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MRDWI,分析影像特点并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结果40例肝脏占位病变DWI检出75处异常信号病灶。信号特征与病变结构、成分有关。但无一定特异性。病变的ADC值均值为:肝细胞癌(1.25±0.30)×10^-3mm^2/s,肝转移癌(1.12±0.52)×10^-3mm^2/s,肝血管瘤(2.27±0.49)×10^-3mm^2/s,肝囊肿(3.05±0.59)×10^-3mm^2/s,肝脓肿(1.91±0.46)×10^-3mm^2/s,各种病变间ADC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病变检出率不低于常规MRI,但各种病变间信号强度无明显特异性。ADC值测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学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的肿瘤残余及复发的判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28例经证实的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治疗后3~7d及治疗后1~2个月、3~6个月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扫描,动态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对照,评价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检出能力。结果对肿瘤残余及复发的显示,动态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0.O%,特异度为96.9%;DWI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3.8%;动态增强扫描与DWI相结合的灵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5%;DSA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100.0%。TACE治疗前所有肿瘤实质的ADC值为(1.134±0.014)×10^-3~mm^2/s;TACE治疗后3~7dAYX3值为(1.162±0.016)×10^-3~mm^2/s;TACE治疗后1~2个月碘油沉积较好,无明显残余或复发病灶的ADC值为(1.175±0.015)×10^-3mm^2/s,3~6个月后随访病灶ADC值为(1.179土0.017)×10。mm2/s;TACE治疗后1~2个月碘油沉积不完全或无明显沉积病灶ADC值为(1.147±0.016)×10^-3~mm^2/s,3~6个月后随访病灶实质平均ADC值(1.142±0.012)×10^-3~mm^2/s。结论将动脉增强扫描与DWI相结合可提高对TACE治疗后肝癌残余及复发判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肿瘤组织平均ADC值的动态测量、观察可及早判断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小脑原发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mcient,ADC)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微观状态,本文探讨其对小脑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原发肿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1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值测量,对前4种肿瘤的绝对ADC值、相对ADC值在Stata9.0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tt检验。结果:不同肿瘤间的绝对ADC值及相对ADC值均有差异(P〈0.001),血管母细胞瘤的ADC值【(1.97±0.214)×10^-3mm^2/s)】要明显高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643±0.223)×10^-3mm^2/s](P=0.001),髓母细胞瘤的ADC值【(0.698±0.124)×10^-3mm^2/s】明显低于室管膜瘤【(1.062±0.148)×10^-3mm2/s】(P=0.00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明显高于室管膜瘤(P〈0.001);脉络丛乳头状瘤亦有较高的ADC值,而淋巴瘤有较低的ADC值。在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这4种肿瘤中,取〈0.8×10^-3mm^2/s、(0.9-1.2)×10^-3mm^2/s、(1.3-1.7)×10^-3mm^2/s、〉2.1×10^-3mm^2/s分别作为上述肿瘤的ADC值的界值时,可获得100%的特异性。结论:ADC值是诊断小脑肿瘤的简便而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疾病患者(85个病灶)以及10名健康自愿者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分别测量40个正常乳腺,22个恶性病灶,50个良性病灶,13个炎性病灶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比较分析各组ADC值;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并分析比较两者在乳腺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能。结果①b=5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0±0.13)、(0.90±0.19)、(1.68±0.30)、(2.03±0.30)×10^-3mm^2/s;b=1,0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6±0.16)、(0.68±0.20)、(1.53±0.33)、(1.85±0.31)×10^-3mm^2/s。②取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阈值时,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16×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03×10^-3mm^2/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阈值,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30×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14×10^-3mm^2/s。结论DWI量化分析对乳腺良(不包括炎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采用ROC曲线确定的b=1,000 s/mm^2时的ADC阈值对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损伤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的改变。方法选取6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30例鼻咽癌放疗后正常表现患者作为放疗后无损伤组和30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颞叶损伤患者作为颞叶损伤组。进行常规MRI T1WI、T2WI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别测量颞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鼻咽癌放疗后无损伤组和放射性颞叶损伤组的平均ADC值(ADCav)分别为(0.82±0.08)×10^-3、(0.76±0.12)×10^-3和(2.08±0.33)×10^-3mm^2/s。放疗后无损伤组的ADCav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放射性损伤组的ADCav值分别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放疗后无损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尽管MRI T1WI、T2WI显示颞叶正常,但ADCav值减小,反映受照区域水分子的弥散能力降低,可能与细胞毒性水肿有关。当出现放射性脑损伤后,ADCav值明显升高,反映损伤组织水分子的弥散能力增加。DWI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提前干预性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对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及急性期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病(HE)及急性期脑梗死各15例患者的常规MRI平扫及DWI图像,分别测量HE患者病灶区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区的ADC值及ADC值变化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5例HE和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平扫图像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其中15例HE病灶区DWI呈低或等信号,少部分不典型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15例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区DWI全部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HE病灶的ADC值为(1.418±0.17)×10^-3 mm^2/s,明显高于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ADC值(0.448±0.11)×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扫描无法区分高血压脑病及急性期脑梗死,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其DWI图像及ADC值测量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上尿路肿瘤患者24例(肿瘤组)及上尿路非特异性炎症患者14例(炎症组)分别进行不同b值的DWI,测量病灶的ADC值及其信噪比(SNR)并作统计学分析,病灶ADC值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b值DWI间ADC值比较用Friedman检验、不同b值DWI的病灶SNR用ANOVA检验。结果当b值为500、1000、1500、2000s/mm2时,肿瘤组ADC平均值分别(1.70±0.40)、(1.46±0.36)、(1.21±0.28)、(1.04±0.21)×10^-3mm^2/s,炎症组ADC值分别为(2.47±0.83)、(1.99±0.49)、(1.76±0.43)、(1.49±0.36)×10^-3mm^2/s,肿瘤组及炎症组病灶的ADC随着b值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b值下,肿瘤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炎症组(P值均〈0.01),不同b值ADC值对于肿瘤组及炎症组鉴别诊断的ROC检验结果显示,b值为1500及2000s/mm^2时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b值为500及1000s/mm^2(P值均〈0.05);b=2000与b=1500s/mm^2之间及b=1000与b=500s/m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b值增加,图像SNR明显降低,当b=1500s/mm^2时测得的ADC值对鉴别上尿路肿瘤及炎症最佳,该b值下,诊断界值为1.42×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9.2%。结论 DWI对于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b=1500s/mm^2时测得的ADC值是鉴别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的最佳b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影响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判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39例胰腺癌伴胰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常规MR加DWI检查,手术行胰腺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结ADC值及短径对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9例胰腺癌患者共获取部位明确的淋巴结65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8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37枚。转移性淋巴结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呈等或高信号;其ADC值分别为(1.55±0.21)×10^-3mm^2/s和(1.84±0.20)×10^-3mm^2/s,短径分别为(12.85±2.78)mm和(10.13±1.85)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取最佳分界值为1.68×10^-2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和77.8%。结论:3.0TMR—DWI有利于胰腺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诊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度高于短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 mm2/s,结合带(1.56±0.16)×10-3 mm2/s,肌层(1.81±0.16)×10-3 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 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方艳  姜原  秦乃姗 《上海医学影像》2013,(2):132-134,13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腺体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为乳腺癌并行NAC者16例,收集其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MRI图像,分别测量健侧乳腺乳晕后方实质(正常纤维腺体)的ADC值。对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正常腺体的ADC值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正常腺体的ADC值依次增高,分别为(1.56±0.35)×10-3mm2/s、(1.64±0.35)×10-3mm2/s和(1.75±0.33)×10-3mm2/s;其中NAC前与NAC第4个周期后、NAC第2个周期后与NAC第4个周期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腺体的ADC值与化疗进展周期数具有线性关系。结论乳腺癌NAC可使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升高,而这种效应可能随着化疗周期数增多而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的初步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子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盆腔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1例子宫颈癌。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比较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子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的ADC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ADC值。结果 (1)51例子宫颈癌与16例正常子宫颈的ADC值分别为(0.92±0.19)×10-3mm2/s和(1.26±0.24)×10-3mm2/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7,P<0.01)。(2)4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5例非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0.92±0.20)×10-3mm2/s和(0.89±0.11)×10-3mm2/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8)。(3)4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5例、中分化19例及低分化22例,ADC值分别为(1.08±0.28)×10-3mm2/s、(0.85±0.14)×10-3mm2/s及(0.94±0.21)×10-3mm2/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P=0.02)。结论 3.0TDWIADC值测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反映子宫颈癌的弥散受限情况。初步结果表明,子宫颈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与ADC值有一定相关性,但有待于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妇科常规检查、超声等证实排除子宫颈病变者20例,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0、1 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内膜ADC值、子宫颈癌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827 1±0.148 6)×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内膜的平均ADC值[(1.526 4±0.068 7)×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宫颈癌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284×10-3 mm2/s,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9%。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05 4±0.120 1)×10-3 mm2/s,宫颈腺癌平均ADC值为(0.985 0±0.166 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平均的ADC值:G1级(0.949 4±0.083 6)×10-3 mm2/s,G2级(0.816 9±0.099 4)×10-3 mm2/s,G3级(0.706 7±0.087 8)×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0)。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并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MRI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55例LA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LA病灶和正常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并对所有入选者行神经心理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结果 LA程度越严重,ADC值越高,从正常白质ADC值(0.69±0.04)×10^-3mm^2/s,到严重LA患者ADC值(1.10±0.05)×10^-3 mm^2/s,二者呈正相关.MMSE评分与LA患者的正常白质区域的ADC值明显相关,尤其是半卯圆中心的正常白质(P〈0.01).结论 DWI检查中的ADC能够显示出LA的特征性改变,DWI能够发现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且这种改变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