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hen Y  Zhu X  Li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56-45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治疗中高度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9 例(17 只眼) 高度远视患者行LASIK。术前远视度数为+5-50 ~+ 9-00 D,平均为(+ 7-18±1-00) D。术后随访观察12 个月以上。结果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见视力下降超过1 行以上者。术后3 个月时,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2 个月时,平均远视度数为( +1-77±1-56)D,未见屈光度在0 以下者,屈光度在0~+ 1-00 D者占53% (9/17);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0±0-17,其中≥0-5 者15 只眼(88% );平均裸眼近视力为0-98±0-24 ,其中≥0-5 者17 只眼(100 %) 、≥1-0 者13 只眼(77% )。结论 LASIK 对于中高度远视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治疗参数尚需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对30例30眼外伤性白内障患儿进行了白内障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定期复查1~3a(平均2a),发现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是角膜白斑及慢性葡萄膜炎性反应致形成混浊渗出膜。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自1993年1月至1997年3月住我院30例30眼外伤性白内障、无视网膜脱离的患儿,年龄4~13a,平均8a,其中4~6a者10眼,7~8a者5眼,9~13a者15眼。男25例,女5例。其中20例角膜穿孔伤,6例钝挫伤,4例爆炸伤。1-2 人工晶状体测算 应用SRK-…  相似文献   

3.
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法 对33例33眼后囊大破孔直径大于6mm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破孔约1/3后囊面积18眼,约1/2后囊面积6眼。所有病例均获有用视力。其中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5者17眼(51.5%),0.3~0.4者12眼(36.4%),0.1~0.2者4眼(12.1%)。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经适当处理后,多数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不  相似文献   

4.
后巩膜加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中心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采用生物材料行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10例20只眼,经1a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收稿 19990630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451200 河南省巩义平康明眼科中心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8~55a,平均41a,裸眼视力0-02者2眼,0-08者2眼,0-3者2眼,0-6者4眼(其中2眼-6-0D矫正视力0-8),合并青光眼2只眼,白内障4只眼,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眼底检查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变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YAG激光分次、分期治疗复杂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即陈旧性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Zeiss产306851—9901型YAG激光对复杂性白内障术后存在的纤维膜、积血块及宽厚的后发障,从低能量1.2~1.4mJ开始,平均1.4~1.7mJ之间,最高能量达2.2mJ。以视轴为中心,分次、分期作松动性、放射性、蚕蚀性及清扫性击射治疗。结果此方法共治疗13例(13眼),并发性白内障8例(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5例(5眼)。2次有效率2例,3次者5例,5次以上者6例,矫正视力0.8者2例,0.4~0.6者6例,0.2~0.3者5例,视力增进100%。结论对于复杂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宽厚的后发障应用YAG激光治疗应分次、分期进行,并根据病情,选择能量和设计击射形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病例共191 例(279 只眼),行白内障术后3mo以上,随访视力、眼屈光度及并发症,计算测量误差及SRK-II公式误差。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 .5 者200 只眼,占71.7 % ;矫正视力< 0.1 者13 只眼,占4 .7 % - 眼轴越长,近视性眼底病变越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 只眼(0 .7%) 。眼轴长度测量误差值平均为0.53mm ,SRK-II公式计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1.12D。结论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效果较一般人群差,且眼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400例(430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术,植入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分析其中后囊破裂原因。结果:术中后囊破裂30眼(6.98%),并发玻璃体外溢13眼(3.02%)。术后随访3~12月,视力0.5~1.2有405眼(94.2%),0.25~0.4有25眼(5.8%)。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与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12例同时存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平均随访9.1个月(3-20个月),术后平均眼压(13.7±3.3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平均眼压(43.6±12.7mmHg),术后视力0.7-0.8者3例,0.3-0.4者6例,≤0.1者3例。术后视力差的原因为术前的视神经病变。结果表明联合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与眼压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Epi-LASIK治疗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的屈光不正患者42例51眼实施Epi-LASIK,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详细的术前检查,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1.0者38眼(74.51%),≥0.8~1.0者9眼(17.65%),48眼(94.12%)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0.39±0.47)D,其中±1.00D以内者48眼(94.12%),±0.50D以内者37眼(7255%);柱镜度数(0.24±0.52)D,其中柱镜度数±1.00D以内者为45眼(88.24%),±0.50D以内者34眼(66.67%)。随访期内4眼(7.84%)出现0.5级haze,2眼(3.92%)1级haze,经治疗角膜均恢复透明;所有患者随访期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pi-LASIK治疗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屈光不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我眼科门诊部自1999年元月至7月,陆续为200例346只眼进行了角膜矫形术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200例近视患者,男性73例146只眼;女性127例200只眼。年龄:最小年龄7a,最大年龄38a。其中7~12a者15眼,占4-3%,13~18a者231眼231眼,占66-7%,19~25a者78眼,占22-5%,26~31a者14眼,占4%,32~38a者8眼,占2-3%-1-2 材料 所有的角膜矫形接触镜的镜片都是美国E&E公司提供的角膜形接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Hg(1kPa=7.5mmHg)和(14.82±3.01)mm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Hg和(37.18±2.96)mm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mm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2.
对28例29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于一眼的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后平均眼压2.16kPa。明显低于术前眼压5.36kPa。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眼;0.3-0.4者10眼,0.1-0.2者5眼。0.1以下者2眼;术后视力差的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白内障切割并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例34只眼穿孔性眼外伤所致白内障行晶体前玻璃体切割,并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达0.8及以上者7只眼(20.6%);0.3-0.7者14只眼(41.2%);005-02者8只眼(23.5%);0.05以下者5只眼(14.7%)。未发现人工晶体倾斜。主要并发症有:术中后房少量出血6只眼,虹膜后粘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5只眼,悬吊线残端暴露1只眼,黄斑囊样水肿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院对10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观察和总结,体会到:术前降眼压,术中破囊,术后活动瞳孔,是手术的3个关键部分,现将点滴临床经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100只收稿 19990527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622150 四川梓潼县眼科医院眼),年龄7~78a,平均58a,男65例,女35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外伤性白内障5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老年性白内障88例,视力均为眼前手动~0-1。1-2 方法 术前抗菌素眼液滴眼1wk,作术前的常规检查,术前2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3例(33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和术后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33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9.09%),>0.1~<0.5者11眼(33.33%),0.5~<1.0者14眼(42.42%),≥1.0者5眼(15.15%)。术后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2眼(6.06%),虹膜轻微后粘连6眼(18.18%),白细胞数量轻度降低1例(3.03%)。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内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和术后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效果较好,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晶状体异位型白内障较少见,我院1997年收治2例4眼晶状体异位型先天性白内障,并成功实施超声乳化并1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例1:男,14岁。自幼双眼视力不佳。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全身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2,左眼数指/30cm,左眼外斜45°,外眼正常,角膜透明,前房(-)。右眼虹膜3:30~5:00处缺损。左眼虹膜6:00~9:00处缺损,散瞳后,双眼晶状体中央后极部呈不均匀乳白色混浊,晶状体3:30~8:30处赤道部可见,悬韧带清晰,无断裂,即晶状体向上异位,诊断:双眼先天性单…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术不同切口对视力和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中不同形式切口对视力和散光的影响。方法 110例110只眼白内障随机分为5.5m m 直线式或眉状巩膜隧道切口。除创口形状外,每例都做相同的手术,裸眼视力和散光分析至术后3m o。结果 术后1w k 和3m o 视力≥0.5者,在直线切口组分别为34 眼(64.3% )和46眼(82.2% ),在眉状切口组分别为35 眼(64.9% )和44 眼(81.5% ),2组差异无显著性(P> 0.10);2组“反规则”的角膜散光在术后3m o 分别为- 0.30±0.75D和- 0.30±0.70D,差异也不显著(P> 0.10)。结论 超声乳化术中,5.5m m 直线式或眉状不同的巩膜隧道切口对患者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并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魏文斌  李冬梅 《眼科》1996,5(3):149-150
报道14例16眼先前经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成功后的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最终视力12只眼(75%)≥0.3,6只眼≥0.5。并发症发生率低,经平均14.1个月随访,未发现再发性视网膜理解孔和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2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角膜内皮细胞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58例(69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行内皮细胞观察。手术前和术后3-6月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81.9±343.2个/mm2和2274.6±406.7个/mm2,细胞丧失率为11.9%。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342.18±139.21μm2和393.03±203.45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40.68%和51.7%,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5.3±13.6%和46.4±17.1%,均有显著性差异。角膜厚度分别为561.8±36.7μm和570.1±34.4μm,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89.7%,1.0以上者占6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