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能够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家属支持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3例,按患者家属情况分为两组。A组46例,在围手术期无家属陪护,B组57例,在围手术期家属全程陪护。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手术前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有人陪伴对病人心理影响很大,探视较多的家属对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2011年1月11日~2013年1月11日之间在我院就诊的68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和疼痛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乳腺癌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缓解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35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为A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为B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增进护患关系,促进其病情的康复,减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金旭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95-96,98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5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常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28例和B组28例(常规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进行心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B组SAS评分、SDS评分出院时较入院时变化不明显,但A组出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进行心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在围手术期内,给予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在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肝胆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可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手术+放化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A组患者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病情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心理评分、积极态度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按照单号和双号病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给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以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选择78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78例非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恐惧、焦虑、抑郁为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主要的不良心理状态。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存在一定不良心理状态,需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以心理干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手术后、出院前指导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睡眠指数量表,并于出院前协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自评评分、抑郁自评评分及睡眠指数评分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以及出院前的评分中,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呈现出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调查中,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明显更高,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采取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其在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樊俊青  陈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5-2317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手术焦虑、恐惧情绪轻,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好,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评估聚焦解决模式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围手术期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所有被试者均在术前1d及术后12d,应用焦虑及抑郁评价量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评分和细胞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配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手术治疗。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帮助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且提高免疫力,使躯体疾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解东  代维松  闫力  徐旸  宋丽华 《吉林医学》2012,(34):7555-755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1周心理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崔丽君 《吉林医学》2007,28(12):1353-1353
目的:讨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发生紧张、焦虑的意义。方法:随即抽取1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组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紧张、焦虑的比率。结果: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组发生紧张、焦虑的比率远低于未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降低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发生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2例选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红蓝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均占31例,分别实施普通护理模式(普通护理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围术期组)。就上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疼痛程度(VAS)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VAS评分比较,围术期组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减轻其疼痛程度,在今后具有推荐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2例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行围术期治疗期间对其施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对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及疼痛状况的变化。结果经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 P <0.01),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缓解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况,效果优于常规外科围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0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干预,B组采用循证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量表、SDS量表及SCL-90量表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的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明显的不良情绪,干预后B组的SAS量表、SDS量表及SCL量表的评估结果要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不良情绪,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蒋春瑜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48-148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方案对腹部手术负性情绪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实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63例,A组患者单纯给予术前访视,B组患者给予术前访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访视后,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均有所下降,但B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且在访视完成后,B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时给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抑郁的情绪,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