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ISSR分子标记对金荞麦8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春平  何平  何俊星  类淑桐  胡世俊 《中草药》2010,41(9):1519-1522
目的对野生金荞麦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ISSR技术对8个野生金荞麦居群的共9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3条清晰条带,其中90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3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74 7,Shannon多样性指数I=0.572 8,遗传分化指数Gst=0.171 8。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43 1~0.384 9和0.684 3~0.954 5。结论金荞麦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SSR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峨眉野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RAPD技术对10个野牛峨眉野连居群共11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4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2条清晰条带,其中98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4.2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86 3,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62 4,遗传分化指数G_(st)=0.230 5,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193 1~0.524 5,0.501 6~0.884 3.结论:峨眉野连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APD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3.
黄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春平  何平  胡世俊  王瑞波  张益锋  刘长坤  高姗 《中草药》2009,40(10):1630-1634
目的 对野生黄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通过ISSR技术对7个野生黄连居群共78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6条清晰条带,其中72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7.9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80 3,Shannon多样性指数I=0.283 2,遗传分化指数Gst=0.681 5,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89 4~0.184 6和0.832 1~0.912 7.结论 黄连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SSR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4.
药用三角叶黄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野生三角叶黄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ISSR技术对8个野生三角叶黄连居群共9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8条清晰条带,其中94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92 5,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02 8,遗传分化指数G_(st)=0.7212,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85 8~0.231 4,0.804 6~0.942 5.结论:三角叶黄连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问,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SSR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4种蒲公英属植物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方法对不同居群蒲公英进行检测,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建立其聚类分析图.结果 从150条随机引物筛选出10条有效引物,在河南4个品种24个野生蒲公英居群RAPD共扩增出1 11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1个位点,每个居群扩增出46.25个位点;在所获得的95条可重现谱带中,7条单态,88条多态,多态性程度达92.63%,遗传距离在0.008 7 ~0.792 2.结论 蒲公英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差异大于种内,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间;RAPD技术可以作为蒲公英居群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及品种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河南益母草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SCoT分子标记对位于河南伏牛、太行、大别和桐柏4大山脉的8个益母草居群6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0对引物共扩增出24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38条,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9.1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64 2,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3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4 6,种群间基因流为1.197.Mantel Test分析表明,河南益母草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地理距离有着明显的相关性(r=0.366 3,P<0.05).结论 河南野生益母草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特点.方法:采用新型分子标记SCoT对来源于我国的6个桃儿七野生居群共4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运用POPGENE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UPGMA方法聚类,结合MEGA5软件生成树状图.结果:筛选出的27条引物,共检测到350个位点,其中284个为多态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10.52条.物种水平上,桃儿七6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PPB 79.27%,Ne 1.332 7,H 0.210 9,Hspp0.328 6.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PPB 10.48%(4.00%~23.71%),Ne 1.0487(1.020 7~1.1037),H 0.029 7(0.012 9 ~0.063 1),Hpop0.046 2(0.019 9 ~0.098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841 1与Shannon's居群分化系数(Hsp-Hpop)/H.p=0.849 4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基因流Nm=0.094 4,表明桃儿七居群间基因交流处于低等水平.Nei's遗传一致度(I)范围为0.570 8~0.978 7.聚类分析将供试居群分为2类,相同地理来源或相似生境的材料具有聚为一类的倾向.结论:供试野生桃儿七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改良种质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管花肉苁蓉的4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12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87条。野生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27.59,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19.54~25.29,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为25.29。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13.79和11.49。用UPGMA法聚类可知,4个野生居群聚为一类,2个人工栽培居群聚为一类,表明野生居群与人工居群间已发生了遗传分化。结论:栽培管花肉苁蓉遗传背景单一,再次强调野生管花肉苁蓉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孑遗植物杜仲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和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进行杜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杜仲的16个群体、2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9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46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86 8。基因分化系数Gst=0.424 4。结论:杜仲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杜仲群体间已发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应尽可能保护更多的种群。  相似文献   

10.
白术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靓  郑玉光  袁媛  卜璟  王雪  蒋超  陈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81-3385
目的:对白术12个栽培居群及3个半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浙江、安徽、河北等省15个居群35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OPGEN32进行数据分析,UPGMA绘制聚类图.结果:13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102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r)为0.406 5,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90 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02 5.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90 7 ~0.960 5,平均为0.825 6.聚类分析可知,居群间并无明显分类.结论:白术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水平低,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及品种差异.这与白术目前栽培及种质流通现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栀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对栀子8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18种随机引物对92个个体进行检测,应用POPGENE软件和AMOV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共得到120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5个,多态百分率为62.5%。各种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9.17%~68.83%之间,平均为56.98%。河南南阳(POP1)种群最高,其次是江西新干县野生种群(POP7),最低是江西抚州水栀子种群(POP3)。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均反映出栀子各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0.431 3,各种群Shannon指数在0.2256~0.380 6之间,Nei指数为0.289 2,各种群Nei指数在0.148 2~0.263 0之间。AMOVA揭示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76.05%,而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只占23.95%。运用POPGENE也得出种群内遗传变异(69.34%)大于种群间(30.66%)的结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06 6。栀子种群间的基因流为1.130 6,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129 09,遗传距离平均为0.880 72。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河南南阳种群(POP1)与江西樟树新干种群(POP4,POP5,POP6,POP7)聚为一类,湖南种群(POP8)与江西抚州栀子种群(POP2)聚为一类,江西抚州水栀子种群(POP3)与其他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目前,虽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以及多年栽培中的品种选育,栀子遗传多样性仍较丰富,且种群内大于种群间,种群间存在较少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居群广藿香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藿香不同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内分化水平,寻找有效地鉴定不同居群广藿香DNA指纹特征方法。方法: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具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14个随机引物对5个栽培居群的广藿香进行了的分析,对得出的结果应用PopGen32软件进行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实验测出84个位点,其中单态位点17个,占20.24%;多态位点67个,占79.76%。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内不同栽培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应用RAPD选择特定引物对广藿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不同居群的鉴定是可行的。RAPD技术为广藿香遗传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连翘的DNA指纹图谱构建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  魏珊  米丽华  李敏  张淑蓉 《中草药》2016,47(5):816-820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14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为材料,运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DNA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APD技术,从45条RAPD随机引物中进行筛选,以14批连翘进行DNA指纹图谱的分析研究。结果从45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利用这11条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8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8%,是连翘药材资源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14批连翘药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在0.487 5~0.962 5,表明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聚类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与连翘药材来源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符合植物种群分布的一般规律。结论以14批不同产地连翘药材资源的RAPD扩增谱带为基础,构建连翘药材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野生地黄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野生地黄群落之间的遗传差异类型,比较RAPD和ISSR分子标记在分析地黄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5份地黄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平均每条RAPD引物扩增出1600条带,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908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958%和9432%;聚类分析表明,55份地黄分成7大类群。结论:野生地黄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理居群的相似性为063~098;ISSR标记比RAPD标记能检测到地黄种内更高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川滇地区麻疯树遗传多样性,探讨居群间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麻疯树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作者运用12对叶绿体微卫星(cpSSR)标记引物对10个麻疯树野生居群进行分析,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POPGENE version 1.32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参数,并采用NTSYSpc version 2.10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状图。结果: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平均为76.28%。其中,云南双柏(YNSB)居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高,达95.45%;而云南泸水(YNLS)居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低,仅45.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 0.402 0,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 0.576 7,有效等位基因数Ae 1.713 6,总基因多样性(HT)0.443 3,基因分化系数Gst 0.080 2,基因流(Nm)3.058 5;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 0.405 1,居群间基因多样性(Dst)0.035 7,表明麻疯树居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在总居群基因多样性中所占比例较大,麻疯树居群间几乎没有分化;ANOVA分析结果表明,91.02%的变异来源于居群内,8.98%变异来源于居群间,即10个供试麻疯树居群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这与Nei’s基因分化系数分析结果一致;麻疯树各居群遗传多样性由低到高依次为:云南泸水(YNLS)居群<云南西双版纳(XSBN)居群<四川花棚子(SCHPZ)居群<四川会东(SCHD)居群<四川金河(SCJH)居群<云南普洱(YNPR)居群<四川雷波(SCLB)居群<云南双柏(YNSB)居群<云南法依(YNFY)居群<四川会理(SCHL)居群;10个麻疯树居群的遗传一致度为0.812 7~0.979 8;遗传距离为0.020 4~0.207 3,表明这10个居群间的相似程度较高,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10个麻疯树居群可分为两大类,即SCJH居群和SCHPZ居群聚为一类;SCHL居群、SCHD居群、SCLB居群、YNSB居群、YNFY居群、YNPR居群、XSBN居群和YNLS居群聚为另一类。结论:川滇地区麻疯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各居群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吴志刚  李小侠    范传颖    陶正明 《中国药学杂志》2013,23(9):681-686
 目的评价山药资源的多样性,为山药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山药栽培居群中的21个山药品种为试材,进行相关系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析,Popgene1.32软件计算遗传参数,UPGMA方法构建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相关系列扩增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309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9条;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81、Shannon信息指数为(I)0.4416、居群间基因多样性(Ht)为0.2891,阐明了山药居群间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居群内以河南温县薯蓣居群多样性最高,PPB为35.92%,而福建三明(FJSM)和浙江高楼(ZJRG)山薯居群多样性最低(PPB=0%);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8658、基因流(Nm)为0.0775,揭示山药居群间遗传变异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8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498~0.4879,因栽培物种的不同被聚为4类;相关系列扩增多态性标记可将21个山药品种分别归属到薯蓣、参薯、褐苞薯蓣、山薯种内。结论山药品种呈现较高遗传多样性,4种基原山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相关系列扩增多态性是鉴别我国山药品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药用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和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对荒漠肉苁蓉 2个野生居群和管花肉苁蓉 4个野生居群进行RAPD分析 ,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荒漠肉苁蓉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 47.37% ,2个居群多态位点分别为 39.4 7%和 35.53% ,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 0 .135 8,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 0.2072 ,基因分化系数Gst=0.2546。管花肉苁蓉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 27.5 9% ,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从 19.54 %到 25.29% ,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 25.29% ,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 0.082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 0.1258,基因分化系数Gst=0.1755。结论 :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在居群间均有一定的分化 ,荒漠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管花肉苁蓉 ,并已明显分化成 2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18.
石建明  李牡丹  杨鹏  陈兴银  彭昌琴  刘鑫  关萍 《中草药》2018,49(13):3122-3126
目的对贵州不同产地粗毛淫羊藿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利用Pop Gene 32软件及NTsys2.10e软件分析贵州5个不同产地粗毛淫羊藿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并根据UPGMA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结果表明,共扩增出211个位点,从物种水平上看,共有20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7.1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55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_e)为0.297 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490 2,5个居群间总的遗传多样性(H_t)为0.297 3,而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H_s)为0.207 5,表明粗毛淫羊藿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种群内的遗传分化大于种群间。利用UPGMA法构建的居群遗传距离聚类树,表明,5个居群被分为2支,其中来自安顺、花溪、高坡的3个居群聚在一支,来自龙里和雷山的2个居群共同聚为一支。结论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贵州不同产地的粗毛淫羊藿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