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胎心监护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分析1000例孕妇产前胎心监护的资料,结合产时羊水性状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以评价两种胎心监护方法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结果:NST试验正常者816例,新生儿预后大多良好;重复NST试验异常者41例,羊水Ⅱ~Ⅲ度污染者1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者9例;NST+OCT联合试验阳性者26例,羊水Ⅱ~Ⅲ度污染者2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者14例。结论:NST+OCT联合试验用于预测胎儿窘迫比重复NST试验更有应用价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积极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了围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晚期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317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胎心监护,分析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等因素与胎心监护的关系.结果 255例NST有反应型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7.84%,脐带异常18.43%,新生儿窒息3.53%;25例NST可疑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4.00%,脐带异常16.00%,新生儿窒息8.00%;37例NST无反应型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51.35%,脐带异常35.14%,新生儿窒息27.03%.NST有反应型、可疑型、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如何正确判断NST无反应型,对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ST对判断胎儿有脐带异常的孕妇是否实施部宫产手术,以及对剖宫产手术时机的界定有着非常重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建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30-6131
目的 探讨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在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分娩的360例产妇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120例采用活跃早期(肛查宫口开大3 cm)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并行持续胎心监护;对照A组120例采用活跃早期(肛查宫口开大3 cm)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未采用胎心监护,按规定每15~30 min采用多普勒监测胎心,每次监测持续1 min;对照B组120例采用活跃早期(肛查宫口开大3 cm)行持续胎心监护.对3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6例,漏诊1例,新生儿窒息3例;对照A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4例,漏诊8例,新生儿窒息11例;对照B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5例,漏诊7例,新生儿窒息10例;3组胎儿宫内窘迫漏诊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可以准确判断胎儿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对降低围生儿死亡,提高围生期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胎心监护异常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异常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因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者,术中分析羊水污染、脐带异常等相关因素并与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结果:以胎心监护异常为诊断依据诊断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的500例,羊水污染占34.8%,脐带异常占36%,新生儿窒息率为9.6%.羊水污染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41~41 6周和≥42周合并羊水过少者的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37~40 6周者,在高危妊娠中因胎心监护异常诊断胎儿窘迫符合率明显高于非高危妊娠者.结论:对OCT可疑及37~40 6周,羊水清,无其他高危因素,胎心监护无周期性变化及早期减速,早期加速,轻度可变减速者,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试产;对妊高征、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者,一旦出现OCT阳性应及时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 184例单胎、住院分娩孕妇产前、产时进行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检查 ,分A、B、C、D 4组 ,A组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正常 ;B组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异常 ;C组为脐血流测定异常 ,胎心监护正常 ;D组为脐血流正常、胎心监护异常。产后追踪分析其产前、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结果 A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最低 (新生儿窒息率为 0 ,羊水污染率 2 0 % ,异常胎心率 2 1.3 % ) ;B组最高 (窒息率 9.1% ,羊水污染率 3 6.4% ,异常胎心率 5 4.5 % ) ,其次是D组、C组。结论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脐血流或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 ,提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正确率 ;能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脐血流测定、胎心监护均正常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 ,脐血流测定、胎心监护均异常提示胎儿情况危急 ,需引起足够重视 ,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妊娠晚期胎心监护的非应激性试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心监护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例胎心监护非应激性试验(NST)异常孕妇为观察组,抽取同期200例胎心监护(NST)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胎心率监测结果 及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污染和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患者对围产儿结局影响.方法 对2005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0例羊水过少患者作观察组和8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组对比;另70例羊水过少中NST有反应型42例作为A组和NST异常的患者28例作为B组对比.对二组剖宫产、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和AFI均异常的患者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明显高于NST有反应型和AFI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水过少者若胎儿已成熟,尽早终止妊娠,根据胎心监护情况,选择合理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探讨新生儿窒息的防治.方法 对835例住院分娩者,分为胎儿窘迫组和无胎窘组,分析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对137例胎儿窘迫中胎心率、羊水及其持续时间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各自与阿氏评分的关系.结果 胎窘组的窒息率比无胎窘组显著增加;胎心率正常者窒息率最低,Apgar评分分值最高,胎心率增高者次之,接着是胎心率减慢者和胎心率不规则者;羊水污染越重、胎儿窘迫持续时间越长,窒息率越高,Apgar评分分值越低.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是紧密相关的.结论 防治胎儿窘迫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关键,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监测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10例单胎待产孕妇,均经胎心监护、超声脐血流检测,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结果本文110例孕妇,确诊为胎儿宫内窘迫者20例(18.18%),S/D监测结果异常45例,NST监测为48例,S/D联合NST监测为24例;其中S/D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灵敏度55%,特异度62.22%,正确度60.91%,NST分别为60%、60%、60%;S/D联合NST监测为90%、93.33%、92.72%;S/D≥3与无反应型结果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比例和新生儿窒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组[S/D3与反应型、S/D3与无反应型、S/D≥3与反应型](P0.0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检测较单一检测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价值更高,S/D≥3与无反应型可预警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羊水过少的监测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B超检测羊水指数、无应激试验、胎动计数及临床胎心监护等手段对322例羊水过少孕妇(观察组)的羊水进行监测,并与同期310例羊水正常孕妇(对照组)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监测结果与确诊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测定与分娩时羊水量结果相符率达95.7%。无应激试验正常者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无应激试验异常者(P<0.01)。观察组剖宫产分娩282例,胎儿窘迫19例,新生儿窒息3例,羊水胎粪污染11例;经阴道分娩40例,均发生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38例,2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羊水过少确诊后要联合电子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结合有无高危因素及宫颈条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秀莹  金振杰 《新医学》2005,36(3):143-144
目的:评价电话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探索孕妇家庭自我监护的新途径.方法:选择于妊娠晚期自愿使用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的孕妇118例作为观察组,以远程监护作为自我监护方式;同时选择年龄、孕周及高危因素相似的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单纯以胎动计数作为自我监护方式.分别统计两组孕妇的坚持监测率、入院前的心理感受、入院的主动性、胎儿异常发现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患病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坚持监测率、入院前的安全感及入院的主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异常发现率(10.2%)明显高于对照组(1.7%)(P<0.05),新生儿窒息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11.8%)(P<0.05).结论:电话远程胎儿监护系统是一种更准确、更有效、更易为孕妇所接受的家庭自我监护方法,尤其对于高危孕妇,能及时地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病死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孕妇家庭自我监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孕妇临产前后行胎心率监护,预测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以降低胎儿或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 对孕龄在37~41周的750例住院孕妇临产前后进行常规的胎心率监护,包括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和缩宫素应激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试验,并分析胎心监护与胎儿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生长受限之间的关系.结果 胎心率监护750例中,出现频繁的变异减速与胎儿脐带绕颈关系显著;胎心率评分与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生长受限关系显著(P<0.01).结论 临产前后行NST、CST或OCT试验,可预测产时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并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等不良反应,从而尽快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儿无应激试验(NST)与脐动脉血流S/D异常值对妊娠晚期胎儿的影响,寻求最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妊娠28周以上NST试验异常105例作为研究组,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资料9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105例NST异常中,Fischer评分5~7分103例,<5分2例;脐动脉血流S/D值正常者87例、轻度异常16例、重度异常2例.轻度异常者S/D值为(3.716±0.432)分,吸氧后,S/D值变为(3.132±0.3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P<0.01).研究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及围产儿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有必要常规联合进行NST试验和脐动脉血流检测,及早发现胎儿宫内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护和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和窒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季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909-910
[目的]探讨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对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的950例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0例孕妇中,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87例,占9.16%(87/950).87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68例,占78.16%(68/87).新生儿窒息17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占20.69%(18/87).[结论]产前胎心监护异常曲线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胎儿电子监护无应激试验准确性的方法,对无应激试验假无反应型予以正确筛查。方法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HP-8041A胎儿电子监护仪进行测试,将2007年10月x-11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做胎儿监护的240名孕妇分为2组,对照组120名孕妇按照操作常规进行测试;实验组120名孕妇,在测试前和测试中采用干预措施,观察2组孕妇的测试结果。结果实验组孕妇的无应激试验结果为反应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无应激试验的准确性,降低假无反应型,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和避免医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胎儿宫内窘迫单项及多项诊断指标检出率及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单项及多项诊断指标检出率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80例胎儿宫内窘迫按诊断指标分单项及多项进行检测,比较新生儿窒息检出率,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结果]①随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指标检测项目增多,新生儿窒息率相应升高.②胎儿宫内窘迫临床因素主要为脐带异常,羊水过少,产程进展异常,胎盘因素等.[结论]①胎儿宫内窘迫应采取多项指标诊断.②胎儿宫内窘迫受相关因素影响,应密切监护,及时适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晏云 《华西医学》2008,23(2):264-26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前高危因素,寻求降低窒息发生率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出生的1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例非窒息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1)5620例活产新生儿中窒息的发生率2.99%,窒息儿中产前高危因素依次为胎心异常(增快、减慢)、羊水异常(胎粪污染、过多、过少)、各种原因剖宫产、脐带问题(脱垂、绕颈、扭转、受压、过短)、母贫血、早产、胎膜早破、母患ICP、头盆不称、臀位或其他异常先露、胎盘异常(前置、早剥等)等等。(2)前10位产前高危因素窒息组与非窒息组(对照组)对照比较,其中胎心异常、羊水异常、早产3因素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产前高危因素可在产前提供预警,但不意味一定发生窒息;胎心异常和羊水异常与窒息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产程胎儿电子监护对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  36 8例为观察组 ,进行全产程胎儿电子监护 ;对照组 35 0例常规观察产程。分别计算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结果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 13 9%、8 9%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 2 4 %、5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剖宫产率分别为 17 7%、2 0 3%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2 5 ) ;CST(或OCT)阳性者羊水污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阴性者 (P <0 0 1)。结论 全产程胎儿电子监护对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娩时母血、脐血的激活素A(ACTA)水平预测胎儿窘迫的意义。方法:对335例正常产妇分娩前30min内抽取肘静脉血检测乳酸(LA)、ACTA水平,分娩时测定脐动脉血气pH值以及母、脐血ACTA和LA值,结合羊水性状和新生儿1minApgar评分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母血、脐血ACTA水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4,r=-0.657,P<0.01),优于LA水平(r=-0.393,r=0.718,P<0.01);母血、脐血中ACTA水平和脐血LA水平,酸血症组和窒息组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母血中L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母血ACTA水平仅在羊水清亮组与Ⅲ度浑浊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羊水不同性状组间的ACTA和LA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母血、脐血ACTA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LA,可作为预测胎儿窘迫的一个新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