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摇头丸”的化学名称是亚甲二氧基甲苯丙胺[MDMA],又称“迷魂药”属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衍生物,具有苯丙胺样中枢兴奋和LSD样致幻作用,摇头丸滥用可导致大脑及其它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行为等方面严重损害,有些是不可逆的实质性损害,并易导致过量中毒死亡。2008年8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因服用摇头丸自杀而导致休克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中毒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情况,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以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常见品种、使用方式、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常见品种包括冰毒、摇头丸等,以冰毒为主,占85.18%。使用方式包括加入可乐饮用、加入酒类饮用、鼻吸、静脉注射等。滥用后的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行为异常为主。经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产生精神障碍、行为异常,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对滥用者体温的影响,为ATS滥用、依赖的诊断以及与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278例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者根据ATS服用剂量、年龄、性别等不同分组观察并与6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滥用组(1278例)平均体温37.24±3.20℃;对照组(67例)平均体温36.5±0.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滥用者,服药后体温可升高,并与服用剂量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及长时间剧烈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型毒品滥用流行原因与对策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摇头丸”滥用者时,没有人会想到以“摇头丸”、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K粉)等“新型毒品”会一发不可收拾地蔓延开来,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形成气候,更不会想到吸食人数正以超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蔓延的速度增长着,以致于有专家认为,新型毒品将会是21世纪滥用的主要毒品[1]。在我国新型毒品是相对于以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5.
急性莨菪类植物中毒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莨菪碱植物中毒主要是莨菪生物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阻断M 胆碱反应系统,因而有抗乙酰胆碱及毒蕈样作用。临床表现为眼花、口干、声嘶、心慌、躁狂,危重者有高热,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 0 0 2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莨菪类植物中毒3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32例,女2例;年龄17~4 8岁,平均32岁。其中30例为男性民工将莨菪类植物误作“野菜”食用;另2男2女当作“野萝卜”误食中毒。发病时间在食用后0 5~2 5h ,就诊入院时间1 5~10h。1 2 临床表现 ①本组34例均有口干、脉快、灼热、呼吸加快、瞳孔…  相似文献   

6.
了解甲基苯丙胺类混合物滥用者的滥用模式及其对精神活动的影响。方法··:用GC -MS方法对当场截获的毒品成分进行检测 ,以问卷方式收集滥用者的滥用方式、滥用后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现。结果··:被称为“摇头丸”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和MDMA的混合物 ,并掺有杂质。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4.80a±s3.98a ,滥用场所均为周末或朋友聚会时的舞厅 ,平均滥用剂量为每次0.36±s0.12片 (每片约250mg),多数随啤酒送服。每周使用2次者占23.8 %。“摇头丸”的作用时间为4.58h±s5.17h。滥用后主要感受有愉快心境、体力充沛、亲密感增强 ;主要行为表现有随音乐摇摆 ,活动增多和磨牙等。“摇头丸”作用消失后部分滥用者感到疲乏、焦虑和渴求等 ,但未见明显戒断症状。结论··:甲基苯丙胺类物质的滥用趋势及长期使用后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苯丙胺类是一类具有强烈兴奋作用、食欲抑制作用以及温和致幻作用的物质,被列入违禁毒品范围,在国际和国内均受严格控制。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苯丙胺类滥用事件,如长期使用芬氟拉明减肥导致慢性中毒死亡;滥用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甲基苯丙胺(冰毒,MAMP)兴奋剂导致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全国部分地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危害。方法 :自拟调查表对上海等存在相关问题的 10个省、区、市的 15个地区 2 0 0 1年 3月 - 2 0 0 2年 1月发现或收治的所有确认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本调查群体的平均年龄 2 8.2a±s 6 .3a(最小年龄 14a,最大年龄 5 2a) ,其中 2 0a以下占 10 .4 %。滥用者涉及各行业的各类群体 ,但以无业者 (38.5 % )和私营 个体劳动者 (18.2 % )为主。滥用场所以歌舞厅 迪厅 (6 6 .5 % )为主 ,但有约 1 3的滥用者主要滥用场所是在家中。另外滇南地区的滥用者主要在“田间小屋”、“赌场”滥用。毒品滥用的种类除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摇头丸”和冰毒外 ,还涉及可卡因、氯胺酮、大麻等其它种类的“舞会药”。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精神依赖性强。滥用者的身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 :全国部分地区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严重 ,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流行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153例"摇头丸"滥用者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摇头丸”滥用者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摇头丸”滥用者心理社会学特征调查表》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强制戒毒所2002年6月5日-2003年4月14日收治的153例“摇头丸”滥用者进行逐项登记,并对“摇头丸”服用方式、服用场所、对“摇头丸”认知情况以及经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摇头丸”滥用者多以好奇为主,服用场所以迪厅、歌厅等娱乐场所为主、对“摇头丸”认知欠缺,经济状况尚好。结论:“摇头丸”滥用者虽然知识结构和经济状况尚好,但毒品知识欠缺,并以群体服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及其它一些精神兴奋剂.90年代以来,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ants,ATS)滥用增长势头迅猛,超过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达3 020万,呈全球蔓延之势.专家们预测,ATS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甲基苯丙胺和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将是其中最常被滥用的物质[1-4].鉴于现今ATS滥用日趋严重(尤其是冰毒和摇头丸)且中毒和致死时有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ATS中的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滥用呈上升趋势,日益引起关注。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急性中毒表现为类躁狂状态。慢性中毒表现为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听、幻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以氯胺酮(俗称K粉)为代表的致幻剂的滥用导致知觉障碍、幻觉妄想状态及激越兴奋状态,而以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为代表的第三类新型毒品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患者单独使用某一种新型毒品,临床特征相对典型,但混合使用后临床特征变得不典型,也呈现出特异性。本案例为新型毒品混合滥用所致精神障碍的个案报道。在本案例中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中罕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滥用者的人群特点及滥用特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地区339名ATS滥用者进行面谈,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毒品滥用史。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ATS滥用者平均年龄为35.5a±s8.9a,其中男性占65.2%,初中及以下文化占65.5%,已婚者(包括同居)占35.1%,无业者占49.6%;(2)滥用的主要物质是冰毒(95.9%),其滥用方式主要为烫吸(92.6%),平均滥用频率为5.0(18.0)次/月;(3)临床表现:滥用ATS后最常出现的症状为失眠(83.2%)、口干(77.9%)及兴奋(77.6%),滥用ATS后曾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者占63.7%,其中最常见的为听幻觉(45.1%)、思维紊乱(39.8%)及妄想(38.1%)。结论:上海地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多数无稳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较低,滥用后出现明显躯体及精神症状,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个性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的个性特征差异。方法·· :对各24例“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调查,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摇头丸”滥用组P分低于海洛因滥用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1),但海洛因滥用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摇头丸”滥用组与海洛因滥用组E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之间E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个性特征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的外向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和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滥用的基本情况及滥用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或社区内的以滥用甲基苯丙胺(MA)、"摇头丸"(MDMA)、K粉或者"麻谷丸"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结果:共调查1459名滥用者,男性占65.17%,平均年龄为(32.87±8.78)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滥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ATS(滥用主要毒品包括MA或MDMA或"麻谷丸")的有1191人(83.93%),K粉的有141人(9.94%),混用ATS+K粉的有87人(6.13%)。通过因子分析将用药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归为6组症状群。有98.21%(1318/1342)的合成毒品滥用者出现了一定的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兴奋症状在三组滥用人群中均最为严重,其中ATS和ATS+K粉前三位症状为失眠、兴奋和欣快,K粉为欣快、兴奋和失眠;第二位症状群在ATS和K粉中均为躯体症状,而ATS+K粉则为精神病性症状;且ATS+K粉的兴奋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躯体症状和行为紊乱比ATS和K粉者严重。有90.88%(1215/1337)合成毒品滥用者停药后出现了一定的戒断症状,常出现的是用药渴求、困倦、疲乏无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用药渴求在K粉和ATS+K粉中最为严重(排序第1位),在ATS中排名第4位,ATS中最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是困倦。结论:目前我国ATS和K粉的滥用状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用药后的症状和戒断症状在滥用ATS、K粉及混用两者的人群中存在差异,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高学历吸毒者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学历吸毒者的情况,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安康医院戒毒中心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收治的戒毒人员中大专以上高学历者进行逐项登记,并对吸毒原因、毒品滥用等情况分析。结果:高学历吸毒者共计431例,占同期戒毒的4.52%,其中男265例(61.48%),女166例(38.52%)。婚姻状况:未婚289例(67.05%),已婚100例(23.20%);职业:以无业为主,219例(50.81%),其次为职员,73例(16.94%);吸毒主要原因:好奇264例(61.25%)、受他人(朋友)影响112例(25.99%);主要滥用毒品的种类:海洛因274例(63.57%)、“摇头丸”130例(30.16%);滥用方式:海洛因滥用者中烫吸155例(57.57%)、注射119例(43.43%),“摇头丸”均为口服,其中119例(91.54%)兑于酒或饮料中使用;大麻均为烟吸,“K粉”均为兑于饮料中使用。有86.92%(113/130)的“摇头丸”滥用者认为服用摇头丸不会成瘾。结论:高学历吸毒人群以未婚、无固定职业为主体,高学历者好奇心强,易受他人影响,对新型毒品(摇头丸)知识欠缺,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TS依赖者滥用剂量、临床表现、心理依赖、躯体依赖程度及治疗过程。方法:对强制、自愿戒毒所收治的1364例ATS滥用者中,符合DSM-IV的ATS依赖综合症156例进行临床观察、统计和讨论。结果:ATS依赖者一般资料、依赖原因与海洛因依赖者相似。用药后主要为精神兴奋、欣快、感知觉、思维功能障碍、发热、血压升高、双手抖动、消瘦等。治疗复吸率高。结论:ATS依赖者临床表现可能为ATS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作用有关,ATS的滥用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逐渐由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海洛因转变为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精神兴奋性毒品。苯丙胺类药物属有机胺类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兴奋作用,并极易产生精神依赖,其滥用可造成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表现为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1]。目前,苯丙胺类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严峻,其阳性检出率迅速上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健康,还增加了社会治安隐患。因此,如何有效地从生物样品中检测出苯丙胺  相似文献   

18.
<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这类毒品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2013年的世界毒品报告~([1]),大概有0.3到1.  相似文献   

19.
<正>长托宁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设计合成的新型抗胆碱药,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应用药物。我院应用长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131例,取得较好疗效。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1]。长托宁能较全面地对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能较好较全面的对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一系列中毒症状[2]。  相似文献   

20.
低血糖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 2 8mol。导致多数患者以交感神经兴奋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血糖反应的规律及处理措施 ,现将34例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我科低血糖反应共 34例 ,其中 2型糖尿病 2 1例 ,胰岛细胞瘤 13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18~ 84岁。1 2 临床表现 :低血糖反应可分为两类 :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前者表现为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烦躁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