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孙铮  刘风云  郝艳青  张敏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33-163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就诊于山东省泰安市3家医院妇科门诊、年龄40~ 60岁、有子宫及一侧或双侧卵巢、有月经改变或有绝经期综合征表现的862名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使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绝经症状评分,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的标准相比较.结果 月经情况:初潮年龄为(14.8±1.9)岁,绝经年龄为(49.2±4.8)岁;799人出现了≥1种绝经症状,占92.69%;Kupperman症状评分与绝经综合征症状得分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均有相关性(P<0.05);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与《指南》相应项目比较,均不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推荐值.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各地区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河北省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共抽取700名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Kupperman评分.有效问卷627份.结果 627名调查对象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总发生率为95.22%,轻度症状占22.65%,中度症状占61.08%,重度症状占11.48%;抑郁总发生率为31.26%,可疑抑郁者占9.89%,肯定抑郁者占21.37%;城市、无工作、伴侣患病离异丧偶、婚姻质量差、居住环境欠佳、与子女及邻里同事关系差、月经紊乱、无社会或家庭支持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即围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的就医情况和保健意识及需求,为更好地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服务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武钢40~60岁妇女以厂为单位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整体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基本情况,症状的有无,有症状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的影响,对围绝经期知识了解情况、途径及需求。结果:调查对象中80.30%的妇女有自觉的围绝经期症状,其中40~50岁妇女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50%以上。51~60岁妇女以骨关节疼痛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62.80%。对围绝经期知识有所了解的围绝经期妇女仅占总人数的47.55%。希望得到围绝经期知识指导的围绝经期妇女占58.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接受治疗率低,知晓率低,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及服务的需求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威海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效指导群体保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000名40~70岁已婚妇女,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威海地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09±4.12)岁,中位数为49岁;对性激素替代疗法的知晓率极低(13.2%);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者仅占被调查者的4.3%,且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及教师中;经常运动与喝牛奶可以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发生。体重超重发生率为64.1%。结论:威海地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超重比例巨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以及适当运动均是降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44~56岁围绝经期妇女250名进行现场问卷及网络调查,以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围绝经期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者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达56.0%,...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南通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01月~2015年06月,问卷调查2000例南通市围绝经期妇女,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及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0例围绝经期妇女有围绝经期症状的有1479例,占73.95%。绝经前期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P=0.00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围绝经期妇女发生绝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高、患有慢性疾病、职业压力。结论南通地区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受体质指数、慢性疾病、职业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妇女饮食结构与更年期症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城乡围绝经期妇女的饮食结构及更年期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45-55岁的妇女297名进行有关更年期症状和膳食情况的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半数以上的围绝经期妇女每日膳食中的畜禽鱼类,谷类,水果和油脂类的摄入达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的每日需要量,但只有不足半数的人蔬菜,豆类,鸡蛋和牛奶的摄入量达到每日需要量。城市妇女与农村妇女的饮食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经常食用豆类食品的人,血管舒缩症状和生殖器萎缩症状的发生率低于不经常食用(P<0.05)。而经常食用肉类食物的人,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率高于不经常食用(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膳食结构尚不够合理,饮食习惯可能与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256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由Epilnfo 5.0和SPSS软件包处理。[结果]256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已绝经者35.6%,未绝经者64.5%,有围绝经期症状者65.6%;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P<0.05)。更年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失眠36.3%、易激动29.8%、心悸25.0%、头痛22.0%、性生活质量下降17.9%。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质量与是否有更年期症状、绝经时间长短和更年期症状程度相关。回归方程:Y=-1.777-0.847绝经时间 2.278症状评分,与更年期症状程度呈正相关,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不同症候群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女性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北各地区城乡女性的围绝经期症状及抑郁程度,患慢性疾病状况,与患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每个地区100例,城乡各50例,共700例45~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组成。结果:被调查者中,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者95.22%,肯定有抑郁者21.37%,患有慢性疾病者49.28%。患病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抑郁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河北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患慢性疾病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孙铮  刘风云  李田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05-4106,4111
目的 了解泰安市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和营养知识需求状况.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泰安市部分企事业单位862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所调查862人的膳食结构没有1人完全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无1人全部答对,尤其是食物的营养成分知之甚少.围绝经期妇女最希望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的来源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47.28%)、报纸(46.12%)、杂志书籍(26.29%)、广播(23.16%)、专业人员(8.12%)、网站(6.12%).最希望获得营养知识依次为营养与疾病(42.19%)、平衡膳食(32.15%)、营养不良(27.16%)、其他(18.13%).结论 泰安市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数居民有获取食物与营养知识的需求.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应加强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广东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珍  黄皓  林小兰  陈玉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11-5414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广东三所高校40~60岁女教工450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7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9.67%,高中及以下的发生率为47.01%;教师的发生率为76.59%,干部的发生率为51.63%,工人的发生率为33.33%;性格差异、家庭关系和睦与否、居住环境噪杂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6.99,P<0.01)。乳腺增生发生率37.78%,高血压发生率24.22%,子宫肌瘤发生率20.67%,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7.56%,脂肪肝发生率16.22%,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顺应是失眠、烦躁易怒、骨关节疼痛、易激动、月经紊乱、心悸、头痛、潮热出汗、面部色素沉着。结论:加强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的保健是不应忽视,开展高校女性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科学调配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锦州市太和区和凌河区675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和改良更年期Kupperman Index(KI)评分量表。结果 该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74.7%,其中无症状占25.3%,轻度27.6%,中度40.3%,重度6.8% 。主要症状为乏力(70.7%),关节肌痛(61.9%),烦躁易怒(59.4%),失眠(55.6%),眩晕(50.7%),头痛(50.4%),潮热出汗(48.7%)。Kupperman总体平均分为(11.28±8.573)分,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主要集中在45~50岁。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分娩次数多、患有慢性病和有妇科疾病手术史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月经正常规律、饮食上荤素搭配均衡、服用围绝经期保健品或药物、对围绝经期有良好心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增长、分娩次数多和患有慢性病及有妇科疾病手术史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加重,月经正常有规律、合理饮食,服用围绝经期保健品或药物、坦然面对围绝经期可预防和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4.
济南铁路局某机务段男职工脂肪肝患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探讨影响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对济南铁路局济南西机务段2 572名男职工进行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饮食、生活习惯对脂肪肝发病的影响.[结果]铁路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11.82%.脂肪肝患病率,肥胖者为34.38%,每餐进食时间<20 min者为14.60%,每周到餐馆就餐3次以上者为25.39%,每周3~4次以上夜晚就餐者为13.35%,喜食肥肉者为16.95%,很少吃水果者为13.92%,较少吃蔬菜者为15.86%,每年饮酒≥600g者为20.61%,很少饮茶者为22.30%,不经常运动者为15.15%,TG增高者为17.58%,ALT增高者为20.3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的有BMI、饮茶、饮酒等级、ALT、餐馆就餐、少食水果、少食蔬菜、少运动、TG,其RR值分别为1.232、0.525、1.366、1.020、1.856、1.502、1.765、1.762、1.162.[结论]BMI高、饮酒量大、ALT增高、经常在餐馆就餐、TG增高的人容易患脂肪肝,经常饮茶、多食水果蔬菜、经常运动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饮水习惯。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者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经核实后输入计算机。结果 401名入选居民,平均年龄为(39.6±10.8)岁,男女约各占一半,汉族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家庭收入在5 000~9 999元/月之间居多。调查结果表明,男性饮水摄入总量、饮茶量多于女性,豆浆及乳类摄入量少于女性,白开水、豆浆及乳类摄入人数少于女性;不同年龄段居民瓶装水、桶装水、饮料、饮茶、豆浆及乳类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瓶装水、桶装水、饮料、咖啡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白开水、瓶装水、饮茶、豆浆及乳类、咖啡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饮茶、咖啡、豆浆及乳类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收入居民饮水摄入总量、饮茶、豆浆及乳类、咖啡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开水、桶装水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者饮水摄入总量,饮料摄入量多于非吸烟者,饮茶摄入量少于非吸烟者,吸烟者饮茶人数少于不吸烟者;饮酒者饮料摄入量多于不饮酒者,饮料、豆浆及乳类饮用人数多于不饮酒者;不同体质指数居民饮料、豆浆及乳类、咖啡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咖啡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浦区农村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健康饮食自测。结果18.93%的居民经常在餐前食用水果;63.51%的居民经常食用绿叶蔬菜和西红柿;43.51%的居民经常食用粗粮或杂粮;37.01%的居民经常食用大蒜、洋葱等食品;26.54%的居民经常食用柑橘类水果;56.98%的居民经常食用豆制品;65.95%的居民经常食用鱼类等水产品;50.63%的居民经常食用去除肥肉的瘦肉。结论青浦区居民在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上还需进一步改善,加强健康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女性的与卵巢有关的内分泌功能开始由旺盛走向衰退,通常是从40岁左右开始直到停经后一年,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女性易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其中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患。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思维涣散以及意志行为减弱等,常常伴有月经紊乱、全身不适、头晕乏力、焦虑烦躁、失眠多梦、疑病多汗以及自主神经紊乱等症状。中医学中没有围绝经期综合症这一说法,只是根据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将其划为郁证、脏躁以及百合病等范畴。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工作节奏的逐渐加快,其相应的人们所感受到的生活以及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也在逐年增长,这大大提升了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因此,关于此类疾病的治疗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中医的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较为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所以近些年来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治疗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提高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用Kupperma评分法量表和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唐山市文化路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6分的患者113例;按数字排序随机分对照组58例,运动疗法组55例,训练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用Kupperma量表评价症状,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5个月后,训练组组间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头晕、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命质量量表在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生命力(VT)、总健康(GH)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动疗法气功操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社区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陆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22-5024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为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佛山市社区308名45~60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Greene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佛山市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平均47.9岁,现患病前4位顺位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0.10%)、骨关节疾病(12.70%)、高脂血症(8.10%)和子宫肌瘤(7.5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80%。最为痛苦的前4位症状是:烦躁54.20%(115/212),失眠52.36%(111/212),肌肉、骨关节疼痛48.10%(102/212),容易疲劳和乏力46.20%(98/212),有关"绝经的原因、绝经的远期影响、保健措施、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等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3.10%。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