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RP(Hs-CRP)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Hcy,根据Hcy是否15μmol/L将患者分为高Hcy血症组和血Hcy正常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Hs-CRP,根据Hs-CRP是否10μg/m L将患者分为高Hs-CRP血症组和血Hs-CRP正常组。检测比较高Hcy血症组与血Hcy正常组、高Hs-CRP血症组与血Hs-CRP正常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一氧化氮(NO)、内皮型NO合成酶(e NOS)水平以及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并对腹膜透析患者FMD与Hcy、Hs-CRP水平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Hcy血症组、高Hs-CRP血症组患者IMT厚于血Hcy正常组及血Hs-CRP正常组;高Hcy血症组、高Hs-CRP血症组FMD及NO、e NOS水平低于血Hcy正常组、血Hs-CRP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FMD与Hcy、Hs-CRP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高Hcy血症、高Hs-CRP血症患者IMT明显增厚,NO、e NOS、FMD水平显著降低,Hcy和Hs-CRP水平可能是影响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并发脑梗死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O、ET、FM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O、FMD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有效治疗高Hcy血症并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叶酸、维生素B_(12)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0例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_(12)治疗;常规组40例采用营养脑神经,控制基础血压,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血管循环的常规治疗方式。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NO合成酶(eNOS)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观察对比治疗后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l)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NO及内皮型NO合成酶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在治疗后2周与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在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6个月,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一氧化氮及内皮型NO合成酶含量降低,血流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加,采用叶酸、维生素B_(12)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致CHD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CHD患者 (10 5例 )及对照组 (32例 )血中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及血脂各参数。结果 CHD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9 5 %比 9 4 % ,P <0 0 1) ,CHD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 2 9± 5 14 ) μmol L比 (10 6 6± 2 78) μmol L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CY对CHD的相对危险度 (RR)为 1 397(95 %可信区间 :1 137~ 1 6 4 5 ,P <0 0 1) ,表明HCY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与年龄、甘油三酯有关 (P <0 0 5 )。HCY与ET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NO、NOS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H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5.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HCY会被酶降解,当代谢出现问题时,HCY将在血管堆积,引发高HCY血症(HHCY),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动脉内壁斑块的形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H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2〕,而HCY浓度与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 201例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按照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空腹生化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HCY正常组(154例)与高HCY组(47例)。采用检测ACS病人血清中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型CYP2C19来筛选出慢代谢型即氯吡格雷抵抗病人,从而分析HCY是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氯吡格雷抵抗有影响。结果高HCY组男性、血尿酸及血肌酐与HCY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HCY组氯吡格雷抵抗率高于较HCY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3%与12.99%,P 0.05)。结论男性、肌酐及尿酸升高病人更易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病人氯吡格雷抵抗较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更显著。HCY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吡格雷药物抵抗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室间隔厚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0例,根据室间隔厚度将病人分为肥厚组(≥12 mm)62例和非肥厚组(12 mm)38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室间隔厚度、IMT,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室间隔厚度与IMT、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方差分析显示,3组IMT、室间隔厚度、FMD、ET-1和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厚组IMT、室间隔厚度、ET-1显著高于非肥厚组和对照组,FMD、NO水平显著低于非肥厚组和对照组,非肥厚组IMT、室间隔厚度、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MD、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人室间隔厚度与IMT和ET-1呈正相关,而与FMD、NO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室间隔肥厚,且室间隔肥厚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背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的两大热点问题。对于 HHCY 和 OSAS 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不多,得到的结论存在着差异。目的探讨 OSAS 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有改变?通过夜间持续正压(CPAP)治疗能否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值。方法根据美国邦德全数字睡眠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分为 OSAS 组81例和健康对照组120例。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均为男性)、吸烟、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实验对象分别检测晨起空腹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肌酐(Cr)、空腹血糖(FPG)、一氧化氮(NO),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组患者进行夜间持续正压通气治疗7天后再次检测晨起空腹 HCY 浓度,并对进行CPAP 治疗前后的 HCY 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OSAS 组 HCY 浓度较对照组 HCY 浓度明显增高[OSAS 组(14.0±2.9)比对照组(11.5±2.3)μmol/L,P<0.01]。OSAS 组 NO 浓度较对照组 NO 浓度明显降低[OSAS 组(23.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人50例,脑血管介入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统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脑血管介入组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血管介入组病人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介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卒中发生风险、判断预后及指导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3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达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3个月后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达标组(11.88±2.49) μmol/L,较未达标组Hcy(25.78±7.83) μmol/L明显降低(P<0.05).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3月后达标组NIHSS评分较未达标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控制Hcy水平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S)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年龄>60岁EH患者(老年EH组)122例,收集基线资料(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血压及合并发症)并检测常规血生化指标(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及血糖),根据高血压分型将老年EH组进一步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亚组、全期型高血压(SDH)亚组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亚组,分析总体及不同亚组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S)、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内皮型NO合成酶(e NOS)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不同时期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同时选取130例>60岁非EH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老年EH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基线资料及常规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老年EH组总体及不同亚组的血浆TAS、NO、e NOS及FMD水平降低,血浆ET、IMT水平升高,且ISH亚组的以上指标均劣于其余亚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老年EH患者血浆TAS水平与血浆ET水平(r=-0.512)、IMT(r=-0.647)呈负相关,与血浆NO(r=0.473)、e NOS水平(r=0.368)及FMD(r=0.604)呈正相关(P<0.05)。结论门诊老年EH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尤其在ISH型中更显著,抗氧化能力降低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过程,应加强此类患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症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hsCRP、MMP-9、NO、NOS、IMT、FMD、NMD及血脂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s-CRP、MMP-9、TC、TG、LDL-C及IM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O、NOS、HDL-C、FM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腔隙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老年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缺血性卒中常规药物治疗。A组56例,口服叶酸20mg,1次/d;B组56例,未口服叶酸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周血浆Hcy水平。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同时检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A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12.2±4.2)和(22.6±3.7)μmol/L,P0.05],同时低于B组同期水平[(21.8±4.0)μmol/L,P0.05)];A组FM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水平[分别为(11.2±3.6)、(9.2±3.3)、(9.3±3.3)%,P0.05]。A组治疗后24周NO、NO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水平[分别为(76.2±9.4)、(49.2±9.0)、(50.0±9.1)μmol/L;(47.6±9.5)、(38.4±7.5)、(37.8±8.8)kU/L,P0.05)],A组ET水平较治疗前及B组降低[(81.3±20.5)、(105.6±25.2)、(105.3±21.8)ng/L,P0.05)]。结论较大剂量叶酸能够明显降低老年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降低FMD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的两大热点问题.对于HHCY和OSAS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不多,得到的结论存在着差异.目的 探讨OSAS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有改变?通过夜间持续正压(CPAP)治疗能否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值.方法 根据美国邦德全数字睡眠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分为OSAS组81例和健康对照组120例.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均为男性)、吸烟、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实验对象分别检测晨起空腹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肌酐(Cr)、空腹血糖(FPG)、一氧化氮(NO),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组患者进行夜间持续正压通气治疗7天后再次检测晨起空腹HCY浓度,并对进行CPAP治疗前后的HCY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OSAS组HCY浓度较对照组HCY浓度明显增高[OSAS组(14.0±2.9)比对照组(11.5±2.3)μmol/L,P<0.01].OSAS组NO浓度较对照组NO浓度明显降低[OSAS组(23.6±9.1)比对照组(51.9±13.4)μmol/L,P<0.01].OSAS组经CPAP治疗后HCY浓度低于治疗前[(12.6±3.1)比治疗前(14.0±2.9)μmol/L,P<0.05].结论 OSAS患者血浆HCY浓度较健康人群增高,经CPAP治疗后可降低HC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42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和B组5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分别于入院时、入院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73±5.6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66±3.82)μmol/L(P0.05)。入院时A、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HHCY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并HHCY患者血清MMP-9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酸、维生素B_6、B_(12)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_6及维生素B_(12)),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Hcy、一氧化氮(NO)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NO[(50.20±11.18)μmol/L比(66.53±10.66)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前后两组FMD、常规治疗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21.58±2.24)μmol/L比(17.27±2.19)μmol/L]水平、NIHSS评分[(20.39±3.19)分比(16.12±1.15)分]降低更显著,NO水平[(53.76±11.67)μmol/L比(66.53±10.66)μmol/L],Barthel指数评分[(62.27±20.58)分比(79.58±21.24)分]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_6及B_(12)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的92例老年病人为手术组,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手术组病人分别于PCI实施前24 h及术后3个月时,测定其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NO水平。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手术前,手术组病人SAQ各项评分及血清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手术组病人SAQ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清NO水平均低于手术前,但手术组病人SAQ各项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手术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龙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龙通络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VEGF、NO、ET-1、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VEGF、N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T-1水平和NIHSS评分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龙通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检测脑梗死患者(99例)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与对照组(101例)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血清TG、TC、LDL-C、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TG、TC、LDL-C、HCY水平均与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血脂和血清HCY水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