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八)山西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洛树东山西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李正中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常用于浅静脉穿刺极为困难的输血输液,手术中或手术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或通过颈内静脉送入电极导管,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由于经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造成气胸等严重合并征的机会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少,导管植入错位率低,是应用较广泛的深静脉。一、部位由于右侧颈内静脉较粗,又与右头臂静脉(无名静脉)几乎成直线,所以穿刺或插管以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进行较为合理。穿刺部位分为颈动脉三用旁(高位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界处(中位点)及胸锁乳突肌起始端的两头之间(低位点)等三种位置。穿刺时采用15~20度头低足高仰卧位,两肩之间垫一薄枕,头后仰并转向对侧。采用头低位可使静脉充盈,静脉内压增高,亦可避免产生脑内空气栓塞。无论采用何种穿刺点进行颈内静脉穿刺,胸锁乳突肌是极为重要的肌性标志。某些临床医生术前常采用令患者的头向对侧侧屈的方法显露胸锁乳突肌,孰知向对侧侧屈是无法充分显露此肌轮廓的。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的正确方法是使患者头向同侧侧屈,同时面部转向对侧,使头尽量趋向于同侧胸部和肩部。应在穿刺施术前采用正确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全麻下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与颈动脉旁前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100例,均行基于全麻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分为经颈动脉旁前路穿刺置管组50例,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穿刺置管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颈动脉旁前路穿刺置管组成功48例(96%),失败2例(4%),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穿刺置管组成功40例(80%),失败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穿动脉2例(4%),明显少于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穿刺置管组12例(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麻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经颈动脉旁前路置管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 ,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是近几年来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的静脉输液途径。它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化疗病人的长期用药 ,以及一些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病人的临床输液。作者总结多年来行颈内、外静脉穿刺术的经验及穿刺置管后的护理 ,认为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病人体位的选择、操作者穿刺手法及正确的置管封管是保证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的关键。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 ,在颈部全程被胸锁乳突肌所覆盖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末前缘的下面 ,颈总动脉的前…  相似文献   

4.
陈燕  龙茹华等 《云南医药》2001,22(3):245-245
深静脉穿刺置管 ,可用于静脉内输血、补液、补充电解质及给药 ,更为重要的是监测中心静脉压。小儿由于颈短 ,皮下脂肪丰富 ,肌肉不发达等特殊解剖因素 ,造成深静脉穿刺较成人困难。尤其使用肌肉松弛剂后 ,胸锁乳突肌的标志更不清楚 ,临床常用胸锁乳突肌为标记定位颈内静脉前、中、后路穿刺法有一定困难。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由于小儿肺尖较高 ,易损伤胸膜及肺 ,引起气胸 ,故临床上较为慎用。我院自 1998年至今 ,采用锁骨上小切迹定位法行小儿颈内静脉穿刺 10 8例 ,年龄 1岁半~ 13岁 ,体重 12~ 30kg。 10 8例中 ,除 2例因反复穿刺3~ 4次…  相似文献   

5.
陈慧  张益  巩亮 《贵州医药》2007,31(6):539-540
中心静脉置管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10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为临床抢救重危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监测、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安装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各种介入治疗以及中、晚期肿瘤患者长期输液建立了简便、安全、快速的途径。我们于2004~2006年对手术病人采取不同穿刺点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过适当术前准备的非急诊住院外科手术病人,年龄23~65岁,性别不限,ASA I~Ⅱ级。1.2试验分组240例病人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A组:经中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组;B组:经后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组;C组:经锁骨中内1/3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D组:经锁骨中外1/3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1.3穿刺方法深静脉穿刺包选用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穿刺包,型号均为16G。所有病人的穿刺操作在全麻插管后进行。全部病人选择右侧进路。选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对侧,调整手术床使病人呈头高脚低位,有利于静脉充盈。A组病人以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交汇点即颈动脉三角顶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同侧乳头[1]。B组病人以胸锁乳突肌锁...  相似文献   

6.
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流动力学,大量快速输血、输液以及长期非肠道高营养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行颈内静脉穿刺应用于临床,那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常规的以胸锁乳突肌为定位标志,成功率低,并发症多,从2004年12月以后,我院开始实行颈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引导法与解剖定位法在喉罩通气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喉罩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定位引导组( A组)和解剖定位组( B组),每组30例。喉罩置入后,A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于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按照体表解剖定位法于中位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2组穿刺完成时间、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完成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P <0 M.05);穿刺次数明显减少( P <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1);B组误穿动脉8例,5例形成局部血肿,A组无动脉损伤。结论喉罩通气患者应用超声定位引导较解剖定位法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损伤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肩肿舌骨肌综合征临床少见,我院1990-2000年共收治本病12例,均经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1-50岁,平均31岁。病变在颈部左侧8例,右侧4例。2 方法 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人路找到肩肿舌骨肌7例,从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2例,从胸锁乳突肌外缘入路3例,具体方法是局麻下行锁骨上2cm切口,内侧呈中线,外侧达胸锁乳突肌外缘,切口长约5-6cm。逐层切开,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胸骨头之间切开肌间隔,在其分叉处显露肩胛舌骨肌,嘱患者做…  相似文献   

9.
<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新生儿和儿童期常见病,手术干预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最有效方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手术前的常规操作。传统的穿刺方法是胸锁乳突肌为解剖标志的前、中、后路。而婴幼儿胸锁乳突肌发育不完全,穿刺解剖标志不明显。而穿刺婴幼儿理想的颈内静脉穿刺的条件:明显固定的解剖标志;无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穿刺容易,成功率高。本文通过对婴幼儿先心病常见类型: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0.
颈内静脉异常扩张症临床罕见,我们近年收治1例,特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8年前(1983年8月)偶然发现大声说话时右颈根部出现一肿块,无特殊异常感觉。近年来肿块较前明显,外科转来。检查发现患者摒气、下蹲或大声说话时,胸锁乳突肌部,内达气管旁,外达胸锁乳突肌后缘,下自销骨上、上到甲状软骨中部出现一柔软肿块约7×4cm。同时,右颈外静脉呈Y形迂曲、蜿蜒、扩张,上达下颌骨,下至锁骨上,平静呼吸时均  相似文献   

1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而化疗药物大多通过静脉注射来达到目的 ,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使大多数病人的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文报告本病区 1998年以来开展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情况 ,并对其临床护理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收集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6月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 72例 ,其中男性 40例 ,女性 32例 ,平均年龄 5 6岁 ,均为晚期肿瘤患者。1 2 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位 ,肩部用一枕头略微垫起 ,头转向左侧 ,选穿刺点 :胸锁乳突肌外侧颈内动脉搏动明显处偏外…  相似文献   

12.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方法 ,但大龄儿童由于畸形严重 ,术后粘连等原因而影响矫治效果。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斜颈 4 6例 ,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术后应用气囊颈托牵引及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术 ,配合恰当的手法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中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2岁~ 16岁 ,左侧 2 4例 ,右侧 2 2例 ,患侧胸锁乳突肌缩短 2cm~ 4 cm ,面部畸形严重。1.2 治疗方法  4 6例患儿行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切断术 ,其中同时行乳突…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目前临床上治疗转移的颈淋巴结以外科的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对其转移淋巴结的清扫方式已经形成了临床较为成熟的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锁乳突肌双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乳突区、锁骨上双切口行胸锁乳突肌多头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锁乳突肌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各项目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头部倾斜、颈部运动、面部不对称、肌柱丧失和外侧束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1,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多头切断双切口术治疗先天性急性斜颈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新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93-193
肥胖患者颈部短粗,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显露不清,加之气管切开术后,咳痰、呛咳及对气管套管的护理等特点,对此类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锁骨上进路,以锁骨为穿刺标志,穿刺点定位容易,穿刺成功率高,50例患者未发生穿刺并发症,平均留管25d,留管期间输液通畅。  相似文献   

16.
在血透中应用双腔留置导管建立最为安全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我们应用双腔留置导管进行703例次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73例,男51例、女22例,年龄21~80岁;急性肾衰24例,慢性肾衰49例。采用颈内静脉插管18例,共进行208次血透。股静脉插管55例,共进行495次血透。插管方法 采用美国产Quinton-Mahurkar双腔多侧孔导管。①右颈内静脉插管:平卧,去枕,头尽量后仰,面转向穿刺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作穿刺点,针头对准同侧乳头方向。②股静脉穿刺:膝关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瓣即刻修复腮腺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减少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肿瘤住院手术患者52例,分为试验组28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患者按常规"S"切口施行腮腺肿瘤加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修复术;对照组则不行同期肌瓣修复,经随访对比观察6月~3年.结果 常规手术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4.12%,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组面部凹陷畸形均不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面部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2009年治疗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若术中冰冻切片证实无颈淋巴结转移,同期行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若术中冰冻切片证实有颈淋巴结转移,同期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29例皮瓣一期成活,3例皮瓣二期成活。随访1~4年,30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复发,肝转移死亡,1例术后全身骨转移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同期行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或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形成的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在难产时受伤发生出血、机化,以致纤维变性后引起该肌挛缩。患儿出现斜颈畸形,重者面部不对称。长葛市人民医院自2002年以来,对1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行矫正术,经过随访及信访,效果满意。现将笔者对1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头、面、颈部发育畸形的常见病,发病率为0.3%~2%。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2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采用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配合术后颈托矫正的治疗方式,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