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过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WHO列为优先研究的10种人兽共患病毒病之一.该病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于尼日利亚,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出现拉沙热输入性病例的报道.近年来尼日利亚连续暴发拉沙热疫情,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一带一...  相似文献   

2.
《首都公共卫生》2008,2(6):241-250
拉沙热(Lassa fever)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尼日利亚、利比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寒战、咽炎、胸骨后疼痛和蛋白尿,可出现多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3.
拉沙热是由拉沙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热,该病属人兽共患病,在尼日利亚、利比亚、塞拉里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中流行,美洲、欧洲也曾发现输入性病例,目前我国未发现拉沙热。据McCormick等的研究报道,每年约有100000~300000感染此病,死亡人数更高达5000人/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前往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工作、旅游、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目前约有10万华人在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是疟疾、艾滋病、结核病、黄热病、拉沙热等多种传染病高度流行的国家,在尼日利亚华人罹患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风险较高,还易导致传染病输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华人在尼日利亚疫情风...  相似文献   

5.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主要发生在非洲西部的一种急性出血热,因其首例病人于1969年1月在尼日利亚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其病原属于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通过动物源性传播,临床上表现为有肾综合征的出血热。由于拉沙热起病急、传染性强,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已成为新的严重的国际性传染病。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先后将其列为国境检疫疾病。本文拟就拉沙热的病原学、临床学和流行病学几个方面的内容及进展作一综述。病原学分类和特征拉沙热的病原体为拉沙病毒,由Buckley等于1969年首次从患此病的医院护士体内分离到。几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在形态学、抗原特征、理化及生物学特征方面,与1934年分离的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1958年分离的阿根廷出血热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拉沙热     
最近在德国和英国相继发生了拉沙热感染事件,拉沙热再一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汪,那么拉沙热究竟是什么?人们为何对此谈虎色变,以下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拉沙热的资料编译整理而成的,供同行们参考。 拉沙热是一种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它是由拉沙病毒——一种沙拉病毒引起的,发病持续1周至4周不等。该病自20世纪50年代被首次发现以来,直到1969年才分离出病毒(在拉沙地区发现,故此命名)。它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从不发病的无症状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于1976年在苏丹及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目前已在刚果、乌干达、苏丹、加蓬、南非、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流行,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文章就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形势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传染病的发病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新的传染病出现,包括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拉沙热等;二是许多已经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结核病、淋病等;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使传染病暴发流行比以往传播的快而...  相似文献   

9.
国际间传染病泛指存在于世界各地,可借助于在国际间流动的人员、货物、交通工具等传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且可对人及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传染病。它包括(1)古典传染病,如鼠疫、霍乱、黄热病等。(2)近年新发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拉沙热等。(3)尚未被发现的或存在于世界各地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以及原有的传染病的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组以发热、出血及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主要传染源为鼠类,通过皮肤粘膜伤口、吸入被病毒污染的尘埃、食入或饮用被鼠尿、鼠粪污染的食物和水以及鼠蚤、革螨叮咬人体感染。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沈阳市传染病院(110006)赵汝钦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医院赵根花肾综合征出血热原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引起的一种经鼠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病毒为RNA病毒,在国内引起感染者为汉滩型病毒及汉城型病毒。因为在本...  相似文献   

12.
基孔肯雅(Chikungunya简称CHIK)热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常有流行。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以发热和关节疼痛为主,有时伴有出血现象。我国一些地区血清学调查也发现在人和猪的血清中存在着本病的血凝抑制抗体,为了开展特异性诊断方法,作者进行了CHIK病毒空斑中和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病毒:CHIK病毒引自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感染乳鼠脑作为种子病毒,保存在  相似文献   

13.
贾琳  李华军  胡平 《医疗装备》2010,23(2):29-30
在未来的战争或和平时期,敌人在发动生物武器袭击时,敌投放生物战剂的传播媒动物主要是老鼠和昆虫等动物。鼠作为生物战剂主要媒介动物传播者之一,它通过直接携带或尿液、粪便污染等,传播致命性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等。引起人员鼠疫、肾病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破伤风、口蹄疫、狂犬病、炭疽等近30种疾病,其中鼠疫属甲类传染病。鼠的活动范围就是战剂污染区,也是疫区范围。鼠具有传疾病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活动隐蔽、鼠携带生物战剂隐蔽性强、不易捕捉、携带生物战剂鼠通过自身繁殖可能将病源体数量几倍和十几倍的扩张、疫情控制困难等特点。成为敌军和恐怖分子实施生物袭击的有效工具和最佳方式。因此,“鼠种类、鼠密度监控仪”采用以视频为主对活动的媒介动物进行实时的侦察,进行杀灭、捕捉,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侦察效果快速、准确、直观、真实和高效。  相似文献   

14.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新发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为了加强对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本文通过Medline数据库检索寨卡病毒病相关信息,结合相关政府部门、国际卫生组织报告等资料对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目前,该病主要在美洲地区流行,呈快速蔓延之势,34个国家存在病毒本地传播,多个国家报告输入病例。该病临床表现通常较轻,死亡罕见,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综合征,婴儿出生缺陷等较严重的后果,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存在因输入病例引发的疫情局部扩散的风险。但该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只要各项策略和措施落实到位,就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开展和落实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掌握其发病新规律,为制定和完善综合防治措施,现将宿迁市1997年~2004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但水型流行较为多见。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大。公共场所增多,饮食卫生习惯等因素导致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已成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加强对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纹伊蚊感染,传播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吸食含病毒的血餐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感染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殖。感染蚊经叮咬吸血,能将这两种病毒传播给乳鼠或小鸡。雌蚊感染后第10天,对乳鼠的传播率登革1、2、3、4型和乙型脑炎依次为22.22%、37.50%、25.00%、44.44%和37.50%;对小鸡的传播率登革4型和乙型脑炎分别为100%和66.67%。实验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在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SARS病原学及其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亦称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简称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传播途径除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外还存在其他尚未了解的传播方式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嗜肺性。该病是人类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 ,因其对人类危害巨大 ,一出现就被我国政府定为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1、病原学该病的病原体经过WHO组织全球十几个实验室进行联合攻关研究 ,已被确认为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WHO正式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1 1 大小和形状冠状病毒是 196 5年由Tyrrell等先用人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全面了解国际沙粒病毒科烈性传染病病毒领域研究现状及态势,为本国新发和烈性传染病防控及生物安全提供情报参考。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以本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危害程度为第一类的8种沙粒病毒科烈性传染病病毒为研究对象,进行热点和趋势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8种沙粒病毒科烈性病毒领域的相关文献1 840篇,其中对拉沙热病毒研究的文献最多,达1 243篇。国际上对沙粒病毒科烈性传染病病毒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根廷、德国等在该领域参与度很高,发表相关文献数分别为892、387、186篇,本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共33篇,排名第13;研究机构发表相关文献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分别发表237、229、164篇。该领域研究方向和热点主要有:病毒流行病学和生物安全问题,病毒遗传及致病机制,病毒治疗,病毒药物、疫苗研发以及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结论 沙粒病毒科烈性传染病在本国发生较少,但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该科病毒高度关注,本国对该领域的研究较落后,需加强相关研究以防范疫情及潜在的国家生物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初冬春季,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其传染性强,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近两年本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有所上升,为了及时了解该病的流行情况,尽快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