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基层ICU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需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50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引导置管,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穿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1次、2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ICU中使用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增加穿刺成功率,并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便携式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的效果。方法:将需PICC置管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盲穿法置管,观察组予以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并发症降低,且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进行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42例,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观察组则使用超声诊断仪定位肘下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肘下穿刺的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一次穿刺成功率(95.23%)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穿刺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栓塞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传统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效果好、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汤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术后腹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2组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组同时给予健胃清肠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1.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28%,对照组为18.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清肠汤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术后腹腔脓肿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实验组227例采用B超引导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209例采用传统深静脉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7.7%,总穿刺成功率99.1%;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80.4%,总穿刺成功率88.5%。实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1%,对照组为21.5%,实验组在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两组在血流量、留置时间以及KT/V的值等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和盲穿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43例采用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穿刺处渗血、肢体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有差异。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更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随机选取的42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统计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9±1.08)分]显著短于对照组[(8.99±1.89)分],且P 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5.24%)较之于对照组(66.67%)显著偏高,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较观察组(4.76%)显著偏高,P 0.05。结论: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增强血液透析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敏桢  潘辰  杨琳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6):102-104,10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MST)置入中线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MST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入中线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情况(置管耗时、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以及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满意度指数观察组为82. 22%,对照组为70. 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满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B超引导MST技术下置入中线导管耗时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管道留置时间,同时也能改进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家长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留置针行外周小静脉输液的效果确切,定位准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行普通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情况、舒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脱出率、误穿率和移位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率为96.00%,对照组为6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导管脱出率和移位率,患者舒适度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及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康复中使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靠、经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4例急诊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行深静脉置管时是否采用超声定位分为普通组(解剖定位法)59例、超声组55例(超声定位下进行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治疗结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超声组患者的穿刺时间(31.8±9.6)s、一针穿刺成功率90.91%、2针穿刺成功率100%、总成功率100%、留置导管时间(14.3±4.5)d、提前拔管率9.09%均显著的优于普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共有5例患者发生置管并发症,普通组有22例患者发生置管并发症,超声组的并发症率9.09%显著的低于普通组患者的3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局部炎症发生率0%显著低于普通组的11.86%(P0.05),超声组由于技术原因的拔管率为0.00%显著的低于普通组的8.47%(P0.05)。超声组较快恢复率达到83.64%显著的高于普通组的50.85%(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组死亡患者的置管时间(31.8±5.2)d显著的长于普通组的(11.4±5.6)d(P0.05)。结论:ICU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深静脉置管较解剖定位法具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置管并发症及感染,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但对死亡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妇产科危重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妇产科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共4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妇产科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进行实时B超导向的作用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107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照术前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采取盲穿法置管,观察组采取实时B超导向穿刺置管,对比分析两组置管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并术后CT复查掌握导管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为(14.22±3.25)min,低于对照组的(18.56±3.1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2%,对照组为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复查显示观察组导管位置不佳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术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中采取实时B超导向,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提升置管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邵建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65-165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法在老年患者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按穿刺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单日穿刺患者36例(83例次)采用常规置管方法为对照组,双日穿刺患者36例(91例次)采用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直接拔出针芯送管的方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直接拔出针芯送管的方法在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血管脆性增加、静脉弯曲多等因素的患者中应用方便,简单易学,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PICC置管,然后对其应用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1%)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0.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置管成功率高,且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在我院临床中的应用优势以及相关技术的把握。方法:穿刺化疗病人100例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套管针穿刺法行PICC置管。结果:治疗组的平均带管日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失败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为化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并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穿组(A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B组)、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穿刺组(C组),每组50例,各组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3项瓣膜式4F PICC导管。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为72%,B组为90%,C组为9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B组为8%,C组为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置管操作时间A组为(12.8±3.1)min,B组为(8.4±1.2)min,C组为(5.2±2.1)min,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PICC置管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超声引导下无差别,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