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药物产地看《五十二病方》的产生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药物涉及产地名称有二:一是荆,二是蜀。 (一)荆《病方》251行:“青蒿者,荆名曰[秋]。(艹屈)者,荆名曰卢茹。”此方中,青蒿、(艹屈)两味药在古代荆的地方,分别称为[秋](秋应作(?))、卢茹。荆是什么地方?《尚书·夏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郭璞注云:“自汉南至衡  相似文献   

2.
自宋以来,多本方书均载有西岳华山莲华峰断碑"固齿方"歌诀:"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细将来使最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南宋张杲《医说》"齿药"条亦载此方,云出自《类苑》.有学者认为张杲所言"《类苑》"是南朝刘峻所撰《类苑》,并认为此方是我国最早的牙药配方.但《类苑》今已不存,故难以直接查证书中是否载有"固齿方".历代书名含有"类苑"2字者颇多,且张杲并末明言其所引《类苑》为何人所著,故不可据此认为此方始见于刘峻《类苑》.  相似文献   

3.
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  相似文献   

4.
面肌萎缩是临床一类疑难病症,现代医学较难治疗。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内外伤辨惑沦》,是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之证而设。仝小林教授通过理、法、方、药、量步步精准的辨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面肌萎缩疗效显著。通过对仝小林教授治疗的1例面肌萎缩医案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用方、用量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唐代本草,主流方面有《唐本草》、《蜀本草》;旁支方面有民间药本草、临床药性本草、食物治疗本草、地区性本草、便于读诵或检索本草、便于识别药物的图谱本草及药物炮炙、药物异名、单味药专著等。 1.主流本草 《唐本草》由唐政府组织苏敬等22人于公元695  相似文献   

6.
陈日华即陈晔,为南宋官员,崇尚医药,编撰有《陈氏经验方》五卷、《夷坚志类编》三卷,又曾刊刻方夷吾《方氏家藏集要方》二卷,但《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学界迄今尚未详考。本文主要根据正史、方志、族谱、医书、文集、笔记等文献,考证得出:陈晔,字日华,福州侯官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其一生游宦闽、浙、粤、蜀等多地,为官清正,多有惠政。  相似文献   

7.
在中药学教学中,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十八反”究竟包括多少味药;与“十八反”有关联的药物,是否应列入“十八反”;反药能否同用,现行教材中均述而不详,值得商榷。1文献中有关“十八反”的记载据《蜀本草》说,中药反药最早记载于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60种,而相反的则有18种。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承袭《神农本草经》并参照《药对》关于反药的内容,在《神农本草经集注》序列中分列了相反诸药,有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人参、丹参、玄参、沙…  相似文献   

8.
浅谈《伤寒论》中的证、方、药特点刘春援(江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南昌330006)关键词《伤寒论》证方药特点《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体系及理、法、方、药具备的临床经典著作,其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仅就论中部分证、方、药特点,浅谈笔者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从阴阳二气角度探讨四逆汤组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组方中何为君臣见解不一 ,分析众家之不同 ,提出该方的君药取决于疾病的标本缓急 ,并本《内经》说解阴阳二气顺接是四逆汤应用的最终目的 ,从内外阴阳两方面去解释甘草、干姜和附子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方独特的用药和组方,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而且广泛地用于内伤杂病。本文从组方遣药、配伍、用量、煎服法、药后调护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方用药组方特点,旨在加深对经方的配伍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本草图经》中有关治疗妇科的药物及其附方,从调经、妊娠、产后、带下等四方面,进行逐药探讨。认为,该书对后世妇科治疗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重新编次,而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药89味;《金匮要略》载方205首,药155味[1,2]。仲景所博采或创制的方剂,组方严谨,疗效卓著,故后人尊张仲景为“医圣,”称其书为“方书之祖”。现就仲景方剂药物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现存朝鲜最古医书《乡药救急方》的乡药名及跋文考蔡正德延边医学院朝鲜医学研究所关键词传统医学、朝鲜,乡药救急方中图法分类号R79.312《朝鲜通史》[1]记载,在朝鲜历史上的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时期,高句丽编刊《老师方》、百济编纂《新集方》、新罗...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除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两书重复用药76种。,张仲景原《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例,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除方23首,实际为225首。  相似文献   

15.
对敦煌汉简医方的探索,赵友琴先生已作过阐述,这里我想从《流沙坠简方》(以下简称“流沙方”)、《居延简方》(以下简称“居延方”)、《敦煌汉简医方》中,就其用药之法度,做一小议,供同道参阅。 《流沙方》“治炎颏逆匈瘐委瘐止泄心腹火积伤寒方”用人参、昌蒲、细辛、姜、桔、蜀、紫苑各一分,乌喙十分,皆合之。 《居延方》[简号八九、二0(甲五0九)] 伤寒四物,乌喙_(十分)、术_(十分)、桂_(四分)、细辛_(六分)以温汤饮一刀到日三夜再行解不出汗。  相似文献   

16.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病辨证施治的专书。从方剂学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部理、法、方、药贯穿在一起的方剂学佳作,为祖国医学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伤寒论》用药83味,载方113首,包括了汤、丸、散、膏、栓、灌肠等剂型。其辨证之准确,立法之得宜,制方之严密,用药之精奥,垂于千载,一直奉为医家之楷模。自明、清以来,《伤寒论》已被尊为“经典”著作,其方已被誉为“经方”。余不揣固陋,今就《伤寒论》方剂上的一些特点,予以讨论。运用《内经》制方理论的典范《伤寒论》由始至终没有直接引用《内经》之文,但其理、法、方、药皆在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方名源于该方有益气固表之功效,以及防风之别名谓“屏风”,故名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名同药异方也有4首,分别是《究原方》玉屏风散、《古今医鉴》玉屏风散、《麻科活人全书》玉屏风散、《笔花医镜》玉屏风散.该类方最早应为刘完素所创,记录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最早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为《究原方》或《仁存方》,现存最早记载并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是《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方配伍精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关东地区汉方医临床70%以上用伤寒方和金匮方的用药习惯和用量仅为中医用量的1/10而照样有效的情况,提出了配伍搭配的法度在于方中各药的比例关系,说明“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的道理。同时说明了《伤寒论》方之所以药简而效宏,是因为仲景用方配伍承袭了《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强调了实践第一,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研究法则。还通过“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以及对五苓散与猪苓汤的比较,吴茱萸汤应用后药不对证而“得汤反剧”的原理及处理方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析。煎煮宜忌,亦是方剂配伍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最后指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法依理立,方从法来,方因证用,药按病施是《伤寒论》方配伍之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20.
对《千金方》中有关"面药"作用与功能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金方》列有“面药”专述 ,系统的论述了唐以前所用的古代化妆品———“面药”的方剂配伍、使用方法及适应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面药同样具有现代化妆品的清洁、保护、营养、美化和防治作用。同时认为研发中草药化妆品 ,符合当今世界化妆品的发展潮流 ,应对《千金方》中所记载的行之有效的药物 ,进行科学地研究、开发与应用 ,制造出一系列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具有营养和特殊疗效的中草药化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