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大学生诊断学基础课教学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亭 《中医教育》2000,19(6):31-32
西医诊断学基础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对于中医院校来说,通过这门课程,既要使学生掌握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同时还要为学生将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课的教学,既不能照搬西医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要坚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使之更适合中医院校的教学特点及社会需要,已取得一定成效。回顾这段教学工作,对于教学医院如何更好地完成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课教学任务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2.
李念虎 《中医教育》2008,27(4):83-84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直接来源于临床并应用于临床,同时是一门除了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以外,对基本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的具有很强动手特性的学科。目前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动手操作则基本没有涉及。鉴于此,从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在原中医伤科学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医伤科学实验课,迄今已进行了2个学期,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笔者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多年,体会如下:掌握定义是关键;阐明病机是重点;辨证论治是精髓;病案分析是纽带;科研进展拓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晶 《中医研究》2007,20(1):55-57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安排欠妥等现状,对此。要采取教学内容的深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也是学好中医其他理论课和临床各科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不仅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使中医学理论得到继承和发展,进而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总结出如下经验,如有不妥之处,尚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王宏天 《光明中医》2014,(7):1545-1546
中医院校的学生除了学习中医课程外,有必要学会《诊断学》这门桥梁课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以后的临床课程,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英语教学是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中医英语词汇教学又是中医英语教学的一个重心.中医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处于起步阶段,其教学方法尚未完善.然而大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已相对成熟和完善.文章将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和中医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分析了中医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旨在探讨中医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知识点太琐碎、某些内容太抽象、难以记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学科全体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医诊断学自身特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以供同行分飨。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外享有盛誉,中医留学生已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的主体。而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本文结合中医内科学特点,通过对留学生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留学生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关键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如何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对中医教学进行改革的尝试,针对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康复学》是我校针灸推拿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本文从教学中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疾病康复突出传统疗法、改善康复实训室条件等方面,对于课程内容包含的总论部分、康复评定部分、康复治疗技术部分、疾病康复部分,分别探讨了教学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学科的内容,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为此,笔者将近3年来在妇产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宁  谢兴文 《中医教育》2008,27(1):80-81
实验骨伤科学是中医专业骨伤方向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生物化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内容比较繁杂。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教好这门课,提高实验骨伤科学的教学质量,培养中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医正骨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在古今都占有着重要的医疗地位。文章针对中医正骨学的古代和现代教学特点进行讨论,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模式的变化特点,以便更好地保持我国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正骨学保持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走在科技的前线,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促进其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根据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地组织多媒体教学;如何配合和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增加技能训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教学与临床结合等4个突破,进行了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对本科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建军 《山西中医》2009,25(6):61-62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一直以培养本科生中医思维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图形、图像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中医思维的基本图例和应用图例,向学生展示中医思维的源与各家学说的流,引领学生进入中医思维的更高境界,使之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一般的讲授和实验内容都显得抽象和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相当重要.通过对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医院校如何优化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若将这些方法巧妙结合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基础课、桥梁课,也是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增强学生的中医底蕴、更好的学习<中药学>、<方剂学>这些课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三年制中医大专生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是一门系统工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及学制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探索新的更好的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中医学是一门有独特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的医学科学,教学难度大.中医大专生学制3年,与本科生的具体教学情况(生源、学制、师资、实验室建设)差异较大.中医大专生的教学无现成的模式,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医大专生的教学质量,尚需广大中医教育工作者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努力钻研,不断总结中医大专生教学方法.下面针对我校三年制中医大专生具体特点,从教材、备课及课堂讲授、开设专题讲座等几个方面谈一谈粗浅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良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629-2629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对于这一门课程的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教学已形成一定模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了一批中医学工作者,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