瞳后瞳孔直径,两组术前术后进行比较.结果 增殖型组散瞳...  相似文献   

3.
安贺拉滴眼液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贺拉滴眼液(0.5%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控制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炎的效果,方法: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1组为安贺拉滴眼液治疗组,1组为典心残滴眼滴治疗组,所有患者术前3天氯霉素滴眼滴眼一天3次,术前1小时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散瞳,术后每日霉眼膏换药,术后1,3,5,10天定量观察房混浊及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物,结果:安贺拉滴眼液治疗组与典必残滴眼液治疗组在控制术后炎症反应方面无是有显差异,结论:安贺拉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其疗效与典必殊滴眼液液相似。  相似文献   

4.
我科从1989年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共植入人工晶体98人105眼,获得较好效果。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男48人,女50人,年龄18-76岁。外伤性白内障15眼,老年性白内障69眼,并发性白内障15眼,先天性白内障6眼。视力:手动/眼前-指数/眼前。1.2材料选择:人工晶体:瑞典pharmacia公司产双凸型、美国OⅡ公司产双凸型晶体。前房充填剂:瑞典pharmacia公司产Healon及康明公司产2%甲基纤维等。缝线:美国Allon公司产10-0单丝尼龙线。1.3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复方托品酰胺术前半小时点眼;②麻醉及软化眼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安贺拉滴眼液 (0 5 %酮咯酸氨丁三醇 )在控制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炎的效果。 方法 80例 (80眼 )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随机分为 2组 ,1组为安贺拉滴眼液治疗组 ,1组为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组。所有患者术前 3天氯霉素滴眼液滴眼一天 3次 ,术前 1小时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散瞳 ,术后每日用金霉素眼膏换药 ,术后第 1,3,5 ,10天定量观察房水混浊及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物。结果 安贺拉滴眼液治疗组与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组在控制术后炎症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结论 安贺拉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 ,其疗效与典必殊滴眼液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瞳孔不能散大至6 mm以上患者,通过术中前房内注射肾上腺素液,以使瞳孔扩大至理想大小。方法白内障患者术前点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连用3次后瞳孔仍小于6 mm 2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例术中前房内注射0 V.004%肾上腺素液;对照组13例术中前房内注射0.0001%肾上腺素液。结果治疗组散瞳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术后角膜清晰、角膜水肿、眼压正常、眼压增高、瞳孔≤3~5 cm、瞳孔≥6 mm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前房内注射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液,可使部分白内障术前用散瞳药散瞳不理想者,起到一个快速增大瞳孔的效果,效果显著,无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托品酰胺与阿托品在儿童远视眼中扩瞳验光后屈光度的差异。方法(1)将同一患儿首先用复方托品酰胺常规扩瞳,20min后开始验光,每小时一次,共7次,隔日每晚睡前结膜囊内涂阿托品眼膏,次日开始验光,共7次。(2)观察每一时间段的屈光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复方托品酰胺眼水20min,阿托品眼膏第3天散瞳验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部分远视眼儿童可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8.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要求术前瞳孔散到6~8mm,并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散瞳是白内障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散瞳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师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和手术质量。以往散瞳剂多使用阿托品眼液或眼膏,自1999年10月以来,我们使用托吡卡胺(又称双星明)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交替点眼进行术前散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6~1996年间我院共完成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86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86例86只眼,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2岁;青年白内障4例,外伤性白内障8例,老年性白内障74例;均为一期植入;随访时间3个月到8年。术前准备:除全身及常规化验检查外,术前3天,内服消炎痛,结膜囊点抗生素眼药水,术前1小时内服Dimox,静推甘露醇,并用复方托品酰胺扩瞳。手术方式,同一般囊外手术。晶状体植入时是用空气、BSS液或粘稠剂保持前房的前提下进行的。伤口用10/0尼龙线8字埋藏缝合。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包扎术眼,次日换药。结果术后复查视力在4.7以上者54只眼(62.7%)。视力4.6~4.0者32只眼(37.2%)。术后并发症:(1)多数病人出现角膜线状混浊,一般2~7天消失。(2)人工晶状体前色素沉着双膜形成,用激素加扩瞳剂可大部分消失。(3)3例后囊混浊。(4)15例瞳孔不同程度变形。术前控制好眼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体会到;除术前口服Dimox和静推甘露醇外,做好球后及  相似文献   

10.
庞彦英  杨云东  赵华  杨莉红  黄玲 《中国药房》2012,(46):4371-437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最佳散瞳方法,以利于玻璃体切割手术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手术资料,选取术前常规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术中瞳孔直径≥7mm的患者手术时散瞳药的应用记录,共189例,204眼。术前点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每5min1次,共6次。点滴眼液后,0.5h内瞳孔散大(直径≥7mm)者为A组(78眼);超过0.5h,但瞳孔散大时间在1h以内者为B组(75眼);瞳孔散大时间大于1h者为C组(51眼)。B、C组于术前一天随机应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或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术前1h频点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结果:术中瞳孔直径能维持≥7mm的眼数比例,B、C组应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者与应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术中有134眼因白内障同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其术中瞳孔直径能维持≥7mm的眼数比例,B组应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者瞳孔维持的比例较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者高(P〈0.5),C组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于术前单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时间超过0.5h者,术前点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或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有利于维持术中瞳孔大小,且二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机化膜形成的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并发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四步法,即剥膜法、剪膜法、牵拉法及瞳孔括约肌剪开法,原位超声逐步碎核等技术对25眼(23例)伴机化膜形成的小瞳孔下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人工晶体位置良好。主要并发症:3眼术中前房出血;4眼术后反应重,前房有纤维素样渗出。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掌握好手术技巧和用药原则,超声乳化术治疗伴机化膜形成的小瞳孔白内障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郑康铿 《河北医药》2009,31(3):294-295
目的了解对单纯性屈光不正青少年应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或阿托品眼膏后,散瞳验光及复验结果的符合率。方法100例屈光不正患儿,均先给予托品酰胺扩瞳,5 min滴眼1次,共4次,45 min后进行检影验光,并24 h复验。再嘱患儿自试验第2天复验后开始,用阿托品眼膏每天涂眼1次,共3 d,第4天再行验光,并于3周后复验。比较2种药物散瞳验光和复验的结果。结果4~10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远视占多数,11~14岁则以近视多见。11~14岁近视患儿采用托品酰胺与阿托品散瞳后验光及复验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患儿采用这2种药物散瞳验光及复验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5~10岁屈光不正患者阿托品散瞳验光较准确,11~20岁屈光不正患者可以先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验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星明与复方托吡卡胺两种药物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的散瞳效果。方法选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术前滴眼,而对照组使用双星明术前滴眼,分别于散瞳后5、10、15 min观察记录瞳孔直径大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散瞳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在散瞳5、10、15 min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瞳孔直径与双星明滴眼液散瞳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的散瞳效果优于双星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57-258
目的观察对高龄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8例61眼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PMMA一体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①术后第1天<0.1者12眼,占19.7%,0.1~0.4者32眼,占52.5%,≥0.5者17眼,占27.9%;②第7天<0.1者5眼,占8.2%,0.1~0.4者19眼,占31.1%,≥0.5者37眼,占60.7%。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9眼,炎性反应、前房渗出、房水混浊7眼,均在1周内消退;瞳孔上移2眼;术后黄斑囊样水肿4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老年白内障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要求有术前详细的检查、心理疏导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糖尿病患者继发白内障的发生也有增加的趋势[1]。手术摘除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也是治疗白内障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散瞳是必不可少的术前准备,要求瞳孔充分散大达到6~8 mm,并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术中最理想的瞳孔直径应大于7 mm。在临床工作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很难达到理想的散瞳状态,糖尿病者瞳孔直径要小于非糖尿病者,与部分学者报道一致[1]。但是糖尿病病史的长短对散瞳效果是否影响,尚无定论,为探讨该课题,我科对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散瞳,并观察病程对其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国产散瞳药托吡卡胺与进口散瞳药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中的散瞳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00例,术前1 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术前使用国产托吡卡胺,对照组使用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点眼前测量两组双侧瞳孔大小并记录,共4次点药,每隔5 min 1次,点药结束后30 min观察并记录瞳孔直径大小及瞳孔开始回缩时间。结果国产托吡卡胺组与美多丽组术前散瞳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口散瞳药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在老年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散瞳中的效果优于国产托吡卡胺。  相似文献   

17.
<正>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老年患者的致盲性的常见眼病。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常见术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发生明显的葡萄膜炎反应,出现前房炎症渗出和后囊浑浊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而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术后局部点滴或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患者痛苦大,疗效差[2]。近年来我院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任珂  夏圆玲 《贵州医药》1999,23(3):201-202
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及,瞳孔膜作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已引起普遍重视。手术操作、晶体皮质隐性残留、人工晶体等眼内刺激,均可在后房型人工晶体前形成纤维素样膜。此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术后视力。自1998年1月至1998年5月,我院收治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形成瞳孔膜23例(28眼),采用5-Fu联合地塞米松球分注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例(双眼),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4-61岁。外伤性白内障11眼,老年性白内障14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0.1者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3例(32眼)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人工晶体后行一期后囊膜环形撕囊加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观察视力、屈光状态、人工晶体位置及后囊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膜炎反应,5眼视轴区人工晶体后有少量膜性渗出,1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眼出现人工晶体瞳孔挟持,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视力,防止弱视的最佳选择,一期后囊膜环形撕囊加前部玻璃体切除,可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散瞳方法对近视散光者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我院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者89例(166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33例(59眼)为暗室散瞳组,B组28例(55眼)为新福林散瞳组,C组28例(52眼)为美多丽-P散瞳组;分别检查三组受试者在5.0mm、6.0mm和7.0mm时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分析比较其差别.结果 ①随瞳孔直径的增加,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都有所增加;但仅三阶和总高阶像差有统计学意义;②慧差和次级慧差:复方托品酰胺组RMS值最大,新福林组次之,暗室散瞳组最小;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复方托品酰胺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福林组与暗室散瞳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暗室扩瞳是最符合生理状况的散瞳方式,测量大瞳孔条件下的波前像差时,应首选暗室自然扩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