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预防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继发腹泻的作用。方法 13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均给以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7~14d。对比两组的腹泻及重型腹泻发生率。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10例,发生率15.7%,对照组继发腹泻36例,发生率5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发生重型腹泻1例,对照组发生重型腹泻12例,发生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明显降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即使继发腹泻者,其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正>化脓性脑膜炎(PM)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且多发于婴幼儿,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不及时救治很容易引发听力损害、运动障碍、癫痫、惊厥等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1]。美罗培南(MER)属于广谱性抗菌类药物,在混合类细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细菌感染仍是引起人类发病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2008年底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感染)被列为第3位高危疾病,在引起发病和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它占死亡总数的7.1%,是低收入国家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1]。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病率高[2]。据美国资料显示,化脓性脑膜炎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达87/10万,5岁以上者2.2/10万。2岁  相似文献   

4.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2岁以下患儿达60%。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仅就我院1984~1987年间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2212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听力损害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和影响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部分因素。方法新生儿及婴幼儿于住院期间进行耳声发射OAE听力测试,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天进行补查复查,仍未通过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2212例正常新生儿及婴幼儿初筛通过率为79.79%,复查后听力筛查总通过率为94.35%。111例初筛未通过者失访。诊断有听力损害5例,发病率2.26‰。进行听力筛查的时间对听力筛查结果无影响,不同性别初筛通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通过率比男性高,初筛为“单耳未通过”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复查通过率较初筛为“双耳未通过”者高。结论OAE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育。对第一次不能通过OAE检查者,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定期的随访、复查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有时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 ,又常缺乏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 ,虽其病死率由 50 %~ 90%下降到 10 %以下 [1 ] ,但在基层医院仍然是一个严重问题 ,特别是 2岁以下患儿病死率可达 60 % [2 ] 。所以早期诊断 ,及时、正确、彻底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的关键。本文就近 5a来收治的 50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化脓性脑膜炎中 …  相似文献   

7.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低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其预后常与合并脑水肿的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脑水肿患儿常因颅内高压而致死、致残。有效的防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改善急性的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重要环节[1]。本院自2000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全并低钠血症26例给予正常需要的液体量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6例患儿年龄1个月~12个月,男,15例,女,11例,发病在2d以内者8例,3~7d者14例,7d以上者4例,发热、呕吐、精神差、嗜睡为主要表现,伴惊厥者11例,伴昏迷者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围生期婴幼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邢台地区出生的92 42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追访家族史、孕期、分娩期情况及患病史、用药史等。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10.31%,复筛阳性率6.52%;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19.27%,复筛阳性率15.73%,正常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 429例接受听力筛查新生儿中,听力障碍200例,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16‰。婴幼儿听力障碍与胎儿期缺氧及宫内窘迫、产程延长等因素有关。结论明确致婴幼儿听力障碍因素,提倡优生优育,加强孕期保健,早期对婴幼儿进行听力筛选,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简称,暴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裂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  相似文献   

10.
57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力学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川梅  吉鎏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69-1471
目的:了解未通过筛查的婴幼儿听力诊断情况.方法:用脑十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及声导抗技术对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评估.结果:57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6个月内诊断为听力正常372例,占未通过听力筛查的64.8%;异常202例,占未通过听力筛查的35.2%,其中49例首次诊断是异常,多为轻中度听力异常及早产者,复诊时测试为正常.结论:对筛查后可疑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有效的确认以及跟踪随访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脑膜下积液的诊断与治疗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何进东,凌水庭硬脑膜下积液是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们收治的52例资料较为完整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中,并发硬膜下积液10例,分析报告于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性7例,女性...  相似文献   

12.
高建国 《安徽医药》2019,23(8):1604-1607
目的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2—2016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80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按照病种构成、年度分布、年龄分布、季节分布、性别差异、城乡分布和病死率等特征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主要病种构成依次为:病毒性脑炎73.4%,化脓性脑膜炎13.2%、结核性脑膜炎8.0%、隐球菌脑膜炎4.2%、脑寄生虫病1.2%。病毒性脑炎发病年龄以10岁以内儿童感染为主,化脓性脑膜炎10岁以内和60岁以上年龄段感染者较多,结核性脑膜炎发病集中在10岁以后且有老龄化趋势,隐球菌脑膜炎以青壮年发病较多。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季节主要是春季。5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男女构成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脑寄生虫病10例均发生于农村,其他四种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总病死率为8.8%,病死率前3位者为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为主。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及疱疹病毒。结论 安徽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种构成依次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儿童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见,老年人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多见,HI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有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患者根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类型确定具体手术方式,对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听阈结果、听力改善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 手术降低了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听阈值,t=5.70,P<0.001;术后听力提高者占74.1%;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结论 针对不同鼓膜穿孔部位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寿江  叶巍岭 《医药导报》2001,20(10):629-630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使用头孢曲松基础上每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0.6g*kg-1,2~3d1次,共5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2%,80.0%,后遗症发生率2.8%,16.7%,病死率2.8%,20.0%(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效果好,后遗症发生率低,对早产儿早期使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35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儿病例资料,统计肝肾功能损伤、听力损伤发生的例数,分析不同范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4%、6.8%,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不同血药浓度病例组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应用万古霉素有较高的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发生率。不同范围血药浓度与肝肾损害、听力损伤3种不良反应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诊治的经验。结果 31例中痊愈24例(占77.4%),好转5例(占16.1%),自动出院1例(占3.2%),死亡1例(占3.2%)。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 ,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加强临床护理是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儿科自1999年以来收治的11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在儿科较常见,我院自1990年5月至1999年10月收治6个月以下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共46例,现将其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1个月3例,1~3个月32例,3个月以上至6个月11例。  相似文献   

20.
覃红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03-3804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可根据典型的脑膜炎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升高而做出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依靠流行季节,体检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以及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免疫学检查等.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成人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