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精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精是指肉眼可见精液中含有血液。男性生殖系、下泌尿系及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引起血精。血精症好发于青年男性,多数是良性病变及自限性症状,通常只需做些基本检查及一般的治疗。但有些患者血精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而且有少数血精是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所以对年龄40岁以上,持续性及复发性血精患者要进一步做影像学及内腔镜检查,作出明确的病因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本文复习血精的病因、基本检查及诊断、影像学诊断技术及内腔镜检查,并简要介绍血精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血精症的病因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常的精液呈浮白色或乳黄色,如果射出的精液外观呈粉红色、红色、棕红色或带有血丝、血块,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多量红细胞,则称为血精,可分为肉眼血精和镜下血精,中医学称之为“赤浊”。血精多见于25~40岁的青壮年男性,是男科的常见病症,病人常于性交后发现精液...  相似文献   

3.
血精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浆包括精囊液、前列腺液、尿道球腺液、尿道旁腺液.精浆成份中精囊液占50%~80%,前列腺液占15%~30%.肉眼观精液呈鲜红或暗红色且镜下可见红细胞称为血精.早于1894年Hughes等首先描述了血精症状.后来,Ross, Fletcher等分别对血精症作了专题综述.在临床上血精对患者的健康影响不大,易被临床医师忽视.然而血精患者最惧怕是否患有癌症,并且也担心性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应重视血精症的诊断和治疗.现将近年有关血精症的诊治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血精症是指男性患者排出带血(肉眼或镜下)的精液,有研究发现精液中的血液主要来源于精囊[1],其病因包括: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梗阻性疾病等,其中较为常见的病因是精囊炎,单纯药物治疗血精症效果较差。我们应用精囊镜经前列腺囊进入射精管、精囊检查,并针对血精症的病因,直视下使用钬激光、取石钳进行止血、碎石及取石,并在  相似文献   

5.
血精(hemospermia)是泌尿外科及男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见于性发育后各年龄段男性.其发病原因及机制相对复杂多样,涉及精道远端区域多种先天性或继发性异常改变和疾病.临床对其认识尚不统一.近年来,随着精囊镜技术的出现,在血精诊治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规范和争议性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泌尿外科及男科医生对血精的...  相似文献   

6.
血精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复发性血精和顽固性血精尤其如此。在一组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对精囊镜诊断和治疗血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经验总结。自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72名血精患者在我泌尿外科中心进行精囊镜检查和治疗。精囊镜的操作采用7F或8F输尿管镜,沿正常精道逆行进入精囊实施检查和相应治疗。在本组病例中,平均随访时间为21.7个月,93.1%的患者给予明确诊断,94.4%完全治愈或症状明显减轻,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研究结果表明,精囊镜是复发性血精和顽固性血精可行而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在血精患者诊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科自2008年5月~2012年3月的20例血精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明确诊断为血精,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及精液常规情况。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17例明确诊断为精囊炎,精囊结石2例,精囊息肉1例,使用钬激光治疗。2例术后1周出现附睾炎症状,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治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见逆行射精、尿失禁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本文结论表明精囊镜探查在血精诊治中具有操作方便,观察直接,效果肯定等特点,是一种治疗精囊疾病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精道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血精及伴发射精管梗阻的手术技巧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5月经我院多种药物保守治疗(1个月以上)无效、病史超过6个月的216例顽固性血精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行术前常规检查及经直肠B超、盆腔MRI检查,对两侧可疑精囊及其周围病变进行初步定位,然后采用经尿道精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精道内镜手术技巧,并对其长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33(20~65)min,平均失血量5(0~10)ml,平均住院天数3.8(3~5)d。211例患者成功进行精囊镜或精道远端区域内镜检查和治疗,3例患者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双侧精囊萎缩或射精管开口发育异常等未能成功进镜,2例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而被剔除。189例患者成功随访,25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时间42.5(6~72)个月。18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附睾炎、直肠损伤、逆行性射精、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94.2%(178/189)患者术前血精症状均在2~4周内消失,随访期内未再出现血精症状。仅5.8%(11/189)患者于术后血精消失5~20个月后复发,其中6例患者再次做精囊镜处理,随访3个月血精症状消失;余下患者经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出现。8例患者自述射精快感强度较术前稍降低。18例术前血精伴不育者术后精液质量显著提高,术后1~6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示精液量1.5~4.5ml,精子浓度(21.5~63.0)×106/ml,A+B级精子比例为27.4%~66.7%,其中38.9%(7/18)患者术后6~24个月配偶自然怀孕。结论:引起顽固性血精最常见原因可能是射精管区域的囊肿或射精管开口的炎性狭窄所致的射精管梗阻,偶伴精道结石形成。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血精,精道远端梗阻等症状者,应用精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活检钳钳夹、电切镜电凝及钬激光灼烧3种术式治疗男性性生活相关性血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1例男性患者,年龄29~47岁,临床表现为性生活后或勃起后可见肉眼血尿、尿道口滴血或尿中有凝血块,无痛性,其中3例伴有精液带血症状。术前均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排除上尿路及膀胱病变,所有患者均行丙泊酚静脉注射全身麻醉,术中首先进行膀胱尿道镜镜检后尿道及膀胱,均可发现后尿道精阜周围有不同范围的血管扩张现象,5例患者可见后尿道曲张血管活动性出血,伴有血精的3例患者首先应用4.5 Fr内窥镜行经前列腺小囊精囊镜镜检术,根据曲张血管的范围及数量,其中5例应用电切镜电凝,2例用钬激光灼烧,4例用活检钳钳夹破坏血管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留尿管3~7 d,禁欲1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11例患者手术及随访完成顺利,其中10例预后良好,未见血尿复发,1例应用电切镜电凝的患者术后仍时有血尿及尿中凝血块症状,术后3个月出现性生活后排尿困难,B超提示:膀胱凝血块形成伴尿液潴留,急诊手术将凝血块冲洗后仔细镜检后尿道,既往手术区域愈合良好,尿道括约肌周围可见若干曲...  相似文献   

10.
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血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血精症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陈庆华正常精液为灰白色,若因节欲而久未射精可呈淡黄色,不含红细胞。若射出精液色红和或镜检发现红细胞,称为血精症。最常见于精囊炎,另可见于局部损伤、出血性疾患和报罕见的精囊结石等。常用的给药途经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精症是男科常见病症.肉眼可见精液带血,其病因复杂,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血精[1-4].虽然多数是良性疾病引起,但目前还缺乏特效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精的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精是精液中有血液的病名。本病源自副性腺及其管道、尿道或膀胱的病变。血精与性功能及射精有关,常与男子不育症、血尿及下尿路症状有关。有时血精是泌尿道疾患的唯一症状,而且是突然出现的急性症状,往往使病人十分焦急,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肿瘤、性传播性疾病或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射精管梗阻所致的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患者行精囊镜下铥激光烧灼术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4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男科门诊因射精管梗阻导致的少弱精子症或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相关检查诊断明确,术中利用精囊镜寻找射精管开口,铥激光技术解除射精管梗阻,术后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精液常规变化,对手术前后参数采用t检验。结果:42例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均行经尿道精囊镜探查,并辅以铥激光治疗射精管梗阻,平均手术时间为52.7 min,与患者术前两周精液常规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精液体积,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精液常规中均发现精子,其中4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于精液常规中发现精子,2例患者于术后6~9月于精液常规中发现精子,其中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附睾炎,会阴部或睾丸疼痛及术后血尿,经相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逆行射精,直肠损伤,尿道狭窄或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作为治疗射精管梗阻的强有力武器,精囊镜探查辅以铥激光技术可行,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精子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N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NCS患者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镜下或肉眼血尿、膀胱镜下发现左输尿管口喷血尿,B超、静脉。肾盂造影、DSA、CT三维重建、MRA等显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受压明显,。肾静脉近端扩张。结果:7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6例临床症状较重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尿液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6岁患儿在随访中。结论:NCS临床特点为左肾静脉高压,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左。肾静脉下移与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输尿管镜冲洗治疗慢性精囊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39岁。因“反复血精9年,加重2个月”于2006年9月12日入院。9年来反复出现精液带血,无排尿异常及其他伴随症状。入院前2个月,每次性生活后出现血精及全程肉眼血尿,无血凝块。院外采用中药、抗生素、理疗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体检:一般情况好,外生殖器无异常。直肠指检前列腺正常,右侧精囊未触及.  相似文献   

16.
血精是指精液中混有血液,临床上确切的发病率不清楚,近年发现,在参与前列腺癌筛选人群中血精的发病率为0.5%[1]。血精可出现于发育后的任何年龄,一般以处于性活动旺盛期的30~40岁的青壮年多见,约80%~90%呈间歇性发作。血精大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精囊镜技术处理顽固性血精及射精管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及6例射精管梗阻伴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患者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48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4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中,MRI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精囊扩张占50.0%(21/42),单侧或双侧精囊内信号异常59.5%(25/42),精囊扩张合并精囊内信号异常28.6%(12/42),精囊区域无明显病变9.5%(4/42)。6例射精管梗阻患者,3例精囊宽度1 cm,偏小;3例显示双侧精囊扩张,精囊内未见异常信号。4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均顺利探及精囊,6例射精管梗阻患者中3例探及精囊,1例仅探及1侧,2例失败。顽固性血精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均未复发。结论:病史及查体在诊断顽固性血精中较为重要,MRI在诊断精囊疾病中的作用较B超更为有效,精囊镜治疗是解决顽固性血精及射精管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对顽固性血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筛检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对16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35.5±5.3岁;病程3~48个月,平均6.6±3.6个月,采用了经尿道精囊镜诊断和治疗.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时间25~45 min,平均30.2±8.4 min,平均随访期为8.3个月(6~12个月),术后随访至今,仅1例精囊炎性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血精复发,治疗后半年内没有血精症状出现,视为治愈,本组治愈率为93.75%.结论 经尿道精囊镜检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作为顽固性血精的有效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囊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04—2018-05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的202例精囊腺炎患者。依据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单纯精囊腺炎组75例和合并前列腺炎组127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患者均有疼痛、精液异常、频繁遗精、阴囊潮湿、尿频、射精无力等多种症状。单纯精囊腺炎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血精、精液不液化及频繁遗精。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会阴部疼痛不适、血精及睾丸疼痛。2组患者的双侧精囊腺及前列腺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囊腺炎合并前列腺炎发生率较高,但精囊腺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血精,合并前列腺炎时的主要症状为疼痛,且腺体扩张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8.5/11.5F精囊镜技术在顽固性血精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8.5/11.5F精囊镜技术诊断和治疗顽固性血精患者78例,术前行血清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 PSA)、经直肠超声、盆腔MRI或CT扫描等检查,应用8.5/11.5F精囊镜观察精阜、前列腺小囊,在超滑镍钛导丝引导下将精囊镜通过射精管开口或射精管内侧管壁开窗进入精囊,进行检查、冲洗、取石、钬激光碎石等治疗。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现射精管开口异常5例,前列腺小囊及精囊粘膜炎性充血78例,合并精囊内暗红色胶浆样物质34例,合并精路结石19例,合并精囊小息肉2例,合并射精管或精囊囊肿4例,行冲洗、取石、钬激光碎石、息肉切除等治疗。术后轻度肉眼血尿13例,均于术后2周内消失;盆腔血肿1例,经保守治疗,术后3个月血肿消失;急性附睾炎2例,应用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血精。结论:应用F8.5/11.5精囊镜技术对顽固性血精患者进行诊治,具有操作舒适、视野广、操作通道大、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