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6-3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一时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7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再次分为两组,感染组31例,非感染组40例,检测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FEV1/FVC和FEV1%、死亡率。结果研究组CRP、PCT与对照组比较更高,FEV1%、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低,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RP、PCT与非感染组比较更高,FEV1%、FEV1/FVC(%)与非感染组比较更低,死亡率与非感染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和PCT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急性加重期的CRP、PCT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感染患者CRP、PCT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54例与头孢哌酮作对比。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总有效率和总痰菌清除率分别为88.89%、85.71%;头孢哌酮组分别为71.70%、72.7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延年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 FEV1 )及其占预计值比值( FEV1 % )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 0. 05);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水平( P < 0. 05或P < 0. 01) 。结论 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肾阴虚型和肺脾气虚型患者的疗效良好。 [关键词] 延年半夏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54例并与对照组54例头孢舒巴坦静滴进行比较。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总有效率和痰菌清除率分别为88.9%,83.3%,头孢舒巴坦对照组总有效率和痰菌清除率分别为72.2%,65.3%。2组治疗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疗效较佳,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0 0例痰瘀互结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8例 ,对照组 4 2例 ,均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 5 8例加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6 7%。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显著 ,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半定量检测PCT及胶体金法检测hs- CRP,测定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98例无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PCT>0.25ng/ml作为合并感染的阳性界值,上述二组同时测定了PCT,hs - CRP和WBC.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 - CRP和WBC均比非细菌感染感染组的PCT、hs - CRP、WBC升高(P<0.05),但PCT的特异度高(P<0.01),为92.9%,而hs- CRP灵敏度更高(P>0.05),为96.8%.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PCT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的指标,与hs - CRP联合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以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适当增加四肢主动运动锻炼,观察组每天增加吸氧、呼吸肌锻炼、全身运动、康复指导与营养指导治疗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与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咳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吸烟、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及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高反应的特点。方法 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后按钟氏法以二磷酸组织胺 (HA)吸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吸烟组、哮喘组、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过敏性鼻炎组的BHR阳性率分别为 2 7. 6 %、1 0 0 %、4 0 . 5 %、4 5 . 0 %及 6 9. 2 %。吸烟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COPD组与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0 1 ) ,哮喘组与过敏性鼻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哮喘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 5 0 %及 2 5 %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 (V50 、V2 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哮喘组PD2 0 FEV1 His与PEF5 0 %及PEF5 0 % 75 %的降低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均有气道反应性增高 ,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者并非均为哮喘。  相似文献   

9.
汪伟伟  孙岚  俞康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17-120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简称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回顾性诊断标准分为确诊IPA 8例,可疑IPA 12例,排除IPA 31例。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或其他体液标本的GM含量,结果以GM吸光度值判断,对确诊组中的3例患者在治疗后复查GM。结果确诊IPA组和可疑IPA组的血清GM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排除IPA组。将0.7作为阳性界定值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87.5%、96.6%、87.5%、96.6%。结论血清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研究冠心病炎症与CPn感染的关系。方法99例疑诊"冠心病"收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患者,入院24h内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留置,综合相关检查、治疗及病情转归情况确诊分为:ACS组48例(其中UAP组31例,AMI组17例),SAP组17例,非冠心病对照组13例;另门诊健康检查者30例经各相关检查后确定的1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CPnlgG和lgM抗体滴度。结果各组实验对象CPnlgM抗体均为阴性。各组实验对象CPnlgG滴度值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75,P=0.102),说明各组lgG滴度与分组无关,分组与CPn慢性感染无关。结论本研究48例ACS,17例SAP均无CPn急性感染。各组CPn慢性感染率均高,本研究为断面研究、非动态研究,所选病人均是已发生ACS者,至于CPn与ACS启动在研究中未涉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肺炎衣原体(Cpn)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确诊的128例肺癌和12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M,IgG检测,以7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结果COPD组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率(36.5%,46/126)及IgM和/或IgG阳性率(32.8%,42/126),均较肺癌组(分别为21.8%,28/128和23.1%,30/128)及对照组(分别为1.4%,1/70和2.8%,2/70)明显升高(P<0.005),肺癌组IgM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IgM和/或IgG阳性人数为74例,总感染率为22.8%(74/324).结论肺癌和COPD患者都是Cpn易感染人群,其Cpn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Cpn可能是COPD急性加重和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农原体(CPn)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对有CPn慢性感染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1组和有CPn急性感染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2组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并与同期非CPn感染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中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血管有3支和3支以上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1),供应梗死病灶的主要血管的平均峰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和脉动指数均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5),尤其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结论CPn慢性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虽不如非CPn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广泛,但其梗死,区供血血管不仪血流慢,且阻力高和弹性差。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衣原体作为一种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此外,在支气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节病、肺癌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PBMC)内肺炎衣原体DNA在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价值,并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持续感染作一研究。方法;采集13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74名健康人静脉血标本,应用nPCR检测PBMC中肺炎衣原体DNA,以及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C、IgM和IgA抗体。结果:呼吸道感染组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比12.2%,P<0.01)。总计84.8%的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阳性者血清学检测IgC抗体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支气管哮喘(52.5%)、急性支气管炎(4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9.4%)、支气管扩张症(33.3%)、肺炎(28.8%),但各病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肺炎衣原体可以隐藏在人体单核细胞中,因而造成肺炎衣原体的持续感染。因此,nPCR方法可检测肺炎衣原体携带者,从而明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肺炎衣原体持续感染,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关系和Cpn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67例冠心病(CHD)、32例心肌梗死(MI)患者和4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了Cpn特异性IgG、IgA、IgM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Cpn IgG抗体的阳性率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pn IgA抗体的阳性率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1);Cpn IgG 、IgA抗体滴度和几何平均滴度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pn 抗体滴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持续高滴度的Cpn IgG、IgA抗体可作为Cpn 慢性感染的重要指标;慢性Cpn感染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9例与未感染组4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并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样本对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记录。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有吸烟、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抗生素或激素滥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35%、LVEF 35%~54%、住院时间较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较高属于导致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有糖尿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抗生素或激素滥用、LVEF<35%、CRP表达较高属于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66.67%);革兰阳性菌11株(26.19%);真菌3株(7.14%)。 结论危重症心力衰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其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占比相对较少,有吸烟、有糖尿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抗生素或激素滥用、LVEF<35%、CRP表达较高属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需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MP- 9 和COX- 2 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7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 组)和同期63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健康体检者(NC 组)作为研究对象,PCRRFLP法测定MMP- 9(R279Q)、COX- 2(1195G>A)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COPD 的关系。结果 NC组与COPD 组MMP- 9(R279Q)基因、COX- 2(1195G>A)的GG、AA 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和0.021),G、A 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MMP 基因R279Q 位点的G 等位基因频率[OR=2.24(95%CI :1.59,7.03)P =0.000],COX- 2 基因1195G>A 位点的A 等位基因频率[OR=2.12(95%CI :1.57,6.82)P =0.024] 为COPD 的危险因素。MMP- 9(R279Q)、COX- 2(1195G>A)基因多态性与FEV1%pred、FEV1/FVC、MMP- 9 及COX- 2 具有相关性(P =0.015、0.018、0.009、0.009,0.021、0.017、0.015 和0.000)。结论 MMP- 9 基因R279Q 位点、COX- 2 基因1195G>A 位点多态性为COPD 的危险因素,与FEV1%pred、FEV1/FVC 下降及MMP- 9、COX- 2 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感染患者血清PCT及CR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7例,按照病情分为COPD缓解组(缓解组)以及COPD急性加重组(加重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组按照患者有无感染的情况再分为COPD急性加重并发感染(感染组)以及COPD急性加重未并发感染(无感染组),感染组再根据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组以及分级之间的血清PCT以及CRP的水平以及变化.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PCT及CRP的水平均较COPD稳定期显著升高(P<0.05).COPD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较非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急性加重期并发感染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在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不同分级之间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PCT及CRP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肺功能的恶化,血清PCT及CRP水平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CT血管成像(CTA)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64排CTA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梗死组(9例)及非梗死组(31例)。对2组肺动脉受累范围、部位、临床检验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死组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栓塞指数均高于非梗死组(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肺心病等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高栓塞指数是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发生与否等与肺梗死发生无明显相关;CTA在肺梗死诊断及与出血性肺不张、肺萎陷等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震宇 《当代医学》2014,(1):119-12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祛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患者不规范地使用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8例,占82.4%;有效4例,占11.7%;无效2例,占5.9%;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8例,占52.9%;有效6例,占17.6%;无效10例,占29.5%;治疗有效率为7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试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对其血糖进行及时的监测,能够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情况,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