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受血者临床特点以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与对策.方法 收集57例临床DAT阳性的非AIHA受血者为实验组,其中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39例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为18例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进行配血.检测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浓度以及输血后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值(△Hb/U).结果 IBIL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受血者与输注洗涤红细胞受血者△Hb/U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输血者均未发现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非AIHA患者的DAT阳性可能是由非血型抗原特异性球蛋白黏附于红细胞上所致,该类患者输血时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尤其是多次化疗后,常出现较严重的骨髓抑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地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和贫血。但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一直缺乏有效的药物,常需要输注血小板悬液,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多次输血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同时感染因素严重影响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对照组输注未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白细胞滤除处理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对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浓度无影响(P>0.05)。血液制品经滤除白细胞处理后,Na+、K+、pH值、细菌、白细胞残留量及红细胞回收率等项目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可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筛查配血相容的红细胞。对照组选择26例AIHA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确定配血结果凝集强度最弱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实验组为12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困难的急性AIHA患者,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选取配血结果出现不溶血的同型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表明,体外溶血试验法输血组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组输血效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每次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2.26单位,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与输血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配血困难时,采取体外溶血试配血可以顺利为AIHA患者筛查到相容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肺散结方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同步放化疗+补肺散结方)与对照组(单纯同步放化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78.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散结方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彬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25-4027
目的:以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分析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次性输注悬浮红细胞大于10 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的设为对照组,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的设为实验组,每组患者输血前后均测定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两组患者Plt、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但实验组临床渗血情况较对照组轻,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425名CAA患者无效输血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Hb)浓度、输血次数及既往输血量的关系。结果425名CAA患者中,出现无效输注者39名(912%);输注的1 416U红细胞制剂中,249U(17.6%)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输血前Hb浓度无关,与输血次数和既往输血量有关。结论CAA患者的无效输血与其输血次数及既往输血量有关。输血次数越多,既往输血总量越大,则无效输注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少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伴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称之为Evans′综合征。通常AIHA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阴性者少见。作者报告1例DAT阴性的Evans′综合征含有自身抗Jk~a抗体。抗Jk~a作为自身抗体出现罕见。患者为高加索人,34岁,因呼吸困难2天入院。既往健康,无输血史。体检发现苍白及中度黄疸。血红蛋白4.9g/dl,白细胞10.5×10~9/L,血小板496×10~9/L,网织红细胞6.8%(绝对值115×10~9/L),血片示球形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系增生,巨核细胞正常,诊断为AIHA。经输注9个单位的压积红细胞及强的松龙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11.8g/dl,但血小板降至13×10~9/L,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此时已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主要反映骨髓抑制的指标以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 化疗第5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进程,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抗-Di~a伴IgG自身抗体致即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简介患者,女,汉族,76岁,因自身溶血性贫血入院。经初查血型为A型,Rh( )。曾因贫血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4次,共12U。入院后,首次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2U,无输血反应。间隔4日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2U,出现烦躁、头晕、畏寒、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中晚期癌症患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及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等毒副反应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177例种类中晚期癌症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博生癌宁透皮药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血生和鲨肝醇等治疗。结果 实验组升高白细胞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博生癌宁透皮药贴治疗中晚期癌症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及机体免疫力极度下降等毒副反应,具有提升白细胞快、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症以及伴有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症状的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产生多种抗体的Evans综合征(Evans syndrome,ES)患者血型血清学特点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我院1例因血清产生多种抗体致配血困难的E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岁女性,因渐进性皮肤黄染1个月、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低,以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因贫血严重需要输血,但发现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和交叉配血困难,经查患者血型为O型,Rh阳性,表型为Cc DEE,血清中除了含有温冷混合型自身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外,同时还产生了类同种抗-E抗体。后经筛选O型Cc Dee表型的洗涤红细胞适当加温输注,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ES患者血清可产生多种抗体,造成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很难获得完全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对于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如必需输血则应选择避开类同种抗体的洗涤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3.
血液病病人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本敏 《护理研究》2004,18(3):198-200
血液病病人因血液成分部分缺乏、减少或异常改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 ,反复多次甚至长期输血是维持和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但全血含凝血因子、白细胞和血小板少 ,且反复、长期输全血易发生同种免疫、传播病毒、增加循环负荷等副反应[1] ,故所有血液病都强调成分输血。现就各类成分血液在血液病方面的适应证、输注要求及护理综述如下。1 红细胞制剂1.1 适应证 红细胞制剂浓度高 ,能提高携氧能力 ,输血量少 ,可避免循环超负荷 ,最适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人及幼儿。其中少浆血、浓缩红细胞、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  相似文献   

14.
<正>外周血细胞包括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不同程度地减少,特别是白细胞下降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毒副反应。血细胞下降达Ⅳ度时可能引起感染、出血、贫血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特别是Ⅳ度白细胞下降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冷自身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冷自身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9岁。患恶性淋巴瘤在本院治疗1a多,其间曾因贫血接受输血2次,输血后情况不详。今以血红蛋白90g/L,头晕乏力及贫血外观,申请输注浓缩红细胞4U。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新生儿非免疫因素贫血治疗中精准定量制备输注去白洗涤红细胞的方法。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3例,实验组共53例。记录两组患儿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及输注后实际血红蛋白浓度/预期血红蛋白浓度和极差等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对照组输注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20. 95±5. 75 g/L和164. 75±11. 94 g/L、实际/预期为113. 26±34. 12%、输注后极差为62 g/L;实验组输注前后血红蛋白分别为121. 27±5. 61 g/L和160. 61±2. 99 g/L、实际/预期为101. 63±8. 21%、输注后极差为9 g/L。实验组输血后血红蛋白和实际/预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精确定量制备去白洗涤红细胞可降低血液制备及输注过程中的误差,更精确的提高血红蛋白浓度至预期值,保证输注的血红蛋白总量,达到临床精准输血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患者多次输血提供相容性血液以改善其贫血状况。方法对1名55岁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AIHA的重度贫血(Hb 31 g/L)男性患者作输血前血清学分析:采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做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试管法、间接抗球蛋白法对患者做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根据抗体鉴定结果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RhD阳性;从血清中检出了冷抗体型类抗-Ce;为其筛选2名B、RhccDEE型献血者的红细胞3.5 U输注,输血后患者Hb(g/L)由31升至45,次日患者贫血症状缓解并离院。结论对于类抗体导致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时需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特异性,再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可为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血申请单与取血处方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分别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输血信息系统(TIS)收集南方医院2013年9月-2014年12月的所有输血资料,包括患者信息、申请信息、处方信息、发血信息,统计分析4种血液成分和储存式自体全血在有关输注适应证和输血目的中的使用情况,以及输血前评估1(患者重要器官功能评估分级与高血压分级等5项)、输血前评估2(患者是否自体输血、出血、贫血、严重感染、使用相关药物等6项)、输血前评估3(患者当前生命体征、失血量及其他症状与特别要求等8项)内容填写情况。结果 8 487(人)次输血病例共已发血的申请单43 105份、处方分45 617份,有效发放血液49071次共82 837袋。按取血处方的输血适证分组统计,其中输注红细胞以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及围术期为主要输注适应证,三者输血量占到总输血量87.98%(43 949.0 U/49 954.5 U),这3类患者输注红细胞前Hb有明显差异(P0.01);输注血浆类以急性失血、凝血功能障碍及围术期为主要输注适应证,三者输血量占到总输血量66.91%(34085.5 U/50 941.5 U);输注机采血小板以预防性输注、出血/DIC及急性失血为主要输注适应证,三者输血量占到总输血量77.15%(8 556.0个治疗剂量/11 090.5个治疗剂量),这3类患者输注血小板前Plt,除出血/DIC和预防性输注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输注冷沉淀以急性失血、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DIC为主要输注适应证,三者输血量占到总输血量75.06%(4 788.0 U/6 378.5 U);输注储存式自体全血以围术期、预防性输注、急性失血为输注适应证,总输注量216.5 U。按输血申请单的4个输血目的(慢性贫血、急性失血、围术期、其他治疗)分组统计,其中输注红细胞前患者Hb值除慢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输注机采血小板前患者Plt除慢性贫血和其他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输血前评估2全部选"否"的取血处方占57.76%(2 635份/45 617份),而全部选"是"的占0.29%(131份/45 617份);输血前评估1的5项均未填写的申请单占87.33%(37 644份/43 105份),输血前评估3的8项均未填写的取血处方占87.77%(40 040份/45 617份)。结论取血处方纳入TIS,为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估及输血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参仙合剂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而骨髓抑制是放化疗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但目前对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尚无价廉效高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可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提升血小板水平,并可改善临床症状[1].2003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参仙合剂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