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V-PDU)检测子宫内膜下血流对异位妊娠(E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V-PDU对可疑EP患者(184例)子宫内膜下血流进行分型、分级,检测最高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EP组(62例)和宫内妊娠组(122例),比较两组子宫内膜下血流类型和超声参数。结果:EP组TV-PDU较难显示子宫内膜下血流信号,只有9例(14.5%)能检出内膜下动脉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曲线为低速高阻型,13例为静脉血流频谱。而宫内妊娠者子宫内膜下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血流速度曲线为低阻型。两组病例动脉血流分级、RI、P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P组子宫内膜为蜕膜样组织、蜕膜组织和A-S反应病理类型的比例较高。结论:内膜下低阻血流是诊断宫内妊娠的有力证据,能有效排除EP的可能。TV-PDU有助于准确地评价子宫内膜的血供情况,对早期可疑EP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与血清β-hCG比值相结合可早期诊断E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PUL)者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50例PUL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血清β-hCG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异位妊娠的最佳指标和阈值,评价各指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350例PUL者最终确诊为自然流产180例(自然流产组),宫内妊娠120例(宫内妊娠组),异位妊娠50例(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比值(48h/0h)低于宫内妊娠组和自然流产组(P0.01,P0.05);子宫内膜厚度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截断点(cut-off)分别为1.6和7.9mm;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53、0.89;β-hCG比值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94%;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54%;两者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6%。结论:血清β-hCG比值对于早期PUL者预测异位妊娠具有较好临床价值,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子宫血循环的特征性改变,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方法:应用阴道彩超检测56例未破型宫外孕的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和滋养层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 I)值,并与60例宫内早孕作对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动脉平均R I值高于宫内早孕组(P<0.01)。异位妊娠组子宫螺旋动脉彩色多普勒的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宫内早孕组(P<0.01);异位妊娠组附件区滋养动脉检出率为95%,特异性100%。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临床资料可早期确诊异位妊娠或宫内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与血清β-HCG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8例孕龄在5~7周的孕妇,分为异位妊娠(196例)、妊娠正常(80例)和妊娠自然流产(82例)3个组,分别测定3组孕妇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妊娠正常组血清β-HCG值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异位妊娠及妊娠自然流产组(P<0.05),异位妊娠与妊娠自然流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以血清β-HCG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9.0%,单独以子宫内膜厚度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0%,若将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则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8.0%。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β-HCG检测大大提高异位妊娠早期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尚艳红  范银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74-3875
目的:探讨早期易误诊的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鉴别诊断的特征性依据,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95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清β-HCG、孕酮及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本研究宫内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孕酮值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异位妊娠组及宫内妊娠流产组(P<0.05),三者联合监测的诊断符合率达93%。结论:血清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指标,但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为防止误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临床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容积对比成像(VCI-C平面)及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征性依据,提高宫外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88例疑似早期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HCG,进行二维经阴经腹彩超及VCI-C平面、TUI检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测量子宫动脉及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并做比较。结果:188例中及时确诊183例。①附件区妊娠囊内可见胎儿或者卵黄囊,有17例有胎心搏动,占9.0%。②Donut征(输卵管环),其中98例有Donut征,占52.1%。③附件区内可探及混合性包块,有时伴有少量积液60例,占31.9%。④另有部分不典型病例仅表现为盆腔积液8例,占4.3%。诊断符合率97.3%。结论:经阴(TVS)及经腹(TAS)结合CDFI,能准确迅速地取得异位妊娠(EP)的证据,结合血HCG进行生化学的诊断是早期诊断EP的较好手段,VCI-C平面超声成像结合3D重建信息量大,提高了对比分辨率与信噪比,比二维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抑制素A(INH-A)及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该院经手术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98例为异位妊娠组,同期在该院产检的宫内正常妊娠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β-hCG水平、INH-A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患者血清β-hCG[(2 029.5±581.5)IU/L]水平、INH-A[(9.62±3.15)pg/ml]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7.84±2.14)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 747.9±1 864.4)IU/L、(22.04±6.51)pg/ml及(13.29±3.6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1、-17.033及-12.889,均P0.05)。血清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89.44%,特异度为81.7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9;血清INH-A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89.44%,特异度为83.11%,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7;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85.21%,特异度为73.46%,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0;血清β-hCG、INH-A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联合应用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98.33%,特异度为90.22%,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0。结论血清β-hCG、INH-A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诊断异位妊娠可有效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二维图象、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37例中,宫外完整孕囊、胚胎存活型4例,CDFI及PW可直接检测到滋养动脉血流及胎心频谱;输卵管妊娠破裂型5例,输卵管妊娠流产型19例,卵巢妊娠1例,保守治疗9例,均可见附件混合性包块,盆、腹腔积液,20例包块内见低阻动脉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既能提供优于经腹超声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二维图象,又能观察到异位妊娠的血流变化及频谱特征,诊断准确率高,尤其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腹超声又不能确诊的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和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75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孕酮并计算其比值,随访并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资料完整,其中69例确诊为异位妊娠,44例为稽留流产,41例为正常宫内孕.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宫内孕组大于异位妊娠组和稽留流产组(t分别为17.39、14.23,均P<0.05),但异位妊娠组和稽留流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异位妊娠组大于正常宫内孕组和稽留流产组(t分别为6.07、6.28,均P<0.05),但正常宫内孕组和稽留流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肌酸激酶、孕酮并计算其比值的方法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8.3%、86.6%、91.6%、90.7%.结论 联合子宫内膜厚度及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联合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84例,完全自发性先兆流产82例及正常妊娠80例资料。对比不同指标诊断符合率,并以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3组中异位妊娠组β-hCG、P水平最低,子宫内膜厚度最薄(P0.05)。对异位妊娠诊断,β-hCG截断值为821.09 U/L,AUC为0.752,P=0.031,灵敏度为83.2%,特异度为92.1%;P截断值为18.09 nmol/L,AUC为0.010,P=0.008,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0.3%;子宫内膜厚度截断值为6.70 mm,AUC为0.704,P=0.001,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1.7%。联合诊断相符率最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β-hCG及P联合监测可显著提升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筛选合适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5 0例生命体征平稳的异位妊娠患者 ,在行CDFI检查后接受甲氨蝶呤 (MTX) 5 0mg/m2 单次肌肉注射配合米非司酮 2 5mg ,Bid 3d口服 ,随访直至临床结局。分析成功与失败病例CDFI的特点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的水平 ,并制作CDFI评分。结果 CDFI能直接反映胚胎生命力 ,不同CD FI图像和血清HCG水平的病例 ,保守治疗成功率有很大差异。结论 CDFI评分可应用于适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病例的筛选。对评分 >10者 ,因失败率高 ,不推荐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评分法制定异位妊娠保守治疗适应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筛选适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生命体征平稳的异位妊娠患者,在行CDFI检查后接受甲氨喋呤(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配合口服米非司酮150mg,随访直至临床结局。分析成功与失败病例CDFI的特点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并制作CDFI评分。结果:CDFI能直接反映胚胎生命力,CDFI图像和血清hCG水平不同者,保守治疗成功率有很大差异。结论:CDFI评分可应用于适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病例的筛选。对评分>9者,因失败率高,不推荐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接受IVF/ICSI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20例,并随机选取IVF/ICSI治疗后正常宫内妊娠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IVF/ICSI共治疗1 434个周期,临床妊娠645例,临床妊娠率为44.98%(645/1 434),其中发生异位妊娠20例,发生率为3.10%(20/645),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宫角妊娠1例。20例异位妊娠的不孕原因中,有16例为输卵管因素,3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有子宫内膜息肉,4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有既往异位妊娠史,7例有流产史。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重指数(BMI)、助孕方式、移植胚胎类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激素水平、雌二醇/孕激素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病变和盆腔炎是辅助生殖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β-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晓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6-2287,2297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术后盆腔炎Ⅰ号方保留灌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方法:研究组:于术后1个月月经干净后3天,给予盆腔炎Ⅰ号方,煎汤,煎成浓汁100 ml,温度40℃,睡前给予保留灌肠1次,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腹部切口愈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出院。两组均未采取避孕措施,于6、12、18、24个月观察患者受孕情况。结果:研究组550例,于术后6、12、18、24个月复查或随访,其中8例(1.45%)述轻微下腹痛,因生命体征平稳,未做特殊处理,再次异位妊娠共10例(1.82%),自然受孕共376例(68.36%)。对照组550例,于术后6、12、18、24个月复查或随访,其中27例(4.91%)述下腹痛,给予抗炎等处理,再次异位妊娠共53例(9.64%),自然受孕共201例(36.55%)。研究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术后盆腔炎Ⅰ号方保留灌肠,可降低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药物治疗、保守性和根治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患者采用氨甲喋呤(MTX)和米非司酮(MST)联合治疗(药物组),即给予MTX 50 mg加30 ml生理盐水隔日静注,隔日用15 mg四氢叶酸钙(CF)肌注解毒,同时口服50 mg MST;51例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保守手术组),44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根治手术组)。结果:药物组经过1或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5例,治愈率为64.8%,无效或因其他原因而改为手术治疗的19例。保守和根治手术组治愈率均为100%。追踪随访24个月,3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保守性手术组最高(16.7%),药物组(4.3%)次之,根治手术组(2.6%)最低;3组的宫内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53.2%,保守手术组40.5%,根治手术组53.8%,χ2=1.91,P>0.05)。结论:药物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较低,再次宫内妊娠率与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腹腔血β-hCG定性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尿试纸法定性检测90例腹腔内 出血患者的腹腔血β-hCG,并与其尿β-hCG定性和血清β-hCG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74例异位妊娠中,腹腔血β-hCG 定性法5~10min能出结果,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98.5%,准确性为99.0%。与血清β-hCG定量分析结果 基本一致,结合其他辅助方法能快速诊断异位妊娠,明显优于尿β-hCG定性检查。结论:对腹腔内出血患者采用腹腔血β-hCG定 性检测,能方便、快速和准确地诊断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接受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且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宫外孕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且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例,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器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首先进行经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然后进行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结果:经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8%(88/100),误诊率为12%(12/100)。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6/100),误诊率为4%(4/100)。二者诊断符合率对比,经阴道超声检查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比经腹部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准确度,有利于为临床诊治宫外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异位妊娠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3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变化,调查2003年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以期能间接反映该院所属地区发病情况,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73年、2003年异位妊娠与分娩、妊娠(分娩、引产、人工流产)及妇科住院例数,对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整理2003年271例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调查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异位妊娠发病率1973年为0.46%,2003增至6.06%,其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相关因素中,≥30岁组、初产妇组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发现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史、前次异位妊娠史、盆腔感染史等因素相关性较强。比较有无避孕措施异位妊娠所占比例,认为IUD等不增加异位妊娠发病几率。分析271例异位妊娠中,急诊占32.10%(87例),危重症占15.13%(41例)。结论异位妊娠严重危害广大青壮年妇女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生产力,应重视并加强对异位妊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重复异位妊娠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病因、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4例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为8.08%,均为输卵管妊娠。有54.05%的患者前次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包括手术及药物),前次手术方式与重复异位妊娠部位有关。术中发现有67.30%存在盆腔粘连或输卵管炎症、扭曲。结论:输卵管炎和盆腔粘连及治疗方式是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异位妊娠必须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术后加强消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