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镜检查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30 s内推注完毕),随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控浓度为3 μg/m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为0分时置入胃镜。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阿芬太尼剂量(初始剂量为4.5 μg/kg),如出现胃镜置入阳性反应,则下一位患者增加剂量至高一级,否则降低剂量至低一级,剂量梯度为0.5 μg/kg。胃镜置入阳性反应标准:胃镜置入时或1 min内患者出现呛咳、恶心和(或)发生体动反应。研究过程中出现7次折返则停止试验。计算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单次静脉推注阿芬太尼抑制胃镜检查患者置入反应的ED50为4.70 μg/kg(95%CI 3.92~5.79 μg/kg),ED95为5.87 μg/kg(95%CI 5.23~16.94 μg/kg)。
结论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检查患者置入反应的ED50为4.70 μ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患儿无痛皮肤磨削术中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行无痛皮肤磨削术患儿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10岁,BMI 12~20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儿均给予丙泊酚2 mg/kg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阿芬太尼初始剂量10 μg/kg,下一例患儿剂量由上一例患儿体动反应决定,若术中体动反应阳性,下一例患儿阿芬太尼剂量增加1 μg/kg;若术中体动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儿阿芬太尼剂量减少1 μg/kg,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7个拐点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阿芬太尼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为9.58 μg/kg(95%CI 8.97~10.21 μg/kg),ED95为10.74 μg/kg(95%CI 10.12~14.01 μg/kg)。
结论 复合丙泊酚2 mg/kg时阿芬太尼用于患儿无痛皮肤磨削术的ED50为9.58 μg/kg(95%CI 8.97~10.21 μ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12月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丙泊酚2 mg/kg组(C组)、瑞马唑仑0.1 mg/kg复合丙泊酚1 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ED50及95%有效剂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方法纳入拟行无痛取卵术的患者, 年龄21~40岁, BMI 18.5~28.3 kg/m2, ASA分级Ⅰ、Ⅱ级。设置阿芬太尼初始剂量4 μg/kg, 环泊酚0.4 mg/kg, 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阿芬太尼给药剂量。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发生情况, 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阿芬太尼的ED50、ED95及其95%CI。结果阿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ED50、ED95及其95%CI分别为3.8(3.2~4.2)μg/kg、4.6(4.2~9.7)μg/kg。术中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压, 3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1例患者出现头晕, 无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结论阿芬太尼复合环泊酚(0.4 mg/kg)用于无痛取卵术的ED50、ED95分别为3.8 μg/kg和4.6 μ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 ASA分级Ⅰ或Ⅱ级, 性别不限, 年龄65~80岁, BMI 18~28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马唑仑组(C组)和利多卡因复合瑞马唑仑组(L组)。麻醉诱导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芬太尼6 μg/kg后L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 mg/kg, 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 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剂量为0.18 mg/kg,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且改良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置入胃镜。胃镜置入反应阳性标准:进镜过程中患者出现吞咽、呛咳、体动等影响检查质量的反应。若胃镜置入反应阳性, 则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的用量增加1个阶梯剂量, 否则降低1个阶梯剂量。相邻剂量差值为0.02 mg/kg, 重复此过程直至出现9个转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2组瑞马唑仑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 C组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95%CI)为0.158(0.133~0.183) m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
方法 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50例,男62例,女88例,年龄30~60岁,体重45~90 kg,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阿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M组)、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组(SM组),每组75例。A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阿芬太尼6 μg/kg,S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舒芬太尼0.06 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至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为0分时停止注射丙泊酚,立即开始胃肠镜操作。记录丙泊酚首次剂量、总消耗量、追加次数。记录起效时间、操作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胃镜插入咽喉部(T1)、结肠镜插入肛门(T2)、过脾曲(T3)、过肝曲(T4)时改良非插管患者行为疼痛量表(BPS-NI)评分。记录患者和内镜医师满意率,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M组比较,AM组丙泊酚首次剂量明显减少(P<0.05),起效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T1时BPS-NI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和内镜医师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阿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起效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降低呛咳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 (P组)、阿芬太尼7 μg/kg复合丙泊酚组(A1组)和阿芬太尼10 μg/kg复合丙泊酚组(A2组),每组20例。A1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7 μg/kg,A2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P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泵注丙泊酚2.0 mg·kg-1·min-1至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0分时开始胃镜操作。记录入室时(T0)、给药后MOAA/S评分为0分时(T1)、胃镜通过咽喉部(T2)、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T3)、胃镜检查结束时(T4)、胃镜检查结束后MOAA/S评分为5分时(T5)、离院时(T6)的MAP、HR、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量、追加情况、总用量、胃镜操作时间、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麻醉期间亚临床呼吸抑制例数。记录T0、T5、T6和离院后24 h(T7)的Christensen疲劳评分。记录胃镜操作过程中体动、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5、T6时三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2时A1组MAP明显升高(P<0.05),T1—T4时A2组MAP明显升高(P<0.05);A1组和A2组丙泊酚诱导量和总用量明显减少、追加率明显降低(P<0.05),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亚临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5、T6时A1组和A2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明显降低(P<0.05),A1组和A2组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2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A1组比较,T3、T4时A2组MAP明显升高(P<0.05),A2组丙泊酚追明显降低、总用量明显减少,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T6时A2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与单纯应用丙泊酚镇静比较,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降低亚临床呼吸抑制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提高恢复质量,阿芬太尼10 μg/kg较7 μg/kg复合丙泊酚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舒芬太尼及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舒芬太尼0.2μg/kg)和Ⅱ组(芬太尼2μg/kg),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均无显著差异,然而舒芬太尼组术后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也长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不仅安全有效,镇痛作用也强于芬太尼,定向力恢复时间亦长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TIVA)应用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ESS)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30例,男62例,女6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A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μg/ml、阿芬太尼2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阿芬太尼泵注。R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TCI 3μg/ml、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泵注。记录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0、60 min、24 h的疼痛程度,拔管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0、60 min无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肠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门诊做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30例,F组为丙泊酚 芬太尼组,K组为丙泊酚 氯胺酮组,F组先静脉注入芬太尼1 μg/kg,1 min后继续静脉注入丙泊酚1.0~1.8 mg/kg,K组先静脉注入氯胺酮0.5 mg/kg,1 min后继续注入丙泊酚1.0~1.8 mg/kg,注药中密切观察受检者的反应,待其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即停止注入丙泊酚开始插肠镜检查,记录两组受检者麻醉前(T0)、肠镜检查开始时(T1)、肠镜经过结肠肝曲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肠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的总量.结果 F组HR在T2较T0明显下降,MAP在T2较T0明显下降,SpO2在T1较T0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K组MAP在T2较T0明显升高,SpO2在T1较T0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F组明显短于K组.结论 在门诊无痛肠镜检查麻醉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kg-1·min-1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为0分为止。记录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min(T4)、术毕(T5)及清醒时(T6)的MAP、HR、SpO2、SNAP指数(SI),各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患者清醒后10、30 min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2时F1组S1明显低于F2、F3组,T3时F2组MAP及SI均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F1、F3组(P<0.05),T2、T3时F3组的SpO2明显低于F1组(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F3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F1与F2组(P<0.05),F2、F3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F3组的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F1组(P<0.05),F2组发生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F1、F3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10μg/kg与丙白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方法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全麻之前行T4-5硬膜外置管(0.1%罗哌卡因输注2 ml/h)。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后60 min(T2)、拔管后5 min(T3) MAP、HR、Cor变化;术后6 h(T4)、12 h(T5)、以及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镇痛泵按压(PCA)次数。 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HR降低,Cor增高,B组患者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Cor降低(P<0.05);A组患者T5时VAS评分比T4增高(P<0.05);两组患者T6时VAS评分较T5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5时VAS评分降低(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P<0.05)。 结论全麻联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可良好控制术中应激和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药物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丙泊酚无痛取卵组(P组)和布洛芬组(C组)。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室后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P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 mg/kg,待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后开始手术,丙泊酚8~12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C组术前15 min于阴道深部置入布洛芬栓剂。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手术时间、ASA分级、所用超促排卵用药的天数、促排卵用药总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10 min(T3)4个时间点的MAP、心率、SpO2,T3时的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T0、T2、术后第1天晨(T4)、胚胎移植前(T5)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量;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P组MAP、心率在T1、T2、T3时低于C组(P<0.05)。与T0比较:P组MAP及心率在T1时升高,T3时降低(P<0.05);C组MAP及心率在T1、T2、T3时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时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2时NK细胞数量少于C组(P<0.05);与T0比较,P组T2时NK细胞数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受精卵形成率、胚胎形成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获卵数、获卵率高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能够降低患者NK细胞的数量,虽对单次妊娠结局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以取得更高的获卵率,对后续妊娠结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65~74岁,BMI 20~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和颊针组(n=49).麻醉诱导前,颊针组给予颊针疗法,一直带针,每隔5 min行针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氯胺酮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气道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OSAS患儿70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在10 min内静脉输注Dex负荷剂量2μg/kg,再以1μg·kg-1·h-1静脉输注维持。A组在开始静脉注射Dex时即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则在静脉注射Dex 5 min时追加氯胺酮1 mg/kg。所有患儿Ramsay评分>5分后开始检查。记录患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记录患儿清醒状态(T0)、输注Dex负荷剂量5 min(T1)、输注Dex负荷剂量10 min(T2)、检查时(T3)的生命体征,记录患儿因体动而追加氯胺酮的情况和用药后不良事件。结果B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患儿T2时SpO2低于A组,T1时心率、DBP、SB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均较T0降低(P<0.05),SBP、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心率较T1时降低(P<0.05);T3时SpO2较T2时降低(P<0.05)。B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较T0下降(P<0.05);T1时SBP较T0降低(P<0.05),T2时SBP较T0升高(P<0.05),T2、T3时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SpO2较T1时下降(P<0.05),心率、SBP较T1时升高(P<0.05);T2时DBP较T1时升高(P<0.05),T3时DBP较T2时降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例心动过缓患儿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好转,1例患儿在T1时发生3∶2和4∶3二度房室阻滞,静脉注射氯胺酮后消失。结论Dex复合氯胺酮同步给药较先后给药对OSAS患儿缺氧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更轻,未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是OSAS患儿行DISE时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身麻醉对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180例,男68例,女112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电针组(A组)、非经非穴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予双侧合谷、内关穴电针治疗30 min;B组取上肢2个非经非穴点予电针刺激;C组不予电针治疗。三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予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电针治疗前(T2)、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和缝皮结束即刻(T4)的HR、MAP。检测T2、T3、T4时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or)及血糖浓度。结果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明显少于B组、C组(P<0.05);与T2时比较,T2、T3时A组、C组与T2时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1时B组HR明显快于A组,T3时B组HR明显慢于A组、C组,T2、T3时A组、B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A组DA浓度明显低于C组,T4时A组E浓度明显低于B组、C组。与T2时比较,T3、T4时三组Cor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T3、T4时A组、T4时B组Co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维持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应激反应,减少麻醉镇痛药用量,与非经非穴电针刺激比较,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脑电双频指数(BIS)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BIS指导下TCI丙泊酚组(B组)与常规TCI丙泊酚组(T组),均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术中镇痛。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 h(T3)、手术结束时(T4)的BP、HR、BIS值,同时取动脉血测定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与T组比较,B组丙泊酚用量减少12%(P<0.05);T2~T4时T组MAP、BIS值显著低于B组(P<0.05),应激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能有效减少TCI丙泊酚的用量,而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暂停呼吸对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80%预测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组(行常规OLV模式,在切开皮肤时行OLV)、D1组(在切开皮肤时断开双肺通气60 s后行OLV)、D2组(在切开胸膜时断开双肺通气60 s后行OLV),每组20例。记录胸膜打开即刻(T0)、胸膜打开5 min(T1)、胸膜打开10 min(T2)和胸膜打开20 min(T3)时的肺萎陷质量评级,记录完全肺萎陷时间、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肺吸纯氧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V期间,D1组、D2组完全肺萎陷时间较C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C组提高(P<0.05);D2组完全肺萎陷时间较D1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D1组提高(P<0.05)。3组患者术中均没有出现低氧血症或其他并发症;3组患者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肺吸纯氧时间、手术时间、OLV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2组T0时肺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T2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3时评级良的比例降低,评级优的比例增加(P<0.05)。与D1组比较:D2组T0时肺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暂停法改善了VATS患者OLV时非通气侧的肺萎陷,此方法在切开胸膜时使用肺萎陷时间更短、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更高、OLV早期肺萎陷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心肺转流(CPB)期间两种不同MAP对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特异性神经元烯醇酶(NSE)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5~74岁,BMI 18.5~24.9 kg/m2,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根据CPB期间血压不同分为两组:MAP 70~85 mmHg组(H组)和MAP 55~69 mmHg组(M组),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CPB期间(T1)、停机后(T2)的rScO2。记录T0、入ICU前(T3)、术后24 h(T4)血浆NSE浓度。记录CPB期间rScO2下降幅度超过20%的发生率。记录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rScO2明显降低,T3时两组NS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rScO2明显升高(P<0.05)。与T3时比较,T4时两组NSE浓度明显降低(P<0.05)。H组CPB期间rScO2下降幅度超过2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7 d两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瓣膜置换术CPB期间,不同MAP对术中rScO2、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MAP 55~69 mmHg时rScO2稳定性更高,可能与去氧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间断推注给药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