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疑似肺结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剂量、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并由2名影像科医师阅片,比较其确诊率、肺结核病变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肺结核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20 mACT扫描肺结核病灶图像质量评分为(3.71±0.54)分,低于常规剂量的(4.67±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30 mACT扫描肺结核病灶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剂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肺结核患儿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可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减少辐射剂量,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肺结核患者应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方式。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流230m A,低剂量扫描依据BMI的不同选择不同管电流:BMI≤18.5采用20m A;18.5BMI24.9采用30m A;BMI≥25采用40m A。比较两方式对横断面、冠状面及病灶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肺窗、纵膈窗横断面图像质量在两种扫描方式间具有一致性,肺窗:P=0.539;纵膈窗:P=0.235。冠状面图像质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扫描方式所得肺结核CT影像特征比较,结果8项特征的P值均大于0.05。将两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作两样本均数t检验,P值均远小于0.01。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平均噪声水平,P0.01。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及随访中的常见影像征象的检测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显著差异。低剂量扫描技术显著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跟骨骨折检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低mA及低kV组,各19例。四组均采用64排螺旋扫描与重建,比较四组的有效剂量、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mA组以及低kV组的有效剂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各组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低剂量检查跟骨骨折具有检查剂量低、图像质量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两组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不但可获得与常规剂量同等图像质量,还可减少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活动性肺结核(PTB)扫描与常规剂量CT的辐射剂量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扫描,研究组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2组扫描参数及辐射剂量、阳性率、病灶显示结果。结果研究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及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空洞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与磨玻璃影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采取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在保障诊断准确率基础上减少辐射剂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常规胸部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包括病灶数目、毛刺、结节、空洞、实变、磨玻璃影、钙化及胸膜粘连.结果 低剂量扫描CT剂量指数[(29.8±3.6)vs(43.2±6.3)]及剂量长度乘积[(34.3±4.2)mGycm vs(138.7±27.6)mGycm]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低剂量CT扫描对病灶数目、结节、空洞、实变、钙化及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38.0%vs 51.1%)及磨玻璃影(36.4%vs 49.6%)的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显示肺结核病变特征,且具有辐射剂量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12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均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析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结果相比,常规螺旋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肺结节数量及形态、图像噪声、辐射剂量。结果本研究12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肺结节91例,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检查出肺结节88例,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出肺结节89例。常规螺旋CT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测肺结节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螺旋CT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测肺结节数量分别为188、219个,且血管聚集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其他等肺结节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图像噪声高于常规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螺旋CT扫描(均P<0.05)。结论与常规螺旋CT扫描相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方法选取49例肺结节患者,均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种剂量CT扫描肺结节图像质量、结节检出率及大小分布、CT征象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剂量CT扫描肺结节检出率、结节大小分布、结节CT征象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相比,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CT征象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减少扫描剂量,减轻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低剂量方案在肺结节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Revolution CT行胸部常规CT检查时发现肺结节的患者30例。记录首次扫描的起始位置、扫描层数及辐射剂量(CTDIvol吸收剂量加权指数、DLP剂量长度乘积),作为A组;患者复查时利用低剂量方案按照先前记录,扫描相同初始位置及层数,记录其辐射剂量值,作为B组。2组图像均上传至工作站,由2位高年资医师对CT图像审阅并进行评分。结果 :A组CTDIvol、DLP平均值为11.396m Gy、470.97m Gy·cm;B组CTDIvol、DLP平均值为1.408m Gy、59.208m Gy·cm,分别下降87.49%、87.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78、2.7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结节方面的平均得分为0.906、0.90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对肺结节复查的需求,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至2014年11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的13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采用16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对比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均能达到诊断要求,能清晰显示肺内病变情况;130例患者中有117例纵隔内血管间隙或淋巴结均能清晰显示,其中对照组有4例患者血管间隙或淋巴结边缘显示模糊,但不影响诊断结果,研究组有9例患者血管间隙或淋巴结边缘显示模糊,但不影响诊断结果;研究组患者扫描平均剂量长数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核准确性较高,辐射剂量较低,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