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潜在致命性疾病。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均可发现它的存在,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是外伤、烧烫伤和不洁接生的新生儿,手术器械消毒不严也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正破伤风,人人知道。但是关于破伤风,又有好多让家长们困惑的事。被狗咬伤要打破伤风,那手指被划伤呢?还要打吗?宝宝小时候都注射过百白破疫苗,那是不是意味着再受伤时就不用打破伤风了呢?什么是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常见于土壤中,当人体皮肤出现创伤时,破伤风芽孢可由伤口进入体内。破伤风杆菌在厌氧环境下可产生破伤风毒素,该毒素可引起患者发生以肌肉强直、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破伤风 (以下简称新破 )是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感染途径是通过不洁接生及护理方法 ,通过新生儿脐带感染破伤风芽孢杆菌而引起新生儿发病。估计每年全世界有 78.7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我国约有9万。 1986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在 1995年消除新破的目标 ,即在每个国家的每个地区内 ,新破的发病率低于1‰活产儿。我国政府于 1991年 3月向世界卫生组织作出了在我国消除新破的承诺 ,同时 ,国务院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将消除新破的目标纳入了规划纲要 ,并作为 2 0 0 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4.
产科破伤风的防治分娩和流产时如消毒不严格,芽孢即可侵入产道,坏死胎盘组织和缺氧条件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新生儿感染途径主要是脐带。有可能发生破伤风的孕妇(如在家庭分娩者)在产前检查时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为了保护所有母亲的安全,全部育龄妇女均应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NT)是在新生儿出生时使用不洁的器械切断脐带或出生后对脐带进行不洁处理造成脐带残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几乎为100%.我们对1998~2002年我院收治的59例新生儿破伤风急救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致死性、致残性但可预防的特点。病原微生物: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犯或损毁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苦笑脸"、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缺乏医学干预环境下,破伤风病例病死率为100%。破伤风预防的重中之重是通过主  相似文献   

7.
正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致死性、致残性但可预防的特点。病原微生物: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犯或损毁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苦笑脸"、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缺乏医学干预环境下,破伤风病例病死率为100%。破伤风预防的重中之重是通过主  相似文献   

8.
正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致死性、致残性但可预防的特点。病原微生物: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犯或损毀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苦笑脸"、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缺乏医学干预环境下,破伤风病例病死率为100%。破伤风预防的重中之重是通过主动免疫(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基础免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生儿破伤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5年深圳市妇幼信息系统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在0.42‰~2.07‰之间,死亡率在0.03‰~0.36‰之间,两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年全市6区中有5个区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005年仅有3个区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的有宝安区、龙岗区,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的区数已下降为零。宝安区和龙岗区合计占全市总例数的88.35%。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户籍加暂住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352例新生儿破伤风均为院外分娩,新生儿破伤风的母亲均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结论:新生儿破伤风多发生于流动人口中。不安全接生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提倡和推广住院分娩,是目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致死性、致残性但可预防的特点。病原微生物: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致病机理双及临床表现: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犯或损毁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苦笑脸"、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缺乏医学干预环境下,破伤风病例病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正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致死性、致残性但可预防的特点。病原微生物: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致病机理双及临床表现: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犯或损毁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苦笑脸"、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缺乏医学干预环境下,破伤风病例病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由破伤风杆菌侵入新生儿脐部所致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由于新生儿应激能力差,破伤风杆菌可以引起新生儿较长时间的反复抽搐,易使患儿产生多种合并症,如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极易导致患儿死亡.对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除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做好特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有效治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它可污染多种食品导致人类发生食物中毒。分析一起新生儿奶液蜡样芽孢杆菌污染事件,调查污染的原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同期收住的新生儿总人数和新生儿肺炎人数,后者均送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对新生儿室和营养科配奶室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2018-09-04-2018-09-21,共收住新生儿52例,其中新生儿肺炎20例,后者有6例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30%。在新生儿室和配奶间共采样20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10份,检出率为50%;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的样本包括配奶工具6份、奶瓶盖1份、消毒柜内壁1份、奶液1份及配奶工的手1份。结论本起新生儿奶液蜡样芽孢杆菌污染事件的原因是配奶过程污染,必须加强配奶间的院感管理,改进配奶工具的消毒灭菌方法,规范操作流程,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原因,以便制定消除NT的策略。方法对贵港市1999~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0.24~0.84‰,2003年前有1~2个县发病率≥1‰,病死率为3.45%~19.05%。全年均有病例发生,男女性别为4.211。新生儿破伤风病例96.62%在家分娩,其中87.84%是由非医务人员接生,所有的母亲几乎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经济落后、文化程度低、医疗保健水平薄弱和交通不便等是造成NT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控制NT的关健。  相似文献   

16.
创伤感染是伤后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并发症,感染一旦形成,则拖延治愈时间,增加伤员痛苦。如何防止或减轻创伤感染,一直是我军广大科研人员及医务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氮酮对引起创伤感染的常见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现将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2210),炭疽芽胞杆菌(8008),枯草芽孢杆菌(5230),蜡样芽孢杆菌(63303),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A64067),产气荚膜杆菌(21001),躯体拟…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是新生儿感染破伤风杆菌导致发病及死亡的疾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消灭NT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00年全球性目标.海南省属NT高发地区.发病率2.73%,病死率90.8%[1],占新生儿死因的首位,为准确掌握NT发病的环境因素,确定预防策略,笔者于1997年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进行NT高发区外环境相关因素破伤风杆菌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野病毒.自1992年起,安徽省已连续8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新生儿脐带侵入后产生的外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而导致牙关紧闭、全身强直性痉挛的一种严重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破伤风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受污染的敷料处理脐带造成脐带残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病死率高。为了解陆川县新生儿发病情况,我们对该县1999~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陆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室历年疫情统计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表1 1999~2005年陆川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年度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死亡率(‰)病…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NT)是在新生儿出生时使用不洁的器械切断脐带或出生后对脐带进行不洁的卫生处理造成脐带残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几乎为100%。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它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麻疹。...  相似文献   

20.
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能形成芽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随微量土壤通过伤口侵入人体,从而导致破伤风的发病。因此,了解破伤风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可以为预防破伤风发病提供依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91年3—4月对西安市周围土壤中的破伤风杆菌的表层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