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收治的5例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5~8 cm)髂外动脉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未使用人工血管,而采用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重建。 结果 5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为380~540 min,术中出血600~400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平滑肌肉瘤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肿瘤最大径为15~23 cm,均为R0切除。无腹腔感染、腹腔出血、消化道或泌尿道瘘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增强CT检查示动脉吻合通畅,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3(12~45)个月,重建动脉均保持通畅,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可选择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对受累髂外动脉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例腹膜后肉瘤侵犯髂外动脉病例资料。1例术中即发现髂外动脉闭塞,2例血管重建后因吻合口破裂出血,急诊手术。3例均行一侧髂外动脉结扎术。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示,3例病人肿瘤均侵犯血管旁脂肪组织,其中1例病人血管闭锁,管腔内为血栓机化物。1例术后出现小腿疼痛症状,经扩血管药物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另2例病人术后无下肢缺血症状,未出现下肢跛行,并均于术后2周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可见左髂外动脉中断,但股动脉及以下血流正常,其中1例病人动脉中断处周围有较多侧支血管显影。术后随访6个月,3例病人下肢血供均无异常,活动未受影响。结论腹膜后肉瘤侵犯髂外动脉时,如下肢动脉已建立侧支循环,在被动情况下,可选择直接结扎髂外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性外动脉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采用自体髂内动脉片或段修补、串接治疗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结果:修复后的髂外动脉血流通畅,患侧下肢血供良好。结论:感染性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为肾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单纯缝扎止血常难以奏效,与其他方法比较,自体髂内动脉片或段修补、串接修补缺损的髂外动脉操作简单,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 报告1例髂内动脉自体移植治疗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5岁。肾移植术后第22、24、38天3次出现感染性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出血量分别达800、2500、3800ml。经输血、及时手术探查,两次吻合口缝合修补效果不佳,第3次手术切除移植肾,并将感染病变严重的髂外动脉段切除,髂外动脉缺损长约2cm,以3cm长的髂内动脉段移植修复。结果 修复后髂外动脉血流通畅,患侧下肢血供良好,患者恢复血液透析,等待再次移植。结论 感染性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为肾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单纯修补常难以奏效,髂内动脉自体移植修补缺损合理可行,操作简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髂外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收治1例57岁髂外动脉硬化闭塞症男性患者。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外动脉闭塞,右髂总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左侧0.59,右侧0.54。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后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漏血,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左侧ABI增加至1.09;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结论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既保留开腹动脉旁路移植效果好的特点,又具有腔内支架成形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Yang BZ  Wu QH  Han YM  Chen Z  Huo 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4):926-928
目的总结腹膜后途径行主髂动脉重建的经验体会。方法2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接受了腹膜后途径主、髂动脉重建术,其中右侧8例,左侧20例。术式包括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腹主动脉内膜剥脱加补片成形;降主-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腹膜后肿物切除加髂总-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髂动脉瘤切除加腹主-髂外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腹主-右髂总动脉异物取出;髂总动脉内膜剥脱;腹主-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髂总.股.胭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毕腹膜后腔放置胶管引流24例。结果28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术毕重建血管动脉搏动良好。术中出血150—400ml(平均240m1);术中2例患者输血;术后腹膜后腔引流量为50—170ml(平均85m1);术后平均28h拔除胃管。术后除心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及腹膜后血肿各1例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心、脑、肾、呼吸及消化系统并发症。22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5年。1例患者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梗,1例髂-股-腘动脉转流的患者术后10个月股-腘动脉段转流血管闭塞,1例患者术后近1.5年时虽患肢情况良好,但突发脑出血,其余患者均正常生活。结论腹膜后途径在充分显露主髂动脉的基础上,保证了腹膜腔的完整性,大大降低对胃肠道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减少了术后肠麻痹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了术后肠黏连、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的主髂动脉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处理及在紧急状态下替代血管治疗的应用。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了两例肾移植术后反复髂外动脉出血的患者。两例手术探查出血为原髂外动脉吻合口处有破溃,给予切除移植动脉吻合口处的髂外动脉,取同侧自体下肢的大隐静脉逆转替代切除的髂外动脉。结果两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下肢血运正常,行走自如,其中1例患者存活至今达4年,术后未再次出血;另1例患者手术后已愈1年余,下肢血运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反复髂外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紧急处理非常重要,采用自体血管重建不失为一种较有效和便捷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选择髂内或髂外动脉吻合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外或髂内动脉时移植肾血流参数、肾脏功能和血管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135例初次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平均年龄、HLA错配数目、淋巴细胞毒试验、冷/热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相同。应用髂外动脉端侧吻合66例,髂内动脉端端吻合69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肾脏功能、彩色多普勒肾脏血流参数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组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肾功能监测指标(Cr:118.41 vs123.68μmol/L),移植肾主肾动脉、段动脉、大叶间动脉血流及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内外动脉对移植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影响,动脉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进门静脉回流式肠道引流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的动脉重建方法.方法 供者采用肝胰肾脾联合切取法,并切取供者髂血管备用.修整供者器官时,将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将髂总静脉与门静脉端端吻合,以延长门静脉1~2 cm;将髂外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共同的腹主动脉袖片行端端吻合,备用.胰腺移植时,将供者延长后的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者髂总动脉及髂内动脉经末端同肠系膜打孔穿出后,供者髂总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者髂内动脉用血管夹暂时夹闭,准备与供肾动脉吻合.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空肠用吻合器行侧侧吻合.肾移植时,将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肾动脉与夹闭备用的供者髂内动脉行端端吻合,开放肾血流后,将移植肾经切口置于右下腹部侧腹膜外同定,并在腹膜外吻合输尿管与膀胱.结果 除1例术后第50天时因腹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他3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对3例存活患者随访了24~27个月,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完全停用胰岛素,血清肌酐为72.5~119.7μmol/L.结论 门静脉回流式肠道引流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而十二指肠动脉弓的重建改善了胰腺及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术中利用供者髂总动脉搭桥,将供肾动脉吻合到供者髂内动脉的术式可以减少在受者严重钙化的周围血管上的操作次数,同时为患者保留了左侧髂动脉.  相似文献   

10.
曲永明  于珂  杨彬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0):1280-1280
1995年10月,本院用左侧髂内动脉和臀下动脉移位.与右侧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治疗右侧髂总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例,术后8年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运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髂动脉成形术中髂动脉破裂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覆膜支架均置入成功,8例即刻复查髂动脉造影显示,髂动脉管腔通畅,无造影剂外溢;1例患者覆膜支架近心端出现Ⅰ型内漏,立即开腹行“髂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失访1例,8例患者随访14 ~45个月,平均(22±9)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覆膜支架远心端(髂外动脉)狭窄,行髂外动脉球囊扩张裸支架成形术,继续随访5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例随访18个月,彩超复查人工血管通畅良好.结论 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首选置入覆膜支架治疗.对治疗不满意者,外科治疗是最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统计43%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病变累及一侧髂总动脉,累及双侧髂总动脉者为11% [1-2],而髂内动脉受累是孤立性髂动脉瘤和AAA合并髂总动脉瘤(CIAA)病变中常见的现象.在栓塞一侧髂内动脉的患者中有超过45%的人会出现臀肌跛行,髂内动脉闭塞后所出现的症状严重程度依赖于闭塞前髂内动脉的通畅性和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这种代偿通常来自于与对侧髂内动脉以及同侧和对侧股深动脉分支血管的沟通情况[3-4].只要条件允许,力争保留或重建髂内动脉是最合理的,这样才更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已有多种技术被应用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时重建髂内动脉,但完全腔内技术且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目前似乎只有髂动脉分支装置(iliac branched device,IBD),我们中心使用定制的IBD完成数例患者的腔内重建髂内动脉手术,现将我们的使用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髂内动脉栓塞后切除骶骨肿瘤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动脉栓塞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 ,并同期与另外 2 7例骶骨脊索瘤和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采用腹主动脉阻断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进行比较。结果 髂内动脉栓塞后 12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术前血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80 0ml,未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170 0ml。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骶骨肿瘤术前采用血管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相对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病人感染的动脉切开引起大出血,有时需要切除并结扎髂总或髂外动脉。据文献报道,这种手术也可能安全地进行,不必同时重建动脉通道,肢体也可保存。这似乎和大多数外科医生的观点相同,即预计将有50%的患侧肢体丧失。本文报告13例病人结扎髂外动脉而不作血管重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利用血管外科技术提高腹膜后肿瘤(RPT)完整切除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11例累及腹膜后大血管的RPT的患者资料,术中采用联合受累血管的切除重建使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结果 无手术死亡.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重建血管通畅.1例低分化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经2次手术恢复良好,其他患者肿瘤无明显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外科技术(包括联合重要血管切除重建、血管腔内隔绝、栓塞等)可显著提高累及大血管的RPT的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合并髂血管切除与重建22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时,髂血管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方法 总结22例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行合并髂动、静脉切除及重建术的经验。其中合并右侧髂动、静脉切除与重建8例,合并左侧髂动、静脉切除与重建14例。结果 随访4个月~5年10个月,平均随访3.6年。1例患者髂静脉移植物于术后7个月出现血栓栓塞,21例移植物均通畅,3例肿瘤复发再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腹股沟切口在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对15例髂窝巨大肿瘤病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行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R0切除13例)。手术时间360~720 min,术中出血500~8000 mL,联合患侧髂外动(静)脉切除重建10例,结肠或直肠切除13例,肾脏切除9例,膀胱部分或全切除4例、患侧附件或睾丸切除4例。R0切除率87%,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1例(6.7%),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腹腹股沟切口治疗巨大髂窝肿瘤暴露清晰,肿瘤切除完整,手术安全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道-下腔静脉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操作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例慢性肾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肠道-腔静脉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3例均为首次移植,年龄52、58、58岁.每日胰岛素用量20~55 U.供体切取均采用多器官联合切取.热缺血时间8~12 min,供体修整均采用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十二指肠动脉弓,利用供体髂总静脉延长供体门静脉,切除供体脾脏.以供体髂内动脉与供肾动脉端-端吻合备用.受者手术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游离腔静脉下段及右侧髂外动静脉,取动脉延长之供肾,将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体髂总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髂外动脉(残端修整成斜面)以动脉夹暂时夹闭备用,十字切开侧腹膜,将供肾埋入,输尿管经腹膜外隧道牵至膀胱底行膀胱输尿管吻合术,胰腺移植采用供体门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之腹主动脉袖片与供体髂外动脉残端吻合,开放血流后行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小肠侧侧吻合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术后保留胃肠减压,待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每4 h测血糖、每6 h测血清及胰周引流液淀粉酶1次,每日超声监测胰腺及肾脏血流,生长抑素0.1 mg皮下注射8 h 1次,2周后停用.免疫诱导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减激素方案.结果 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7.5、8.0及10.0 h,术中失血量300~500 ml,仅1例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术后1~3 d内完全停用胰岛素.术后3~7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SCr分别为86、98及112μmol/L.1例术后10 d出现消化道出血,考虑为肠道吻合口出血;停用抗凝药.给予止血药及输血6 U治疗后1 d出血停止.3例随访2~6个月,无排斥反应发生,空腹及餐后血糖正常.结论 利用供体髂动脉搭桥的方法进行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而且仪使用一侧髂血管,对于左侧髂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仍可施行该术式.因而扩大了受者的范围;为患者保留一侧髂血管,为今后再次肾移植创造了条件.同时腔静脉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使供体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夹角更符合生理角度,可能减少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移植肝动脉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4月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肝动脉的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肝动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采用搭桥方式进行移植肝动脉重建的原因。 结果共纳入8例受者,其中1例存在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导致肝总动脉供血不足,3例肝总动脉纤细,4例肝总动脉壁薄弱或分层。重建后肝动脉平均血流为(315±178)mL/min。术后2例受者分别因肝脏流出道和胆管吻合口狭窄导致黄疸,其余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1例受者术后2个月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继发肝脓肿,半年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受者随访至2018年11月均存活,肝动脉均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 结论当供、受者常规肝动脉端端吻合无法实施时,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移植肝动脉是一种可行的肝动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