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术,对有粘连者行盆腔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同时行宫腔镜检查及腹腔镜下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术后给予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3.75 mg皮下注射,每28d 1次,治疗3~6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为(47.9±16.8)min,住院时间为(6.37±2.18)d,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为(6.42±3.51)cm.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28例,Ⅲ-Ⅳ期34例.术后2年内妊娠率为33.8%(21/62).多因素分析:输卵管通畅、r-AFS分期及接受助孕与患者术后妊娠率相关,为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对妊娠率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术后接受助孕、输卵管通畅及r-AFS分期.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取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术后接受助孕、输卵管通畅及r-AFS临床分期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的干预,有望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病灶根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AFS)分期与疼痛及不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25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根据r-AFS分期情况评价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盆腔病灶与疼痛及不孕的关系。结果25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伴有疼痛72.09%(186/258),不孕16.28%(42/258)。r-AFS分期:Ⅰ期16例,Ⅱ期80例,Ⅲ期108例,Ⅳ期54例。186例疼痛患者中Ⅲ、Ⅳ期病例占77.42%(144/186),与72例无症状患者中Ⅲ、Ⅳ期病例25.00%(18/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17,P〈0.05)。42例不孕患者中Ⅲ、Ⅳ期病例占85.71%(36/42),与216例可孕患者中Ⅲ、Ⅳ期病例58.33%(126/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3,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病灶r-AFS分期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及不孕有关,Ⅲ、Ⅳ期患者发生疼痛,不孕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GnRH-a组39例,米非司酮组46例,术后未用药物者为对照组41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副反应等情况。【结果]GnRH-a组和米非司酮组的术后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有效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Ⅲ~Ⅳ期患者中,GnRH-a组和米非司酮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a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手术缓解率高、复发率低、而且可提高Ⅲ~Ⅳ期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联合诺雷德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诺雷德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粘连分离术,异位病灶电凝术,输卵管造口及通液术。术后随机分为二组,A组56例未用药物治疗,B组54例诺雷德治疗3个月。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B组比A组的妊娠率高,复发率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提高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率;术后加用诺雷德对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思毅  李末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673-167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78例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FS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每次2.5 mg,每两周一次,连用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78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总妊娠率为48.3%(86/178),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5%(29/40)、48.3%(28/58)、33.3%(14/42)和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4,P=0.002 5);术后1年内、1~2年和2年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34.3%(61/178)、17.9%(21/117)和4.2%(4/96),术后妊娠率与r-AFS分期有关,术后妊娠率随手术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手术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多因素分析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复发因素.方法 收集116例Ⅱ~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住囊肿剔除术.术后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三组:A组:55例,术后诺雷德治疗3~6个月,B组31例,术后用孕三烯酮3~6个月,C组30例,术后未用任何药物.比较三组术后复发率并用Lohidc回归法分析与复发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总复发率为30.2%.三组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A组复发率最低(P<0.05).既往子宫内膜异住的药物治疗、最大囊肿直径和r-AFS高评分与复发有统计学相关,术后药物治疗(诺雷得)和术后妊娠与低复发率相关,而年龄,不孕,疼痛,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既往卵巢子宫内膜异住的手术治疗,多发囊肿,双侧或单侧卵巢受累以及是否同时存在深部子宫内膜异位与复发无关.结论 中重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加用诺雷德治疗以及术后妊娠对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后,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复发率4.5%(5/112)。其中44例合并不孕症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妊娠率为61.4%(27/44)。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复发率低、受孕率高的优点,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意义.方法对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复发率3.1%(3/96).其中29例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妊娠率55.2%(16/29).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受孕率高,可获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中的应用效果。 方 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给予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分析患者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术后3年内有52例成功妊娠,总妊娠率为52%,术后第1年妊娠率为31%,第2年为16%,第3年为5%。EFI评分≤4分患者14例,3年内3例成功妊娠,妊娠率21.4%;5~8分患者49例,3年内21例成功妊娠,妊娠率42.9%;9~10分患者37例,3年内28例成功妊娠,妊娠率75.7%,EFI评分为9~10分患者妊娠率显著优于其他患者(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是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根据EFI评分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9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生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9例患者中,3年内共复发121例,复发率3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组(n=121)和未复发组(n=278)患者的年龄、术后孕次、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术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修订的(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r-AFS)内异症分期标准评分、术前用药史、痛经史、生育史、病变侧及术后抗雌激素治疗的坚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比值比(odds ratio,OR)=5.6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82-8.760]、术后r-AFS评分(OR=4.252,95%CI:2.539-11.280)、术前用药史(OR=6.798,95%CI:1.961-5.895)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孕次(OR=0.553,95%CI:0.102-0.512)、术后抗雌激素治疗(OR=0.738,95%CI:0.111-0.405)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内异症患者应注意术后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1月间行胃癌手术治疗的年龄≤45岁的青年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以腹上区疼痛不适最常见,占72.1%,男女之比为1∶1.66,肿瘤部位以胃窦部常见,肿瘤分期Ⅲ~Ⅳ期120例,占88.2%;患者原发灶穿透浆膜(T3-4)114例,占全组的83.8%;Borrmann分型以浸润型(Ⅲ型+Ⅳ型)为主,共110例,占80.9%;全组平均生存期为28.81个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3%,25.7%和20.5%。结论:青年胃癌以女性和弥漫型癌所占比例较高,临床分期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TNM分期、手术性质及术后辅助化疗是评价其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125检测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4例无EM患者(对照组)为A组.46例EM患者为B组.并根据r-AFS分期法将B组患者分为BⅠ/Ⅱ组28例和BⅢ/Ⅳ组1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12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这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B组患者血清hs—CRP和125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A组,BⅢ/Ⅳ组均明显高于B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和125联合检测阳性率,B组高于A组,BⅢ/Ⅳ组高于B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单项检测的诊断特异性(83.33%)低于125(91.67%),而灵敏度(67.39%)高于125(56.52%)。联合检测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00%,但灵敏度较低(54.35%)。结论血清hs—CRP对EM的诊断灵敏度优于125,与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EM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 PPH治疗以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36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手术准备,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和康复指导。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术后1d 疼痛17例(47.2%),尿潴留11例(30.6%),水肿5例(13.9%),大便带血3例(8.3%),住院时间3~4d,术后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肛周脓肿,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 PPH 治疗Ⅲ~Ⅳ期混合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治疗混合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一种对压疮治愈率高、疗程短且经济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196例Ⅲ~Ⅳ期压疮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2组,其中Ⅲ期压疮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Ⅳ期压疮治疗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压疮护理常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中药药膏“立奇膏”进行外敷换药,对照组采用0.02%呋喃西林抑菌液外敷的传统换药方法,观察两组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4周后Ⅲ、Ⅳ期压疮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8.3%,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8.0%、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我院自制的“立奇膏”治疗Ⅲ~Ⅳ期压疮,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及并发症。方法:从2003~2008年近五年来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54例,其中开颅夹闭24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0例,Ⅲ级2例,Ⅳ级2例),共26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30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共31个动脉瘤。临床结果按GO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良好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随访平均12月,Ⅰ~Ⅱ级动脉瘤患者治疗良好率为100.0%(43/43),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Ⅲ~Ⅳ级者分别为18.2%(2/11)和90.9%(10/11),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二者疗效相仿,各有优缺点。动脉瘤患者病情级别越高,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7.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38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年龄70~85岁,中位年龄74岁。全组卡氏评分均≥70。其中Ⅰ期8例,Ⅱ期20例,Ⅲ期8例,Ⅳ期2例。结果:全组有效率(CR+PR)92.1%;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65.7%、38.9%和28.0%。1,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47.4%(18/38);未出现急性症状性放射性肺炎,未发现严重心脏、食管、脊髓放射性反应。晚期局部肺放射性纤维化表现(CT和/或胸片)为34.2%(13/38).结论:不能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康复新液治疗Ⅲ期和Ⅳ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Ⅲ期和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Ⅲ期和Ⅳ期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纽用康复新液换药,对照组用碘伏涂擦。[结果1观察组治愈19例,好转10例,疮面愈合时间为14.40d±11.73d;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0例,疮面愈合时间为20.47d±14.7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康复新液治疗Ⅲ期和Ⅳ期压疮病人疗效显著,如肉芽生长快、结痂早、疗程短,在溃疡期压疮病人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6例中≤40岁组22例(A组),>40岁组64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肿瘤65例,其中A组17例,B组48例,转移性肿瘤21例,其中A组5例,B组16例;A组中Ⅰ期14例(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