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与饮食、吸烟、起居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那么 ,生活习惯是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呢 ?1 体育锻炼与心血管疾病缺乏体育锻炼是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在 4 0岁和 4 0岁以下的人群中 ,有 1/2男性和 1/ 3的女性将可能发生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 )。绝大多数美国人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约 1/ 4的美国成年人需久坐工作 ,而另外 3/ 4的人则不能积极主动的锻炼以达…  相似文献   

2.
陈凯 《中国保健》2009,(15):679-679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脑血管疾病中以脑中风最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最为严重,这两种疾病都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中风的发生与控制高血压的水平及吸烟、饮酒、嗜成、嗜肥肉、少蔬菜、缺乏体育锻炼等危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时期,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更该防范。虽然不少患者已经做好冬季防控疾病的一系列措施,比如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注意保暖、禁烟酒、适度体育锻炼等,但冬季是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突发的关键时期,所以患者一定不要小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时刻很多,比如气候变化、过度紧张与  相似文献   

4.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主要死因之一,其病因复杂,属于多因素疾病。传统的生物学因素及行为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饮酒和高脂饮食等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明确。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近年来也进行了有关的起步研究.目前研究发现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除表现为泵衰竭及某些周围血管炎性改变外,与免疫异常亦有关联。因之能否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以期达到预防、治疗此类疾病的目的,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就与免疫学有关的某些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环境暴露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当今人类主要死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疾病和心律失常等,其病因复杂,属于多因素疾病.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足生物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在缺乏防护和诊疗手段的情况下,则起重要作用.人们除了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里,工作场所大量存在的各种污染源也使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传统的生物学因素及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明确,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作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关键的职业卫生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却了解不多,国内外的学者在这一交叉领域开始了探索性的研究.我们将对近年来环境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民间自古有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也照章办事。大量研究也已证实,体育锻炼可对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产生良好影响,因此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但是,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如果他们不注意锻炼方法而盲目运动,反而会损害健康或加重已有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老年患者,不宜晨练以及饭后百步走。  相似文献   

8.
Kobayashi 1957年首先在日本证明脑出血死亡率与河水化学成分有关。美国、瑞典和英国的报告表明,水硬度与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死亡率呈负相关。英国的大量研究几乎一直支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水因素”有关的假设。Grawford 报导,水硬度在三十年内增高的某些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中风,在美国是致命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表明:体育锻炼延迟或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和发展。最近,体育锻炼、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相当大的重视。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能大大地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体育锻炼虽然能增加血浆HDL—C,但很少人在控制已知的种各影响因素,像食物、脂肪量、吸烟、饮酒等来研究体育锻炼对HDL-C的影响。Haskell等人的试验中,虽然控制了年龄,身体指数,饮酒和吸烟、发现强度体育锻炼能提高HDL-C,但没有控制食物。  相似文献   

10.
吴迪 《药物与人》2007,20(3):74-74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运动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而又春寒料峭、乍暖还凉的春季,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锻炼时应注意些什么,具体又该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呢?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维生素D(vitamin D, V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维持骨骼正常发育.近年研究表明,VD是一种有广泛生物效应的内分泌激素,不仅与人体骨骼发育有关,而且还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众多疾病的发生有关[1].  相似文献   

12.
健康体检是日常保健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的高发病,在参与健康体检的人群中实施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抗癌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膳食大豆异黄酮与癌症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密切相关,因其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雌激素,具有较强抗癌与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豆异黄酮生物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心血管疾病与心情有关,恐怕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哗众取宠,然而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情绪、心情与心血管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近年来职业紧张对人体健康张影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联性进行综述,认为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有关。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发现,阐述今后应以职业紧张易感基因多态性为切人点,系统研究常见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与职业紧张易感基因多态性内在联系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吸烟是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及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可能的解释是:吸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实际上,长期吸烟与冠状动脉、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危险增加有关。最近又发现长期吸烟与颅外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有关。以前大多数关于吸烟与颈动脉疾病关系的研究是以医院为基础或在中年组人群中进行的.而不是在以人群为基础的老年人样本和患有及没有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人群之中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被动吸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 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观点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据保守估计,Richard等认为目前生活在发达国家的12亿人口中约有18%(2亿)将死于与被动吸烟有关的疾病,而且在这2亿死亡中,一半以上将发生在35~69岁年龄组的人群,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的年龄将平均缩短23岁,其中38%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  相似文献   

18.
兰莎 《健康大视野》2007,(10):70-73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肿瘤等是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三类疾病。而其中,心血管疾病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首。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由于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同时具有发病、死亡、致残、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心血管疾病不仅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难题,也引起社会上目光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长城会的定期举办无疑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此,我们对长城会的发起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高血压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高血压病人1.1亿,平均每3个家庭有一个病人[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许多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人数仍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心脏或血管的功能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提到心血管疾病,许多家长认为其属于“晚年疾病”,与青少年并无关联。殊不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广大青少年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曾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人群,但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