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皇甫睿  蒋西  王雪华 《内科》2022,(1):36-39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在给予脓毒症、烧伤等原发病治疗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  相似文献   

2.
白蛋白是一种非糖基化血浆蛋白,除了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具有转运、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随着对白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有效白蛋白浓度概念引入,发现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由于白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引起了结构上的改变从而使有效白蛋白浓度下降,且有效白蛋白浓度比总白蛋白更能准确地反映疾病进展,并为人血白蛋白输注提供更为准确的新指征.本文概述了白蛋白翻译后修饰与肝脏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关联性,并提供了有效白蛋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循证证据,以期更好指导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于急危重病救治中使用人血白蛋白(human seroalbumin,HSA)国内外历来存在争议,回顾其历史,在和平与战争时期使用白蛋白作为液体复苏都起到良好作用,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1998年Corchrane荟萃研究显示应用白蛋白使危重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6%[1],美国FDA对白蛋白使用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所致,以肺毛细血管渗漏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综合征.ARDS患者多伴发低蛋白血症,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低蛋白血症是一个潜在的、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1].临床上,常采用输注外源性白蛋白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我们通过对急性期ARDS患者输注外源性人血白蛋白,观察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患者的预后,从而指导外源性白蛋白在急性期ARDS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肺炎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175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124例;正常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51例;所有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同时行血常规、生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气分析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Pearson相关分析PCT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关系;分别以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均P<0.05)。但PCT与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组(均P<0.05)。②平均住院时间低白蛋白组较正常白蛋白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且低白蛋白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贫血、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胸腔积液、并发症≥3个)均显著大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③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PCT、血红蛋白呈显著相关;前白蛋白和白蛋白、CRP有显著相关。结论老年肺炎患者常合并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下降,低白蛋白血症是老年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廖作庄  谭宏棣  杨发奋 《内科》2014,(5):539-542
目的评价医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的应用现状,探讨合理应用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临床科室2014年4至6月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对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及用量、用药原因、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28个临床科室使用人血白蛋白,涉及11类疾病,用量最大的主要是危重患者,疾病种类以肾病最多;个人用量以10~20 g居多;用药理由以肾病综合征所占比例最大,达19.75%;使用人血白蛋白前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集中在10~30 g·L-1。结论医院人血白蛋白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需进一步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下降的规律,为低血清白蛋白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21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包。结果:发现肝病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异常的频率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门脉内径及脾脏大小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血清白蛋白25g/L~29g/L组患者中,二者与血清白蛋白均具有显著意义的负相关。此外,我们还分析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的速度及单纯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最低血清白蛋白阀值水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异常的频率是评价肝硬化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10例2型糖尿病病人纳入研究,收集晨尿及24 h尿样,检测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绘制晨尿白蛋白浓度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与UAER相关(r=0.93,P<0.001).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的ROC 100%敏感度截断点微量白蛋白浓度值为10 mg/L(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与特异度最佳截断点微量白蛋白浓度值为25mg/L(敏感度90%,特异度88%).结论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于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准确性较高.且较UAER简便、经济,可作为筛检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其胶体功能及非胶体功能对于机体具有多方面调节作用。终末期肝病患者体内因白蛋白合成减少、丢失、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病情恶化及相关并发症在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后大多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好转。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的研究,探讨了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提出有效白蛋白含量监测有可能成为终末期肝病预后及治疗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键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结果,是糖尿病肾损害的最早临床征象;伴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对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进行针对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多个危险因素的强化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血糖、RAS系统阻断、严格降压、他汀类调脂及抗凝等能延缓或阻止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肺部感染与血清白蛋白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前、中、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来经治疗能控制的老年人(年龄≥60岁)肺部感染患者89例,除外肿瘤、肝肾功能损害等所致血清白蛋白降低,以肺部感染后白蛋白是否低于35g/L为标准,分为白蛋白正常组和白蛋白降低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比较白蛋白降低组感染前、中和控制后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钾、钠、氯、血红蛋白等的变化。结果:两组的痰培养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白蛋白降低组在感染前血清白蛋白(ALB)的均数为38.5g/L、血红蛋白(HB)的均数为126.9g/L,感染中ALB为30.4g/L、HB为110.5g/L,感染控制后ALB为37.6g/L、HB为120.8g/L。结果表明感染中的ALB、HB与感染控制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约1/3老年人的肺部感染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显著降低,治疗应以控制感染为主,在感染控制后血清白蛋白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血白蛋白对伴有低蛋白血症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血浆白蛋白<30 g/L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0% 的白蛋白治疗.观察2组治疗第1天和第14天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功能评分(SOFA评分)及14 d时的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不随时间改变,治疗组的白蛋白水平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有明显的改善(P<0.01).14 d时2组的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蛋白治疗可以改善伴有低蛋白血症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并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为心肌缺血发作时人血清白蛋白氨基酸末端序列乙酰化或缺失所致,IMA是迄今为止唯一经美国FDA批准上市销售用为临床诊断的心肌缺血生化标志物.鉴于缺血修饰白蛋白敏感性极高,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4.
顾宇平  赵云根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10-1811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男性患者52例,比较其血清ALB、PA浓度与患者住院时间及心衰纠正时间的相关性,并分析ALB、PA与患者动脉血PH值、PaO2、PaCO2之间的关系。结果低ALB、低P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衰纠正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正常组与ALB降低组血气PaCO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A正常组与PA降低组血气PaO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ALB、PA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PA明显降低更加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浓度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组7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白蛋白浓度,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35 g/L)98例,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35g/L)636例。随访分析18个月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转归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白蛋白组相比,低白蛋白组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患者较多,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糖升高。两组间总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低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全因死亡率(10.2%vs.0.5%,P<0.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关(7.1%vs.1.4%,P<0.001)。校准混合因素后(全因死亡率,HR=6.81,95%CI:1.01~45.62,P=0.048;主要心血管事件,HR=3.68,95%CI:1.03~13.19,P=0.045),相关性仍然较显著。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35g/L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变化对真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49例真菌性CA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ALB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真菌性CAP患者急性期AL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其他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未见差异。结论真菌性CAP容易导致急性期ALB水平降低,随着感染逐步控制ALB水平可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7.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渗漏出液概念临床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腹水在临床上常被分为渗出性及漏出性两大类。但近些年人们发现渗漏出液的标准并不能真正准确的反映腹水的病因[1,2 ] 。 1987年Hoefs提出了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 ascitesalbumingradient,SAAG)的概念[1,3 ] 。本研究旨在比较SAAG与渗漏出液概念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及其之间的差异。以更好地认识SAAG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为 1999~ 2 0 0 1年期间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腹水患者 ,选择其中诊断明确并各项资料完备的病例共 6 4例。按照其腹水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血管通透性是指血管内各种物质通过的能力,血管通透性的变化与临床静脉输液关系甚大,血管通透性高,静脉输液时极易发生渗漏。因此研究血管的通透性及其相关因素至关重要。正常生理条件下,水和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织间隙,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  相似文献   

19.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lb/Cr)值测定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采用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同时测定了130例体检者Alb和Cr,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白蛋白(U-mA)测定是临床上判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然而影响U-mA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上观察到不同血糖水平对测定结果影响不一,本研究拟以胰岛B细胞葡萄糖毒性的浓度为切割点,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血糖水平控制前后U-mA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